過分看重自身價值的蘋果或在印度市場馬失前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據外媒報導,蘋果公司為了進一步降低製造成本,最近又將目光瞄向了印度市場。

此前已經有消息顯示,蘋果最大的代工廠鴻海將會在印度建廠,當然這或許也與印度政府規定有關,「國產化」低於30%的手機不能進行銷售或課以重稅。

此外,蘋果還曾向印度政府提出了有關減稅、補貼等優惠支持。

不過據當地媒體報導,蘋果有可能無法獲得當地政府的政策扶持。

有印度相關官員表示,印度政府並不會為蘋果單獨敞開特殊通道,原因是容易造成不公平競爭。

據業內人士分析,這有可能是當地企業對此表示抗議,畢竟印度當地的手機廠商發展並不是特別順利,尤其還要受到來自三星以及中國手機廠商的擠壓。

作為有能力掠奪全球智能機市場利潤90%以上的國際巨頭,這些年來一直都沒有改變過其重利的本質。

而且,蘋果這次的「馬失前蹄」的情況也不是第一次在全球市場中出現。

iPhone在入華初期也曾遭遇過挫折

早些年,國行版iPhone還未上市,但蘋果覬覦中國市場的潛力,一直希望能夠進入到中國市場當中。

但在與當地運營商的溝通過程中,蘋果並非一帆風順。

由於當時中國市場當中,運營商渠道的優勢最為明顯,三大運營商對於終端補貼的力度又非常大,加上掛網等問題,使得蘋果沒有辦法繞開三大運營商。

但是在與三大運營談判過程中,蘋果始終無法與中國最大的運營商——中國移動達成一致。

當時,雙方主要的分歧在於商業模式,蘋果希望每一個iPhone用戶為運營商貢獻的收入,蘋果可以獲得20%-30%的分成。

但是當時已經建立起市場地位的中移動顯然不願意妥協。

蘋果還提出過其他類似比較有傾向性的補貼條件,但是中移動的態度更為強硬。

這就使得iPhone在移動市場中度過了幾年「黑戶口」的光陰。

直到2013年,雙方才真正達成合作,而中移動的用戶也經歷了漫長的等待時期。

但這一切的等待對於蘋果來說確實是值得的,中國市場隨後給蘋果帶來了巨大的終端拉動。

如今,蘋果也正是看中了印度市場這塊新興市場大蛋糕,為避免像當初失去中國市場的先機一樣失去印度市場,蘋果不斷在當地尋求切入點。

蘋果在新興市場只是玩高端嗎?

蘋果本身定位高端品牌,產品自然也是偏向高端路線。

但是在新興市場當中,人均消費水平並不是很高,那麼蘋果到底該如何維持住其市場份額呢?全靠iPhone SE這樣的機型顯然不太現實,那麼通過降價處理之前的旗艦產品就不失為一種更為合適的方式,畢竟庫存處理對於蘋果來說同樣是一件比較頭疼的事。

早在去年1月份,據Jefferies分析師Ken Hui分析報告顯示,蘋果供應鏈曾經累計了2000萬部6S等iPhone庫存,包括成品和零部件。

當然關鍵原因還是在於蘋果採取的定價策略,在科特勒所著的《市場營銷》一書中就有所提及。

書中談到,蘋果公司經常運用市場撇脂定價或者價格撇脂的戰略。

實際案例以iPhone第三代產品作為參考對象,蘋果首次推出該iPhone機型時,每台手機售價達到599美元之多。

當時會去購買這款產品的消費者遠不及現在這麼多。

所以,6個月後,蘋果將8GB和16GB型號的iPhone分別降價399美元和499美元。

一年之內,再次分別降為199美元和299美元,不少用戶甚至只需簽訂合約就可以免費得到一部8GB的基本型號手機。

用這種方式,蘋果在各種細分市場獲得了最大的利益。

當然這也只有在特定的條件下,市場撇脂定價法才是可取的。

首先是產品的質量和形象必須支持其高昂的定價,並且有足夠的購買者願意在高價位購買。

其次,小批量生產的成本不會太高,以至於抵消高價帶來的收益。

最後,競爭對手不能輕易地進入市場和降低價格。

顯然,三星之前就是抓住了最後一個「漏洞」,從而搶占了不少原本屬於蘋果的市場份額。

況且,如今安卓陣營內並不只有一個三星,還有很多國產手機廠商正在虎視眈眈。

蘋果與國產手機廠商誰能搶占印度市場先機?

據蘋果自己發布的財報顯示2016財年在印度市場iPhone的出貨量同比增長高達50%,遠超印度2016年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大約13%的增速,另據數據顯示去年10月份iPhone占有印度高端智慧型手機市場份額超過六成,如果蘋果能夠實現本地化生產後,預計iPhone將取得更快的發展。

另一方面,來自IDC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手機廠商10月份在印度最主要的30個城市拿下了40%的市場份額。

儘管三星仍然占據第一的位置,但第二三名都已經被中國手機廠商拿下,分別是聯想與小米。

國產手機在印度市場的增長速度確實有些驚人,但是如何繼續向高端市場滲透則成為了一個關鍵突破點。

在印度,蘋果與國產手機廠商,未來誰的機會更大一些?

按照以往的經驗,蘋果在當地的發展往往會出現一些局限性,從其剛剛入華時火爆的銷售場景,時至今日,從神壇跌落。

這背後出現的問題其實是有很多合作夥伴對蘋果產生了牴觸情緒。

與過分追逐利潤的蘋果合作,並不是一件開心的事情,從三大運營商對待蘋果的態度轉變中可以看出。

反觀國產手機廠商的靈活性更強一些,不過由於市場定位問題,大部分廠商都會面臨突破高端市場的難題。

回到印度市場,國產手機未來將會繼續受到三星以及印度本土手機廠商的衝擊,當前三星的位置依然比較穩固,印度廠商雖然短期內無法翻身,但畢竟當地政府部門不可能不會扶持本土企業。

所以,面對印度市場中一些不確定因素,國產手機廠商除了急需提升市場份額以外,還需要提升在高端市場中的影響力,提高品牌溢價能力。

像OV、金立、小米等國產廠商早已在當地開展品牌形象宣傳的策略。

雖然「外來的和尚好念經」,但只有在市場中建立起高端品牌形象,國產手機才能擁有更多的機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