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手機市場戰局生變!三星華為蘋果,誰是下一個王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日,有媒體報導,韓國三星電子公司正考慮暫停其在中國的一家手機製造廠的業務,原因是銷售下滑和勞動力成本上升。

算上今年4月下旬被曝解散的深圳三星電子,這已是三星在華撤廠第二例。

事實上,三星在華撤廠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自Note 7爆燃事件以來,三星在國內的市場份額一路下跌,已從五年前的20%下降至不到1%。

據韓聯社報導,市場調查公司「策略分析公司」(SA)8月3日發布數據顯示,三星電子第二季度在華市場份額跌至0.8%,跌出前十,排名第12位。

三星手機在華市場份額大跌,一方面是因為三星手機對燃爆事件的不公平處置,造成消費者情緒上的牴觸;而另一方面則是國產手機的崛起,國內手機市場面臨大洗牌。

據IDC公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中國前五大智慧型手機廠商數據顯示,華為、OPPO、vivo、小米、蘋果五大主流品牌總銷量近1.05億台。

事實上,國內手機市場發生大變局只是手機市場的一個縮影。

全球手機市場格局也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

同樣是來自Strategy Analytics的數據,在今年第二季度的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上,三星電子2018年第二季度高出蘋果公司,位居全球第一。

華為奮起直追,超過蘋果公司排名第二位。

更為有意思的是,全球手機市場TOP5中,中國品牌占據了三席席位。

很明顯,全球手機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

而這源於全球各大手機品牌正搶奪海外市場。

以我國手機市場為例,就目前來說,國內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基本上已經飽和,國內已經完成了智慧型手機的普及。

所以很多國產手機廠商將眼光瞄到了國外市場。

目前華為、小米、OPPO、vivo等國產手機廠商都已經跨出了國門。

全球手機品牌,如三星、蘋果也不外如是。

Canalys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三星和小米在印度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均為990萬部,共占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60%的份額。

除印度、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以及部分中東國家,現如今歐洲也成了全球手機的爭奪之地。

一直以來,在西歐市場,三星占據了超過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蘋果緊隨其後。

但這一穩固的市場結構已被打破。

據IDC的研究報告稱,2018年第二季度,華為在歐洲的手機出貨量為670萬部,占據了歐洲市場24.8%的市場份額,首次超過了蘋果。

「世界上每賣出3部智慧型手機,就有一部是中國品牌。

這是國外一家市場調查機構日前得出的結論,其依據是2015年至2017年間世界主要智慧型手機生產商的供應量。

根據該數據,2017年,世界智慧型手機生產商排名前12位中,有9家是中國公司。

雖然從最新的數據來看,國產手機在全球市場占有了一席之地。

但且不要高興過度,我們還必須看到,高端機或高價機還是被蘋果、三星等國外品牌占領。

蘋果、三星憑藉高價格卻還能贏得市場,這背後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這裡面包含了巨大的品牌附加值,另一方面這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技術創新成果,而這也正是國產手機從現在的做大,到今後的做強,所需努力的方向。

更為關鍵的是,國產手機不能缺芯少魂。

講真,無論是自研手機晶片,還是製造晶片,或者是晶片封測,都是一件很耗錢耗人的事。

但對於國內廠商來說,做晶片這一步無論是多麼艱難都要邁出去。

好在經過爭端事件後,造芯工作已提上了日程,國產手機芯也接連有了突破。

當下,還有一項關鍵技術正牽動著全球手機市場的神經。

5G正在成為全球運營商統一的關鍵詞,也成為了手機品牌爭奪的下一塊價值高地。

根據TBR的報告,全球移動運營商將依次在2019年-2022年支出20億美元、40億美元、80億美元以及120億美元用於部署5G。

到2020年超過85%的5G資本支出將由四個國家的運營商推動:美國、中國、日本和韓國。

當下,我國處於5G整體準備進度的第一梯隊,排名第二,國內上市公司正摩拳擦掌,國產手機商也在穩步推進中。

從第二季度數據來看,國產手機品牌看似賺得盆滿缽盈,但面對霸主日久的勁敵還是不能懈怠,畢竟差距仍在。

國產手機海外擴張腳步未止,全球化之路仍在繼續......所以,國產手機要想真正崛起,邁過以上兩座大山才能算上成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星市場份額第一,國產手機占據前五

三星手機美國市場份額超越蘋果 華為在中國排第一。在全球市場,三星正在逐漸復甦,再度登上全球智慧型手機冠軍的寶座。在中國市場,國產手機逐步嶄露頭角,以華為為首的的國產手機自2016年起占據越來越多...

三星:不靠中國市場 我照樣躺著賺錢

三星近年來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成績一直不理想,與蘋果仿若難兄難弟,自從爆炸門和卡機問題出現,三星還能靠什麼在中國立足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網上出現一條關於三星S8語音助手出錯的小視頻,並且得到了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