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庭波為華為晶片發聲燃爆全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的故事,從一封信開始。


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這封來自華為全資子公司海思總裁何庭波的內部信,一公開就引燃了全國的關注。

低調如海思,自稱「備胎」,悲壯。

低調如何庭波,身居海思掌門人,在這封信之前甚少有人知道她的名字。

一夜之間," 晶片女皇 "、" 中國最厲害的晶片掌門人 "名頭加身。

今天,我們有必要好好說道說道她。

低調到被認錯人

媒體對何庭波的報導,「低調」是出現最多的兩個字。

這甚至鬧了不小的烏龍。



上圖其實是美國AMD公司總裁兼執行長蘇姿豐博士(Dr. Lisa Su),粉絲愛稱「蘇媽」。

華為晶片不關她什麼事。


這位才是海思總裁、華為董事會成員何庭波。

兩位世界級晶片大佬,兩位堅強的短髮女性,還同為中國人面孔。

在男性占主導的晶片領域,也難怪會有人把兩人搞混。

2011年,蘇姿豐執掌AMD,成為半導體業首位女CEO。

此時已經爆紅於世界。

這一年,何庭波還不為人知。

今天說她的故事,我們倒是可以從湖南長沙講起。

沒錯,何庭波,是 " 心憂天下,敢為人先 " 的湖南長沙人!是 " 自強不息,追求卓越 " 的 " 附中人 "!

她在湖南師大附中完成了她的初、高中學業。

長沙妹陀



1981-1984年,何庭波就讀於初127班,多次被評為 "校學習積極分子"、"優秀寄宿生"。

1984-1987年,先後就讀於高126、122班,曾任年級衛生部長、校學習部長,連續三年被評為"校三好學生"、"校優秀學生幹部",並曾被評為"市優秀學生幹部"。


母校至今還完整保留了她的學籍表,通過班主任寫的學期鑑定,我們還原了她在母校的學習與生活。


高中第三學年鑑定

初中:第三學期,"認真學習十二大文件,要求進步,並寫了入團申請書";第四學期,"通過學習張海迪的活動,提高了思想覺悟,關心熱愛集體,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全期做了大量好事";第六學期,"光榮入團","為搶救大熊貓捐款"。

高中:第一學年,"關心班集體,經常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設性意見","學習認真刻苦,有一股鑽研精神","第二課堂學得較好,能充分發揮自己特長";第二學年,"積極參加校運會,衛生勞動主動積極";第三學年,"關心國家大事","自覺遵守國家法令和學校紀律,能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舉止文雅,語言文明","自覺學習,接受能力強,興趣愛好廣泛,知識面廣,有一套學習方法,有計劃性,各科全面發展,成績一貫優異"。


2017年參加畢業三十年的同學聚會,何庭波還給在座的每位老師送了一台華為手機。

這是後話。

和晶片結緣


1987年從師大附中畢業後,何庭波進入北京郵電大學學習,最終獲得碩士學位。

她進入北郵這一年,世界晶片界發生了一件大事:張忠謀在台灣新竹科學園區創建了全球第一家專業代工公司——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台積電),並迅速發展為台灣半導體業的領頭羊。

半導體誕生之初,Intel、IBM等少數美國公司包攬了晶片的設計和生產(所謂IDM集成設計與製造),初創企業根本無法插足半導體行業。

大一統的局面被台積電的張忠謀先生終結了。

他開創性的定義了Foundry(晶片代工廠)這個行業,將設計和生產分開,為初創企業開闢了生存空間。


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


這件事情,當時對何庭波沒什麼直接影響。

受影響的是她此後的東家——華為。

1991年,華為首顆具備自有智慧財產權的ASIC晶片誕生,成為華為晶片事業的起點!

晶片元老李征回憶,當時大家都說,如果那次流片失敗,幾萬美元打了水漂,後果難以想像。

一方面,吃飯的產品沒有了差異化競爭力,就會捲入無休止的價格戰中。

另外一方面,新產品的研發要採購境外的器件和設備,要大量美元。

因此,即便任老闆初衷依舊,也未必還有能力去研發新產品,也就沒有今天的華為了。

何庭波大學選擇半導體物理專業。

與那個時代許多趕時髦的女孩不同,這個短髮姑娘,最大的心愿是當一名工程師。

20世紀90年代,中國通信與半導體產業尚處在萌芽期,華為是何庭波實現人生理想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

1996年,27歲的她從北郵碩士畢業,成為華為的一名工程師。

初入華為


1996年,對於何庭波和華為,都是一個幸運的年份。

華為憑藉自有智慧財產權晶片為基礎,交換機大賣,熬過了「不成功就跳樓」的艱苦歲月。

光通信設備這一新業務,在當時被寄予了厚望。

何庭波到華為後,被分派的第一項任務就是設計光通信晶片。

當時,高戟負責產品開發,何庭波負責晶片設計。

由於需要共用一套儀表,兩人經常爭搶設備。



高戟


據後來升任華為路由器與電信產品線總裁的高戟回憶:「為了顯示紳士風度,我每次都會讓著她,但這並非長久之計。

最終,兩人定下一個君子協定:白天何庭波調試,晚上高戟調試。

而何庭波當時面臨的一個更大挑戰,還不是設備的奇缺,而是工作地點的不確定。

隨著公司業務的不斷擴張,對員工跨地區的工作能力提出了要求。

就在何庭波進入華為兩年後,無線業務成為公司重點。

鋒芒乍露的何庭波被委以重任,一個人前往上海組建無線晶片團隊,從事3G晶片研發。

幾年後,她又被調往矽谷,夜以繼日地工作了兩年。

也是在那裡,她親眼目睹了中美兩國在晶片設計上的巨大差距,為日後海思大規模引進海外人才埋下了伏筆。

四處趕場的經歷雖然辛苦,卻讓何庭波的能力得到極大提升,她的職位也一天天晉升,從高工到總工,再到中研基礎部總監。

世界最強「備胎」誕生


說到這裡,何庭波的工作看起來還離我們很遠。

時間來到2004年,華為成立了全資子公司海思半導體(HiSilicon)。

對,世界最強的「備胎」出現了。


海思logo


2004年,因為押注CDMA而在國內一敗塗地的華為,好不容易抓住海外市場這根稻草,衝出重圍,開始騰出手來謀劃新的業務。

手機成為當時很自然的選擇,但晶片卻掌控在西方手中。

一直專注於此的何庭波,成為任正非眼中打開局面的人。

坊間流傳,當時任正非的話是「給你2萬人,每年4億美金的研發經費,一定要站起來!」

而在另一個版本中,任老闆為海思的發展定下了的目標是:招聘2000人,三年內做到外銷40億人民幣。

不管是哪個版本靠譜,海思剛剛成立的幾年時間,確實不得不為生存做考慮。

他們規劃了幾款多媒體晶片:視頻監控晶片和機頂盒晶片等。

而最後抓住的「稻草」,是數字安防市場。

如今,在視頻監控領域,海思拿下全球70%的占有率,助力海康、大華成為全球安防市場上的雙寡頭;

作為H.265編解碼技術的主要貢獻者和擁有最多核心專利的業者,重新定義全世界的視頻技術標準,為4K/8K超高清視頻築底。

2012年8月14日 ,屢次持槍搶劫的悍犯周克華在重慶沙坪壩童家橋一家皮鞋廠內被警方擊斃,其中海康的高清攝像機立了大功。

後來高清就成為平安城市標配了。

做手機處理器有多難


不知道大家對華為手機的印象如何?

最早的用戶估計還記得「華為暖手寶」這個綽號。

這來源於華為的第二款手機處理器,2012年發布的K3V2,以及搭載它的手機D1、D2和P6。



華為Ascend D1


此時的市場上,冷嘲熱諷之聲此起彼伏,「萬年海思」的調侃盛極一時。

不少人甚至幸災樂禍:這就是挑戰高通和蘋果的結果!

甚至有傳聞,剛執掌手機業務、迫切希望擺脫華為低端定製機形象的余承東,對K3V2表達了擔憂甚至是牴觸。

這個時候,海思已經由何庭波領銜。

她面臨的巨大壓力,可想而知。

而此時,卻是海思熬過來的起點。

因為,有個問題一直沒有回答:K3V1(V1既版本1)去哪了?

2009年,海思發布了第一款應用處理器K3V1。


華為K3處理器


K3是登山界對喀喇崑崙第三高峰,同時也是全球第12高峰——布洛阿特峰的編碼。

由於採用110納米工藝,比對手落後好幾代,作業系統更選了Windows Mobile,K3V1從一開始就處境困難,甚至被自家手機廠棄用。

無奈之下,海思只好找山寨廠合作,此舉極大傷害了華為的品牌價值。

最終,K3V1以慘敗收場。

面對一次又一次挫折,海思內部一如既往的安靜。

回頭再看看何庭波發的內部信,相信你已經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我是一名工程師」


何庭波曾說:「作為一名半導體晶片工程師,我入行已經二十年了。

我經歷了從0.5微米到0.35、0.25,再到現在的28、16、10納米,如今,我們開始做7納米,也在跟著業界一起看5納米這些更先進的工藝。

隨著摩爾定律的演進,我也在跟不同的工程師合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總會有新的問題、新的探索、新的學習、新的合作者、以及新的解決方案。

標準的工程師發言。

海思第一款成功的移動終端晶片並不用於手機,而是用於數據卡(無線廣域網數據機)的「巴龍」晶片,主要的功能是基帶處理(BP),處理通信協議。

巴龍晶片在2010年一次流片成功。

在這之前,華為歐洲研發負責人王勁,被緊急調回上海。

這個華為研發中「最能啃硬骨頭」的人,與隊友奮戰近千個晝夜,於2010年推出首款TD-LTE基帶晶片——巴龍700。

高通最堅固的防線,被撕開一道口子。

此後,海思在何庭波的帶領下有了K3V2,有了麒麟910……直到最新的麒麟980。

海思氣勢如虹,一款比一款成功,不但在工藝上領先至7nm,性能和功耗上,更比肩業內最優。


麒麟980發布會


曾經被自家人嫌棄的海思晶片,最終蛻變為華為手機躋身全球第二的關鍵性力量。

為了這一蛻變,海思歷經各種艱辛,有時甚至是生命的代價。

麒麟910發布當年,那個撕開高通防線的研發猛人王勁,突發昏迷,不幸離開了人世。



王勁


海思、華為、乃至中國晶片業的成長,是一群工程師努力的結果。

何庭波身居海思總裁、華為董事會成員,但她更喜歡自己工程師的身份。

2013年,正在研發麒麟950的海思團隊,前往美國伯克利大學,拜訪了胡正明教授。


當時,手機晶片性能的提升,正面臨工藝極限的挑戰。

胡正明教授發明的FinFET和FDSOI兩種技術,代表了突破的方向。

何庭波一見面,就表達了自己的敬意:「像你這樣了不起的科學家,也許很快就要得諾貝爾獎了!」

但胡正明的回答,卻多少讓她有些驚訝:「我不覺得我是科學家,我是一名工程師!」

從伯利克歸來的海思團隊,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直接跳過20nm,上馬16nm FinFET,只為了挑戰更先進的工藝。


搭載麒麟950的MATE8手機


正因為麒麟950,華為手機真正在世界上站了起來。

中國晶片業,也終於有了一個「明星」。

這背後的,正是何庭波以及太多太多文中沒提到名字的工程師們。

向他們致敬!

來源:瀟湘晨報(xxcbwx)綜合上觀新聞、華商韜略

記者:沈顥 編輯:大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