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庭波:終結華為「無芯之痛」,一年為老闆賺500億的女管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華為手機在8年間,從無人問津到閃耀全球,這一切,都離不開華為旗下一家極其低調的公司——海思半導體。

相比海思的低調而言,更為低調、甚至神秘的,是它的掌門人何庭波。

「給你2萬人,每年4億美金,一定要站起來!」

大學期間,何庭波就和晶片結下了不解之緣。

和很多追求時尚的女孩不同的是,她最大的心愿就是當一名工程師,於是大學就選擇了半導體物理專業。

1996年,27歲的她碩士畢業,成為華為的一名工程師。

當時的華為已經成功研發出第一顆晶片。

2004年,華為集團總裁任正非交給何庭波一個「嚇人」的任務。

這個任務,後來改變了華為。

因為押注GSM而在國內一敗塗地的華為,好不容易抓住海外市場這根稻草,衝出重圍,開始騰出手來謀劃新的業務。

手機成為當時很自然的選擇,但晶片卻掌控在西方手中。

一直專注於此的何庭波,成為任正非眼中打開局面的人。

「給你2萬人,每年4億美金的研發經費,一定要站起來!」任正非說。

集中優勢兵力,只對準一個城牆口衝鋒,這是任正非和華為一貫的打法。

何庭波雖然早就習慣,但當時整個華為只有3萬人,研發不到10億美元,如此高強度的投入,還是把她「嚇壞」了。

老闆沒有理會,語氣堅定地要給。

海思就這樣,在何庭波「被驚嚇」的過程中誕生了。

多年後,任正非說,華為堅持做系統、做晶片,是為了「別人斷我們糧」的時候,有備份系統能用得上。

今天,他的這句話應驗了。

全球半導體產業一直為男性主導,鮮有女性出彩。

締造海思奇蹟的何庭波,改寫了這個歷史。

K3V1慘敗,麒麟系列晶片逆襲

晶片開發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技術難度大,研發周期長,沒有彎道可以超車。

何庭波對此心知肚明,每次碰到困難,員工士氣低落時,她總是給他們打氣:「做得慢沒關係,做得不好也沒關係,只要有時間,海思總有出頭的一天。

儘管如此,海思起步時命運之多舛,還是超乎她的想像。

最初三年,海思除了在數據卡、機頂盒、視頻編解碼晶片上小有斬獲外,幾乎顆粒無收。

核心的手機晶片進展緩慢,直到2009年,才發布了第一款應用處理器K3V1。

但K3V1以慘敗收場。

何庭波和她的海思團隊,每天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更要命的是,K3V2之後,長達兩年時間,沒有升級換代,導致其後發布的D2、P6等一系列手機,一直沿用老款晶片。

市場上,冷嘲熱諷之聲此起彼伏,「萬年海思」的調侃盛極一時。

不少人甚至幸災樂禍:這就是挑戰高通和蘋果的結果!

面對外界排山倒海般的質疑,海思內部卻出奇的安靜,只有實驗室里的燈火徹夜通明。

2014年初,海思發布麒麟910晶片,以此為起點,海思開始了手機晶片史上一段波瀾壯闊的逆襲。

從那之後,海思晶片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話,成為華為手機的核心組成部分。

海思公司也從一個默默無聞的研發中心,變成了現在年盈收500多億的高科技企業。

2018年,它更是超越AMD,擠進全球前五大晶片設計公司的陣營。

查詢企查查可知,海思公司由華為技術有限公司100%控股,成立於2004年10月,總部位於深圳,在北京、上海、美國矽谷和瑞典設有設計分部,負責華為自己的晶片設計。

海思歷經各種艱辛,各種磨鍊,才完成蛻變。

而面對這一切成績,何庭波稱我不覺得自己是一名科學家,我只是一名工程師。

總之,如果沒有何庭波和她的團隊不斷地去攻克晶片研發,可能今天的華為不會那麼成功。

寫在最後

華為集團總裁任正非先生在2000年年底寫下一篇文章《華為的冬天》,那時的華為,年銷售額達220億元,位居全國電子百強首位候,任正非大談危機和失敗,確實發人深省。

現在,冬天似乎到了,華為需要對危機,面對競爭,作為一家企業,它需要對抗一整個超級大國的技術、市場封鎖,考驗他們的時候又來了。

相信何庭波作為海思晶片的掌舵人,一定還會帶領她的團隊一路向前,不斷打破工藝極限,給華為帶來更強的海思晶片。

人類歷史上總有一些人,相信自己能夠改變世界。

何庭波和她帶領下的海思團隊,就是這樣一群人。

當然,我們也舉雙手支持這樣頂天立地、腰杆筆直的中國科技公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