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業強而中國強,我們需要真正獨立的民族晶片產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晶片內戰,高通建廣聯芯被打臉!

中國晶片內戰,高通建廣聯芯被打臉!

行業背景和國產晶片發展的意義:晶片,也就是集成電路的載體,是集成電路經過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後的結果。

我們通常所說的晶片行業、集成電路行業、IC行業,基本都是一個意思。

根據晶片從無到有的過程,產業鏈分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個階段,相應的企業也大致分為設計企業、IC製造企業、封裝測試企業。

比如我們常見的高通和聯發科就是著名的IC設計廠商,而台積電則屬於IC製造代工領域。

國內晶片目前依然處在主要依賴進口的狀態中。

根據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額高達2271億美元,連續4年進口額超過2000億美元。

而與此同時,中國每年消費的晶片價值超過1千億美元,占全球出貨總量的近1/3,但中國晶片產值卻僅占全球的6%~7%。

也正式因為如此,國內不管是政府還是行業內部,都存在強烈的發展晶片行業的意願。

對於國內智慧型手機、物聯網行業而言,想要在未來的競爭中繼續保持活力,晶片依然是離不開的話題;而國內晶片行業能否實現逆襲,對國內移動網際網路領域的發展至關重要!

引爆事件:5月25日,大唐發出公告宣布與高通成立瓴盛。

股東如下:

建廣基金:以現金形式對合資公司出資103,396.50萬元,占合資公司註冊資本的34.643%,為合資公司單一第一大股東。

智路基金:以現金形式對合資公司出資51,008.94萬元,占合資公司註冊資本的17.091%,為公司第四大股東。

這兩家公司在IC業內名氣不算太大。

但今年2月,建廣資產與智路資本聯手,豪擲27.5億美元將恩智浦的標準件業務收購,這也是有史以來中國半導體行業最大的海外併購案,震動業界。

其實,早在2015年,建廣資產就曾以18億美元成功收購恩智浦的RF Power部門,同時與恩智浦合資控股了雙極型功率部件公司瑞能半導體。

據了解,建廣資產是中建投資本控股公司,主要投資方向是高科技產業,通過近些年的投資,建廣資產已經在半導體行業形成了完善的布局,從材料、設備、設計到製造、封測無所不包。

聯芯科技:以立可芯全部股權出資72,027.60萬元,占合資公司註冊資本的24.133%。

聯芯在國內耕耘多年,是大唐電信科技產業集團為了更好地促進TD-SCDMA終端產業發展和後續技術演進而成立的高科技公司。

在中移動推行TD-SCDMA時候在中國市場占有一席之地,而由於在WCDMA上的技術缺失,4G時代的市占下滑非常嚴重。

最後還將自研晶片SDR1860平台技術轉讓給了小米。

不過小米自研的澎湃S1也是一樣不支持WCDMA。

最後一個,也是最關鍵的一個股東:高通控股,以現金形式對合資公司出資72,027.60萬元,占合資公司註冊資本的24.133%。

高通控股,目前在手機基帶市場上市占最高。

由於擁有眾多手機專利,所以即便不使用高通平台的手機廠商,也得需要根據整機的售價按一定百分比交取專利費給高通。

在百度中輸入「高通」和「壟斷」的字眼,你可以看到大量的美國、中國、韓國對於高通在晶片領域的壟斷行為而進行高額罰款處罰。

看似完美的組合,背後的故事卻沒那麼簡單。

從聯芯來看,這兩年由於沒有WCDMA,基本沒有什麼客戶。

在大唐這邊也早也不是什麼優質資源。

此次合併,可以將手中的手機晶片部門劃分出去,交由新公司運作,可以讓大唐減輕不少負擔。

從高通來看,低端市場遲遲打不開局面,一方面是由於對客戶的技術支持太差,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價格不敢過低。

對於高通來說,即便低端晶片一分錢不賺的賣出去,最終也可以通過收取專利費的形式將錢賺回來。

成立合資公司一方面沒有低價的後顧之憂,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聯芯的團隊進行相應的技術支持。

從資方來看,建廣在市場運作時,也是非常會撿漏的公司。

恩智浦RF Power是非常優質的部門,之所以能賣給建廣,最主要的原因是當時恩智浦正在收購飛思卡爾,恩智浦和飛思卡爾在RF Power部門屬於市場前兩名,若合併,會觸到反壟斷的紅線。

所以才會將此優質資源賣給了願意出錢的建廣。

而在此次合作中,高通只是將低端的S200系列的平台交給新的合資公司去運作,並沒有將高端平台釋放出來。

而且即便是低端晶片的資料,高通到底能將多少信息給到這個合資公司都是個問題。

那麼問題來了,這看似簡單的合資企業,對於國有晶片產業發展會有什麼影響?

目前全球手機晶片市場已形成高通、聯發科、展訊三分天下的格局,聯發科和展訊在中低端市場已占據優勢,在鞏固中低端市場份額優勢的情況下,這兩家手機晶片企業正在努力向高通占據優勢的中高端市場發起進攻。

此次合作,高通不會將自己高端晶片以及以後的飯碗5G晶片交由國內完成,其定位的僅僅是低端晶片,無疑將造就低端晶片市場的價格之戰。

價格戰將帶來什麼,要麼沒有足夠的利潤支撐研發進軍高端晶片領域,要麼只能不斷的從國家處進行輸血,狙擊國內晶片企業進軍中高端市場的意圖不言而喻。

作為堅定實業興國的吃瓜群眾,小編心中有諸多困惑:

  1. 看似高大上國際化的合作,其實質在國有晶片產業的發展中到底扮演了什麼角色?狙擊手,還是助力軍?

  2. 此次參與合作的晶片企業,你們將獲得什麼呢?是在我國晶片產業發展中產生重要意義的科學技術,還是價格戰中的短期利益?

  3. 在重資產重科技重人力的晶片產業中,資本作為一把雙刃劍,在此次合作中又會獲得什麼呢?利益、利益還是利益呢?

以上三個問題留給歷史判斷吧,小編只知道,高通這時候可開心了呢,反正中國企業PK中國企業,我只是個小股東不要問寶寶,寶寶不知道。

最後,還是要說一句:實業強而中國強,我們需要真正的獨立的民族晶片產業!讓更多人看到我們振興中國實業的決心!

作者:李婷 感謝投稿

如侵刪丨如轉注

半導體人臨走記得留下腳印

如覺文章不錯,留言評論,轉發更多朋友,傳遞咱半導體人的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高通聯芯建合資公司,打什麼算盤?

近日,有消息傳出,高通聯芯建廣將成立合資公司。聯芯將有500員工併入此合資公司。後續新合資公司將有兩塊業務,一方面合資公司幫助高通銷售MSM8909,MSM8905和MSM8917低端智慧型手機...

瓴盛科技成立 整合四方資源發力手機晶片業務

【賽迪網訊】日前,建廣資產、聯芯科技、美國高通以及智路資本共同宣布將成立合資公司——瓴盛科技(貴州)有限公司。據了解,這一合資項目始於2015年年底,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歷經一年多的時間達成合資...

紫光董事長再次炮轟高通大唐

北京晨報訊(記者 焦立坤)在昨日召開的展訊2017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其母公司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又一次公開炮轟高通與大唐電信的合資公司是「偽合資」。趙偉國言辭激烈:「高通要進入中國低端市場,可...

高通真的能挾瓴盛對展訊帶來衝擊?

5月25日,大唐發出公告宣布與高通成立瓴盛。而小編早在5月初的時候,就發表過相關的看法。不過這兩天網上傳出了不少爭論,有人認為瓴盛是皇協軍,有人認為瓴盛會像其名一樣「大唐盛世,高屋建瓴」。小編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