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被制裁一年,去美國化進展如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全球疫情讓我們感受到自然界的強大,感受到誰才是地球的主人。

人的天性會片面誇大自己的作用,從「地心說」、「日心說」、到「宇宙中心說」,逐漸發現人類如此渺小,太陽不會圍繞地球轉,甚至人類也不是地球的主人。

同樣自大的還有美國,他們自認為強大到能夠遏制住華為,就像制裁中興一樣,逼迫華為乖乖就範,可是他們錯了。

從2019年5月份,華為被列為實體清單開始,華為不但沒有倒下,而且更加強大。



美國為何要死磕華為

5G對於這個時代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不僅我們重視這個巨大的市場蛋糕,美國也一樣。

中國信息研究院發布了《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其中預測:到2030年5G有希望直接帶動我國經濟產出6.3萬億元,經濟增加值達到2.9萬億,就業機會800萬個。

可能大家對這個數字沒有概念,拿華為一家來說,它在2018年的營業額就超過千億美元,是中國現在網際網路巨頭BAT三家的總和。

到了2030年,僅中國的5G市場就有可能超過日本GDP總和。

那麼美國的5G市場有多大呢?保守估計,和中國5G市場不相上下。



這些還只是顯性的帶動效應,未來5G網絡將引領物聯網技術的發展。

在4G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誕生了如今日頭條、微信、支付寶、安卓等新的網際網路生態,未來5G將誕生哪些企業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可以預測的是,中國與美國將平分秋色,甚至超越美國,這也讓美國把矛頭直接指向中國。

在3G時代,美國為了對抗歐盟,積極拉攏中國,讓中國的TD-SCDMA標準能夠躋身於世界三大標準之一。

業內人士都非常清楚,我們的技術離世界差距非常大,而且我們的TD-SCDMA標準主要源於德國西門子。

歐盟當時為了形成內部的合力對抗美國,於是放棄了西門子多年研發的TD-SCDMA技術,為了將自己的損失降到最低,西門子被迫將TD-SCDMA標準出售給中國電信研究院。



然而在5G技術上,歐洲已經無力抵抗美國,美國現在唯一的敵人就是中國,更準確點說是華為。

截止到2018年,華為全球主設備商無線接入份額達到31%,大幅領先歐洲的愛立信、洛基亞、還有美國的朗訊。

而且華為在5G標準專利上達到1970件,占整個全球5G專利的17.2%。

我們看華為在2019年5月份,在被美國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之後,愛立信營收增長超過8%,其毛利率更是增長了4.9%,達到37.3%,諾基亞也實現整體業務增長5%。

雖然短時間內,難以撼動華為的地位,但是隨著貿易戰的加深,華為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被蠶食。


2018年底全球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數


手機業務受到哪些影響

除了無線設備受到影響,目前影響最大的是消費業務端-手機,從全球權威調研機構Canalys發布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Q1季報來看,華為和三星等都出現不同程度下降,華為下降17.1%、三星下降19.9%、蘋果下降0.4%,小米增長6.1%。

其中華為在歐洲市場下跌幅度超過35%,特別是谷歌全家桶被禁用對華為影響還是非常大的。


IDC數據2020第1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


華為海外手機出貨量情況


從2019年5月份被列入「實體名單」,到9月份華為新機型將不能使用Google的app,更為重要的是,還不能使用Google的相關軟體,比如打車的Uber,即時通訊軟體Line,國外版的微信Facebook等。

雖然華為推出了HMS,來應對Google相關軟體,但是限於華為手機市場份額少,目前很多核心應用仍然無法替代,比如Google Play、Chrome、Google Search、Gmail、Google Map、YouTube等,最難以替代的無疑是Google Play以及Google Map。

華為在2020年開發者大會上提出將拿出15億元,扶植HMS相關開發者,並且宣稱有150萬開發者參與。

華為表示未來將投入10億美金,激勵全球開發者,目前已經在俄羅斯投入1000萬美元,英國和愛爾蘭投入2000萬英鎊,並且與150個熱門應用科技公司進行談判,讓其軟體遷移到HMS上。

目前像MakeMyTrip和Gaana等企業,已經在HMS平台上發布應用。

為了彌補谷歌地圖帶來的不便,華為還與荷蘭導航地圖公司TomTom達成合作協議。

當然這些都是遠期的規劃,預計整個2020年,華為在海外的收入還會呈現下滑的態勢,隨著開發者應用增多,預計未來會慢慢恢復。

目前華為手機業務將重心放在國內,占其整個收入59%。


華為手機零部件主要供應商,信息來源:中信建設


除了吸引全球開發者,華為手機一直在提高自給率,天線開關、WiFi晶片、顯示屏、快閃記憶體等逐步被華為自研海思,或者國內廠商所替代。

比如應用晶片AP,基帶晶片BP等都實現了自研晶片的替代,雖然顯示屏、快閃記憶體等主要還是來自於韓國的三星,但是目前也在逐步減少對海外廠商的依賴。

可是在一些核心配件上,依然受制於美國和日本,比如功率放大器PA主要受制於美國的思佳訊(Skyworks),濾波器主要依賴於TDK、村田等企業。

隨著國產元器件質量提升,這些問題都將被解決。

2019年4月,華為成立了哈勃投資公司,一共投資了國內9家相關晶片核心部件企業,這些企業涵蓋半導體材料、晶片、器件、AI技術等,華為有意打造圍繞手機、智能汽車等方面的技術生態鏈。



還有哪些受制於美國?

雖然華為在核心供應鏈上已經逐步去美國化,引入了眾多本土供應商,比如FPGA(通過編程來改變內部結構的晶片)由中國的紫光同創、京微齊力替代美國的賽靈思;景嘉微的GPU替代英偉達;功率放大器PA由唯捷創芯替代美國的Skyworks、Qorvo公司;濾波器則有德清華瑩替代Muruta、Broadcom等公司...

部分核心供應商仍然無法替代。

信息來源:中信建設

也就是說華為絕大部分都能夠實現自研或者國產替代,但是部分零件仍然無法替代,比如思博倫通信驗證測試軟體,特別是5G相關測試的是德科技軟體,還有開源軟體紅帽公司等目前仍然無法替代,或者說無法在短時期內替代。

這些技術上的無法替代,不是限於技術上的突破,而是限於短時間內無法實現技術上的積累。

相比於台積電的7nm工藝,國產設備主要集中在28nm產線,目前國內廠商比如中芯國際、華力微等主要集中在14nm工藝研發上。

雖然美國的科技企業通過申請臨時許可等方式,恢復了部分對華為供貨,比如英特爾、高通、賽靈思、Skyworks、Qorvo、TI 等企業,都獲得了臨時的許可,而微軟、美光等,仍然沒有獲得許可。



據路透社透露,美國計劃對晶片製造企業台積電,源自美國技術標準由之前的25%下調至10%,全力阻止台積電為華為生產相關晶片。

現在海思的晶片雖然為自主設計,但是生產還是依賴台灣的台積電,14nm技術美國技術標準超過15%,未來肯定會受到限制,而且中芯國際也有可能受到限制(詳見逮捕華為CFO孟晚舟當人質,美國的「長臂管轄權」,手臂有多長?)。



不過好消息是,國家已經出台了相關的產業政策,扶植國內半導體企業,特別是國家的「02專項」,針對晶片相關製造工藝,材料、設備等進行重點扶植。

隨著國家對半導體科研項目扶植力度加大,未來國內半導體領域將湧現更多有競爭力的產品以及公司,實現進口替代只是時間問題。

比如在半導體材料領域,江化微的超純試劑、鼎龍股份的CMP研磨墊、江豐電子的靶材、安集微電子的研磨液、上海矽產業集團的大矽片為代表的國產半導體材料進入主流晶圓製造產線進行上線驗證,部分產品實現了批量供應。

未來5-10年,我國半導體相關的技術,將完全實現國產化。



走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中國不是製造不出晶片,1999年我們國家就啟動了方舟一號的研發,由於要避開國外的專利,因此我們自研了一套作業系統,結果方舟一號不但要做晶片,還有開發相關的應用軟體。

最基礎的Word、Excel等都需要從頭開始編寫,當時北京市政府還強制使用方舟一號相關計算機,可是用戶已經習慣於window系統,新軟體存在很多bug,最後不得不放棄。



這個行業是贏者通吃的市場,當年英特爾如日中天的時候,推出了安騰64、RAMBUS 總線都以失敗告終,IBM 的 CPU,PowerPC,還有 Sparc、Alpha 處理器也都相繼失敗。

可是華為遇到的問題是,要不要做,而是必須要做,無論是HMS替代谷歌GMS,還是力推ARM架構伺服器,大力發展鯤鵬計劃,建立合作夥伴和生態圈等,都是必須要走的路線。

就像當年海思晶片走的路線一樣,剛開始海思四核晶片K3V2,不但發熱量高,而且遊戲兼容性也非常差,可是經過8年的周期疊代,現在已經成為華為手機的主要賣點。

相比於蘋果自研AP晶片+外掛高通BP的模式,海思晶片集成度非常高,功率也大幅下降。

而蘋果受制於晶片集成,電池容量很難提升,因此手機待機問題一直解決不了。



任正非說華為現在遇到的難題遠不如2003年,在這一年,任正非在一連串決策上失誤,不但主動放棄了終端業務,導致錯過了中國手機井噴式爆發期(詳見華為為什麼想把自己賣給美國的摩托羅拉)。

甚至是做電視業務的TCL,通過做手機,都賺得盆滿缽滿。

在3G業務上華為也壓錯了寶,導致前期投入幾乎付之東流,在那一年任正非甚至想過要把華為賣給美國的摩托羅拉,要不是摩托羅拉董事會給否決了,也許就沒有今天的華為。



也是在最艱難的時候,華為不得不去做邊緣地區別人看不上的市場,到農村去,到第三世界去。

也是在這個時期,去啃別人都不敢啃的歐美市場,為後來快速發展奠定基礎。

當年同思科的世紀官司,在普遍都不被看好的情況下,華為不但打贏了官司,甚至一戰成名,打開了知名度。

而這一次面對美國的制裁,不但再一次讓華為在海外揚名立萬,而且還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

如果沒有美國的制裁,華為不會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自研晶片,做鴻蒙系統等,走了一條異常艱辛的道路。



人天生都有惰性,無論是誰,都無法逃脫這個天性,這與大腦喜歡節省能量有關,然而這條路並不一定是正確的。

華為這條道路顯然是少有人走的路,雖然艱辛,但是未來會給華為帶來延遲滿足,會讓華為在未來廣闊空間裡,越走越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華有為: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曾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民營企業,也一度飽受"抄襲思科"等攻擊與業界的冷嘲熱諷。據稱,企業取名時候,不過是幾位創始人恰巧看到牆上"心繫中華,有所作為"的標語。然,誰都不曾料到三十多年後,華為名滿天下...

「華為被禁」是與非:美企慌,還是華為慌

引子今天早上的一個段子:川普:我給你90天時間做準備華 為:我不用準備川普:那你給我90天時間準備一下段子終歸是段子,就在這位推特總統總是在沒有準備好就任性為之的時候,中美之間的爭端,不管多大的...

華為不會成為下一個中興!

文/邢海洋中美貿易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早晨,加拿大《環球郵報》爆出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女兒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的消息,華為也證實「轉機時,被加拿大當局代表美國政府暫時扣留」,中國駐加使館發表聲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