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集成電路有多費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集成電路製造環節,屬於重資產投入,中芯國際的一年利潤,還不夠買一台高端光刻機的,更勿論動輒千億的產線投資;集成電路設計環節,看似是知識密集型的輕資產行業,只要流片幾次不成功,看著嘩嘩的銀子打水漂,老闆估計就要關燈吃麵喝稀粥了……一入 IC 深似海,燒完錢後成路人。

這兩年,集成電路 / 半導體題材在資本市場很受追捧,二級市場股價屢創新高,產生了數家千億市值的上市公司。

一級市場,半導體產業鏈項目也都成了香餑餑,眾星捧月一票難求。

但是,無限風光背後,集成電路領域有多燒錢,你造麼?

首先我們來簡單描述一下集成電路設計的產業鏈。

對於晶圓製造公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Foundry/Fab,典型如台積電(TSMC)、中芯國際(SMIC),以及衝擊科創板鎩羽而歸的和艦晶片,都屬於 Foundry 廠。

Foundry 的業務就是用光刻機等高精密設備,給晶片設計公司(Design House/Fabless)加工晶片的。

對於 Foundry 廠,燒錢是無疑的,而且燒起來體量巨大,一般的小公司是玩不轉的。

我們來看幾個數據:

晶圓製造過程中,最核心的設備是光刻機,而全球高端光刻機基本上都壟斷在荷蘭 ASML 公司手裡,就是川普動不動就威脅要禁運的那玩意兒,屬於有錢都很難買到的。

一台光刻機的價格是多少呢?

早在 2018 年,中芯國際(SMIC)就曾向 ASML 公司訂購了一台 7nm 製程 EVU 光刻機,如果不是川普從中搗亂,2019 年就可以部署到產線了。

7nmEVU 光刻機屬於光刻機中的高端產品,這台光刻機價格幾何呢?1.5 億美金!摺合 8 億人民幣!

根據中芯國際公布的 2018 年財報,全年歸屬於普通股東凈利潤為 1.34 億美元,這說明啥?中芯國際辛辛苦苦賺一年的錢,不夠買一台光刻機的!

從晶片製造產線來看,中國大陸已經投產和在建的 28 條的 12 英寸晶圓產線,總投資額超過 2 萬億元人民幣,單條產線投資額不超過千億,你都不好意思讓地方政府發新聞稿。

具體到個體的 Foundry 廠,從專注 IDM 模式的華潤微的招股說明書中看, 其子公司無錫華潤上華,主要做晶圓製造的,未分配利潤為 -25 億元!也就是說,這麼多年,華潤上華創造的利潤,都沒有彌補歷年產線建設投資的折舊,還有 25 億元的缺口!

同理,科創板終止申請的和艦晶片,是一家典型的 Foudry,主要從事 12 英寸及 8 英寸晶圓研發製造業務,從公司財務數據來看,2018 年還巨虧 26 億。

但公司最近幾年現金流是正的,說明也是前期產業投入的巨額折舊導致虧損。

我們再看集成電路設計公司,Fabless 模式,又稱為 Design House。

Fabless 嘛,也就是沒有自己的車間(產線)。

雖然對於集成電路設計公司,普遍被認為是知識密集型行業,是輕資產公司,但燒起錢來也是個無底洞。

設計公司雖然不需要巨額投資建設產線,但還是需要找 Foundry 代工製造晶片啊,羊毛出在羊身上,一次性剃光還是慢慢薅的區別。

由於晶片製造 Foundry 投入巨大,全球產能高度集中,前四大晶圓代工廠台積電、格羅方德、台聯電和中芯國際占全球市場總量的 85%。

其中,台積電獨占全球晶圓代工市場 59%的份額。

因此,在高度集中的 Foudry 廠面前,集成電路設計公司只能做小伏低。

本來嘛,從產業鏈順序看,設計公司出錢,Foudry 廠加工,似乎是典型的甲方乙方關係。

但是從實際情況看,設計公司,特別是小規模、創業初期的設計公司,想要入這些大型 Foundry 的法眼,爭取到一點兒產能,談何容易!

記得 2012 年的時候,去看一個早期的設計項目,創始人很興奮地拿出來一個裝裱好的相框,跟我們用炫耀地口氣說,我們已經進入了台積電的流片名錄了……這簡直就是顛倒了的甲乙方關係。

就算擠破腦袋拿到了產能,價格也不菲,看看這幾個數據就能略知一二。

我們都知道,集成電路製造需要經過設計、畫版、流片、封裝、測試、量產等環節。

設計公司在完成晶片設計後,需要將幾何數據標準(GDSII)格式文件給 Foundry 廠做 Tapeout。

註:因為最早 GDSII 文件是用磁帶 tape 交給 Foundry 廠的,因此 Foundry 廠讀取磁帶的數據叫 Tapeout。

然後根據設計文件的各種參數,進行集成電路晶片的加工製造,這就是俗稱的「流片」。

流片環節,要耗費大量的金錢,著名的「挖礦」企業比特大陸,憑藉著其自研的挖礦晶片,搶得先機,一躍成為礦機領域的一代梟雄。

既然是自研晶片,那就繞不開去 Foudry 廠流片這道坎。

根據比特大陸的招股說明書,2017 年的加工費及原材料(晶片製造及封測費用)花費 9.73 億美元(約 66 億元人民幣),2018 年上半年則高達 14.76 億美元(約 100 億人民幣)。

而且根據非官方消息,2017 年開始,比特大陸至少有 4 次流片失敗,包括 16nm、12nm 和 10nm 的晶片,其中 16nm 流片失敗了兩次,這令比特大陸損失至少 60 億到 80 億人民幣。

涉及到具體每片晶圓(Wafer)的價格,根據 IC Insights 數據,2018 年每片晶圓代工費用約為 1138 美元。

台積電每片晶圓費用為 1382 美元,格芯每片晶圓費用為 1014 美元,中芯國際平均每片晶圓費用為 720 美元左右。

註:當然這只是平均價格,不同工藝、不同尺寸的晶圓加工價格是不一樣的,據估算,知名大廠的一片 7nm 工藝 12 寸晶圓的價格高達 8000 美元。

這只是量產流片的價格,而集成電路設計公司,並非在電腦上設計好了晶片的版圖,就可以直接去 Foundry 廠量產,萬一功能、性能、功耗等參數滿足不了期望的設計目標,那豈不是打水漂了?

因此就出現了一個流片驗證環節(Post-Silicon),先小批量只做幾隻工程晶片樣片,並對這些樣片進行驗證,就可以避免大批量生產出現損失。

就算是小批量工程樣片,一般的設計公司也很難承受其成本,因為數量少,但 Foundry 廠的投入可一樣都不能少,包括掩膜版的製作,不會因為晶片數量少了,就降低成本。

因此,在工程樣片階段,一張 Wafer 堪稱天價。

因此就出現了一種新的模式,MPW(Multi Project Wafer,多項目晶圓),顧名思義,就是「拼版」,多家設計公司、多品類的產品在同一晶圓片上流片,這樣的話,費用就可以由多家設計公司分攤。

IC 領域的「共享經濟」嘛。

那麼,就算分攤成本,MPW 模式下的費用有多高呢?

還是那句話,不同的工藝,不同的晶片複雜度,價格也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都是需要和 Foundry 廠 case by case 去談,屬於商業上的機密,一般不與外人道也。

但從一般公開的案例來看,2018 年摩爾快車發起的一次 MPW 拼團活動,裡面有公告的價格,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Foundry 廠:三重富士通

工藝 :40nm LP

面積:3.96mm*3.96mm

參與公司數達到 20 家,每家 2.6 萬美金;

參與公司數達到 25 家,每家 2.1 萬美金;

參與公司數達到 30 家,每家 1.7 萬美金;

參與公司數達到 35 家,每家 1.5 萬美金。

體會一下 3.96mm*3.96mm 的面積有多大,掂一掂 2.6 萬美金有重……

以上數據僅供參考,不同的製程、不同的工藝、不同的 Wafer 尺寸,不同的 Layer 層數……都會導致不管是量產流片還是 MPW 的價格,都相差迥異。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燒錢的無底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台積電5nm成焦點,尚未上市已遭瘋搶

9月23日消息,目前台積電正在開足馬力生產7nm製程的訂單,不過對於他們來說,力爭儘快研發出5nm製程工藝的晶片是他們工作的重點。目前,這一晶片還沒有正式對外推出,就已經遭到了蘋果和華為等公司的瘋搶。

絕地反擊,全國沸騰

就在美國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禁止華為從美國企業那裡購買技術或配件時,就在全球都認為這家國內最大的通信設備製造商處在了生死攸

嘉楠耘智:宣布量產7納米礦機晶片

繼長江存儲近日發布自主創新的3D NAND架構Xtacking技術後,正在港交所申請IPO的全球第二大比特幣礦機製造商嘉楠耘智日前宣布,已量產「全球首款」7nm晶片,業內人士表示,近期國產晶片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