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也喊停,這對華為影響有多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ARM也喊停,這對華為影響有多大?

昨天(5月22日)下午,ARM中國的公關直接電話虎嗅,表示原定於6月初在深圳舉行的新產品(AI相關)發布會被通知「取消」,而且也沒有延後舉行的具體計劃。

在掛斷電話之後,我的內心其實已經有了最壞的設想。

果不其然,就在昨晚7點多,BBC直接拿到了ARM的內部通知文件:因為包含來自美國的技術,ARM(英國)已經要求員工「停止所有與華為及其子公司正在生效的合約、支持及未決約定」。

看到這條新聞之後,虎嗅也向ARM中國相關人士了解到了部分情況——ARM中國的新產品發布會取消,同樣是因為來自英國母公司的壓力,顯然是想徹底避嫌。

華為在晚些時候也發表了一份簡短聲明:

我們重視與合作夥伴的密切關係,但也認識到他們中的一些由於政治動機的決定而承受的壓力。

我們相信這一令人遺憾的局面能夠得到解決,我們的首要任務仍然是繼續向全球客戶提供世界一流的技術和產品。

至此,ARM徹底暫停與華為合作已成定局。

但我們到底應該怎麼看這件事?

一、ARM是什麼樣的存在?

對於少數人來說,ARM的名字並不陌生,畢竟這是一家憑藉自身技術助推整個智慧型手機時代的公司。

ARM公司的拳頭產品就是「ARM處理器」,它的特點是採用RISC(精簡指令集,相對於PC使用的CISC複雜指令集而言),通過對計算機底層運行的精簡,讓整個處理器更加高效。

這也讓其在電源有限、移動使用的智能終端時代,成為了最優的選擇。

當然,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ARM公司自己的運行機制——ARM自己不銷售實體產品,而是只銷售技術授權,從最基礎的指令集,再到特定的Core設計,甚至是後續的處理器優化魔改,都有專門的技術授權項目。

這種模式本身就是一個偉大的發明,某種程度上堪比台積電的晶圓代工業務,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是大幅降低了移動端處理器的進入門檻。

設計晶片可不是什麼輕鬆好玩的事情,且不說如何招攬足夠多的人才進行前沿技術研發,還有就是一次就可能耗資上千萬的的流片、測試,最後還有軟硬體的兼容、優化等等。

但是由於ARM的存在,手機處理器廠商的負擔一下子就輕了下來,因為它們不再需要去進行風險最高的處理器底層開發,而是可以直接從ARM手中買來授權,然後拿著這份授權去到自家晶圓廠或者別家晶圓代工廠,利用ARM給的晶片設計資料「快速(相較於自研晶片而言)」生產出自己所需要的CPU、SoC等晶片。

而且這種模式其實也壓力重重,ARM同樣需要背負整個生態對於處理器性能進展的期待,假如想要賺取更多的營收,也只有進一步將ARM生態做大一條路。

這毫無疑問是一家值得敬佩的公司(說ARM躺著收錢的媒體都可以回去洗洗睡了)。

其二,是ARM的授權機制,保證了整體生態的秩序,維護了軟硬體生態的良好兼容。

不同於PC時代的X86架構,ARM的RISC架構其實演進的幅度一直很大,在龐大的性能需求面前,ARM的指令集已經進行了十多次的演進。

如果想要把一個處理器的硬體性能充分發揮出來,那麼軟體系統必須對這些指令集進行良好的支持。

也正是因為ARM的存在,整個ARM處理器的指令集演進節奏一直被控制的很好,系統既不需要頻繁地去適應新的指令集,又能更深層次地去對指令集進行優化。

至於ARM為什麼現在也「翻臉不認」華為,究竟現有的ARM處理器中包含多少來自美國的技術?截至發稿虎嗅也未能從相關人士處得到說法。

但相信還是受到了來自美國政府的直接壓力。

套用任正非前天接受採訪時的一句回答:「美國是法制國家,美國企業不能不遵守法律,實體經濟要遵守法律。

媒體也不要老罵美國企業,大家多為美國企業說話,要罵就罵美國政客。

二、ARM中國究竟是個什麼情況

就在去年5月份,虎嗅曾對ARM中國合資公司的成立做過專門的報導(《中國芯第一次「突圍戰」》)。

此前流出的ARM中國集資PPT

這家合資公司最大的亮點就在於中方投資者占股51%,ARM占股49%,且直接接管了ARM在中國境內的所有業務。

此前流出的ARM中國集資PPT

可惜的是,管理主導權並不等於整體技術的轉讓。

在當時流出的一份ARM中國集資PPT中,就明確地展示了ARM中國和ARM英國母公司以及中國客戶之間的授權關係:ARM英國母公司先行對ARM中國公司進行授權,隨後ARM中國才可以對中國客戶進行授權,這個順序並不能打亂。

考慮到現在ARM英國母公司已經下發通知暫停合作,ARM中國子公司是沒有辦法跨過英國母公司的允許,對華為進行相應技術授權的。

略有深意的是,ARM中國的成立其實與海思崛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一來華為的智慧型手機持續快速成長,二來華為本身在整個通信領域就是龍頭,現在更是已經研發出了鯤鵬920這樣的ARM伺服器CPU。

專門建立一個中國子公司無疑會讓雙方的合作更加方便。

三、華為會遭受到多大的影響?

客觀地說,應該比大部分人想的都大。

根據ARM自己的財報,2018財年中國區的銷售額占了ARM全球銷售額的約20%,而這個數字絕大部分都是華為海思貢獻的。

正如我們上文所提到的,ARM對於處理器的授權是多種多樣的,但從最底層的基礎架構到最終的處理器,主要可以分為這麼幾檔:

1. 首先是處理器的指令集。

指令集其實就是ARM處理器的一部分硬體設計邏輯,也是整個ARM處理器最基礎的部分。

你可以把現實中的CPU看成一個電燈,指令集就是一份詳細的說明書。

假如你足夠強大,你也可以按著說明書來自行造「燈」。

只要你按照指令集來做處理器,那麼你就一定能夠找到兼容的系統,並且最終在生態的幫助下實現應用。

2. 其次是Core「核心」的授權。

因為指令集還是太基礎,所以ARM也會提供實際的處理器設計圖紙給客戶。

例如最新的Cortex-A76、Cortex-A55。

這些設計圖紙是已經能夠直接提供給晶圓廠投入生產的級別。

3. 最後是要對ARM處理器改進、調整的授權。

例如華為、高通、三星,各自其實都對ARM處理器有一定的技術積累,都會選擇在ARM上研發新處理器,甚至是架構階段就參與進去,進行自己的處理器優化,這也是為什麼現在高通、三星對於自己SoC晶片中核心的稱呼中沒有了ARM自己代號的原因。

根據現有的信息,華為很可能已經獲得了ARMv8指令集的永久授權。

換言之,華為至少可以自行研發ARM處理器,並且繼續享受到整個生態對於這種指令集的兼容性。

但糟糕的是,還在不斷疊代更新的ARM Core授權、以及處理器改進優化、深層次的協作等,肯定都會受到暫停合作的影響。

而從實際的產品層面說,假如接下來美國的相關禁令繼續持續,假如華為依舊想要在自家產品上保持晶片足夠的競爭力,那麼華為實際上就要完成原來「ARM+競爭對手」的工作量

要知道,前者可是一家在RISC處理器領域深耕了快30年、擁有超過6000名員工的老牌半導體公司。

華為海思大機率很難一下子承受如此之大的挑戰。

不過前幾個月已經曝光、坊間傳聞下個月就將發布的麒麟985處理器很可能不會受太大影響,畢竟按照半導體行業通常的研發時長計算,麒麟985應該早已進入了大規模流片的階段。

至於排在985之後的麒麟990,目前則沒有足夠的信息量拿來判斷影響程度。

但可以肯定的是,麒麟990之後的項目都將遭遇不小的麻煩。

更不要提像伺服器處理器、基站晶片這些華為自家晶片正在涉及的新領域了。

四、個人看法及總結

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個人覺得ARM暫停合作倒不算最嚴重的。

就拿手機SoC晶片來說,華為的麒麟980其實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性能、通信能力、能耗),而且我們現在正處於4G網絡繼續大範圍普及,5G推廣還在持續進行中的空檔期。

而智慧型手機本身的性能也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緩的發展期,要是真的想拿麒麟980將就用一兩年也不是不可以。

相比之下,晶片的生產要要命得多。

麒麟980的出色一定程度上也要歸功於台積電的7nm製程工藝,目前國內的晶圓廠穩定量產水平最高還停留在14nm左右。

做一個簡單的算法,工藝差2倍,面積就要大4倍(工藝是邊長,面積需要平方),功耗和發熱也要同步上漲。

變「胖」之後的麒麟980,那是絕對如何都塞不進你現在的手機的。

毫無疑問,今天國內肯定又會因為ARM的暫停合作掀起一波「自主創新」的呼聲,但也正是這個時候,我們反而有必要再返回頭去讀讀任正非前天採訪時說過的兩段話:

為什麼不洗一個「冷水澡」呢?我認為,我們最重要的是要要冷靜、沉著。

熱血沸騰、口號滿天飛,最後打仗時不行也沒用,最終要能打贏才是真的。

自主創新作為一種精神是值得鼓勵的,站在人類文明的基礎上創新才是正確的。

但是我們要看到,科技創新是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進的,比如我們的海思並非從源頭開始自主創新,也給別人繳納了大量智慧財產權費用,有些是簽訂了交叉許可協議,有些協議是永久授權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別人的基礎上形成了我們自己的創新。

因為半導體真的是一個不得不「全球化」的行業。


圖片來自:摩爾精英

光是2017年,整個半導體產業的總產值就高達4300億美元,隨之催生的電子產業更是高達1.5萬億美元。

這還不算半導體行業居高不下的材料費用和研發投入。

在如此高速疊代而競爭激烈的前沿科技行業,一味追求自主創新,那或許才是最糟糕的結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果ARM公司不再授權, 麒麟980晶片是否會消失?

總部位於英國劍橋市的ARM公司毫無疑問是一家偉大的企業,沒有他就沒有現在很多公司的輝煌,是她的存在才讓很多企業有了價值。比如我們所熟悉的高通、三星等半導體巨頭,必須經過ARM的授權才能研發出晶片...

台媒:台灣最該怕的不是紫光,是海思

提示:點擊上方"藍色字"↑可快速關注海思日前發布讓全世界驚嘆的高端處理器──麒麟950,展示十年磨一劍的技術威力; 規格、性能足與一線處理器大廠一比高下,靠的就是不斷砸重金拼研發、挖人才,累積出...

怎樣理解華為海思的麒麟晶片是自主研發的?

首先你得知道「自主研發」在國內是什麼意思,可能在大多數普通人的眼中,自主研發的意思就是整個晶片的每一個部分,每一個元器件,甚至每一個邏輯單元都是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但是這在晶片設計領域,是完全...

台積電繼續向華為供貨,7nm麒麟處理器安全

來源:快科技最近今天因為美國制裁導致華為公司面臨危機,美國公司在半導體及軟體方面的優勢使得全世界的公司都很難完全擺脫美國的供應。對華為來說,儘管他們在關鍵部件上準備了6-12個月的備貨,長期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