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重大突破後,中國晶片巨頭利潤大增10倍!美國開始擔憂被斷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憑藉巨量的人口,中國電子消費品市場份額占據全球重要地位,電子消費品催生了對晶片的需求,因而中國成為了全球晶片市場的主要動力。

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晶片市場占全球份額的比例高達33%,然而中國晶片工藝不夠先進,導致中國被迫長期對外進口晶片。

隨著我國晶片行業自產意識的增強、不斷加大研發,日前我國晶片巨頭還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

據媒體報導,中芯國際發布了最新的財報,財報顯示,第三季度中芯國際營收為8.165億美元,同比增長4%;凈利潤8462.6萬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59.1萬美元大漲了1014%。

作為我國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晶片製造業企業,中芯國際取得十倍利潤增長對我國晶片產業研發具有積極意義。

根據世界半導體貿易協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市場。

相比之下,位列第二名的美洲只有22%,位列第三名的歐洲只有9%,不難看出,拿下中國市場,相當於一舉拿下美洲和歐洲的市場,因此意義重大。

對於很多晶片供應商來說,中國市場不容錯過,目前美日韓幾乎把控了全球的晶片供應市場。

據國際機構的數據顯示,2018年,美國拿下了全球逾50%的晶片市場;其次是占比27%的韓國,日本以7%的市場位列第三,而歐盟和中國則分別為6%和3%。

中國擁有全球33%的晶片消費市場,但供應全球晶片的份額只有3%,顯然,中國不得不通過大量進口晶片滿足國內需求。

晶片的進口額超過石油,並不是一句玩笑話,這是眼下的真實寫照。

金十數據留意到,從2015年開始,中國的集成電路進口額已連續三年超過石油,且兩者的進口差額每年都在950億美元以上。

不過,伴隨著中芯國際等企業的研發不斷取得突破,中國對海外晶片過分依賴的現狀有望逐漸打破。

作為國際晶片產業的跟隨者,近兩年中芯國際加大了研發投入,並取得了重大突破。

今年9月底,中芯國際發布了重大突破消息,即自主研發的14nm晶片已進入量產階段,這意味著中芯國際實現了從28nm規格晶片生產,到14nm晶片生產的邁進,對我國晶片邁入高端晶片領域具有導向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另一家晶片代工巨頭台積電公布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在所有的業務中,16nm及其以下的晶片代工生產貢獻了47%的營收。

如今,中芯國際突破14nm規格的晶片,說明中芯國際正在向高端晶片業務發起衝擊。

光刻機是製造晶片的重要機器,而據報導,中芯國際還花費了1.2億美元購買EUV光刻機,這種光刻機可以進行7nm級別晶片的研發和生產,不難預料,國產7nm晶片也將為期不遠。

據悉,今年三星、英特爾台積電、Globalfoundries等半導體公司的生產水平在到10nm、7nm的節點,這說明中芯國際與國際一流晶片製造企業的差距在縮小,甚至有望「超車」。

令人詫異的是,在中國晶片不斷取得進步之後,主要晶片生產國美國卻開始擔憂該國的晶片遭到海外限制供應。

據媒體10月底報導,美國頻繁會見晶片領域的多個企業CEO,鼓勵它們要在美國建設半導體生產線以保障美國先進電腦晶片的供應,保持美國的競爭優勢,原因是美國對海外晶片的依賴度在上升。

據了解,中國晶片製造企業台積電生產的晶片被廣泛應用於衛星、航天、無線通信和無人機等多個國家重要發展領域,而美國這些領域所用的很多晶片由該企業負責供應,並且越來越依賴,這不禁讓想起要在國內重建相應的半導體供應鏈。

不過,美國要想實現這一目標並不容易,建設晶片工廠的成本高達150億美元,加上供應鏈、技術和運營等方面的成本,難度可謂非常大,不是美企所能輕易承受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台積電向左,中國大陸半導體向右

多年來,我國大陸一直在半導體領域發力,但仍沒能追趕上國外的腳步。本文從台積電出發,解讀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沒能走到世界前列的真相。20世紀80-90年代,半導體產業由美國、日本向韓國以及台灣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