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問芯 | 誰在幕後?台積電遭GlobalFoundries引戰原因全面解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GlobalFoundries 對台積電提出 16 項專利侵權,同時也「大開殺戒」把 20 家合作廠商列入被告,甚至直指台積電的「命脈」,要求美國貿易機構頒布進口禁令,禁止蘋果 iPhone 中的關鍵零組件進口,已讓全球科技供應鏈「地震」。

台積電強硬回應,這是一場毫無根據的法律訴訟,將會盡所能以一切可能的方法來進行反擊。

GlobalFoundries 在本周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及美國、德國聯邦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控告台積電侵害16項晶片專利技術,涵蓋 7nm/10nm/12nm/16nm/28nm 共五個工藝節點,同時把 19 家客戶都一併告進去。

GlobalFoundries 不惜冒得罪客戶的風險,也要對台積電引戰,到底在打什麼算盤?業界人士紛紛就以下三個面向進行討論。

  1. GlobalFoundries 引戰背後原因?
  2. 台積電的法務團隊以強悍出名,真的從未嘗過敗績?
  3. 該事件對蘋果 iPhone 供應鏈的影響?

GlobalFoundries 控告台積電侵權一案,主要涵蓋以下公司和工藝技術。

晶圓代工:台積電

IC設計公司:蘋果(Apple)、博通、聯發科(Broadcom)、英偉達(nVidia)、高通(Qualcomm)、賽靈思(Xilinx)

IC元件分銷商:Avnet/EBV、Digi-key、Mouser

消費性品牌:Arista、華碩(ASUS)、BLU、 Cisco、Google、海信(HiSense), 聯想(Lenovo)、Motorola、TCL、一加(OnePlus)

工藝技術:台積電 7nm、10nm、12nm、16nm、28nm 節點。

| GlobalFoundries 到底在打什麼算盤?難道背後有「影武者」?

根據調研機構 TrendForce 統計,台積電在全球晶圓代工領域的市占率高達 48% ,是 GlobalFoundries 市占率 8% 的 6 倍,何況在高端工藝領域,台積電已經要量產 5nm ,而 GlobalFoundries 早在 7nm 節點上就宣布全面放棄,那為何 GlobalFoundries 竟敢對台積電引戰?

有行業內人士大膽提出,不排除是要增加「賣相」,因為, GlobalFoundries 有意買給三星的傳言,即使公司不斷否認,這一年來是從未停止過。

再者,這次 GlobalFoundries 控告台積電的專利都集中在 28nm 以下,尤其還有 7nm。

眾所皆知,台積電和三星這場 7nm 之役打得轟轟烈烈,三星早早放話一定會摘下全球首家量產的桂冠,但最後卻慘輸台積電

因此,GlobalFoundries 在此時間點針對台積電控告涵蓋 7nm 的高端技術侵權,顯得非常「有戲」。

GlobalFoundries 自從 2018 年初新 CEO 上任後,不斷進行瘦身政策,陸續出售不具高效益和縱效的資產,以及進行人事瘦身,試圖讓公司營運體質更為輕量化。

2019 年以來,公司陸續出售的資產有位於紐約州東菲什基爾的 12 寸廠,賣給安森美半導體,還有新加坡 8 寸 Fab 3E賣給世界先進,以及將美國的光罩(光掩膜)工廠賣給日本 Toppan 。

然而,這一連串的出售資產動作,成為引發業界遐想的徵兆。

多年來,業界一直點名 GlobalFoundries 會找買主接手,主要原因是一直沒有賺錢。

如果想和台積電如此強勁的對手並駕齊驅,每年10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是少不了的,這點對於 GlobalFoundries 背後的阿布達比背景的大股東是有困難的。

放眼全球,有能力吃下 GlobalFoundries 的半導體業者不多。

行業內人士透露,多年以前,GlobalFoundries 曾經和中芯國際接洽,但最後價格沒有達成共識而作罷,而今年以來,傳言最盛的買家應該是三星。

尤其是 2019 年 2 月,媒體曝光了三星副董事長李在鎔(三星創辦人之子)與阿聯王儲會面的一張照片,雖然是位於韓國的公開場合,但當時 GlobalFoundries 與三星接洽收購的傳言達到鼎盛,這張照片當時也引發不少熱議。

公司很快就出面否認傳言。

況且,如果真的要洽談如此重要交易,也不會是明目張胆被媒體拍到公開會面照片。

只是,這半年來, GlobalFoundries 可能出售給三星的傳言,在業界從未停止過。

GlobalFoundries 之所以會被傳言要出售,但多年來卻又無法真的賣出,當中關鍵是該公司的生產基地分別位於德國、美國紐約、新加玻三地。

當中,新加玻廠是處於獲利狀態,且因為位於亞洲地區,在管理上較為方便,是很多半導體廠眼中「好對象」。

相較之下,美國紐約和德國的工廠,幾乎是所有傳言中的買家最不願意接手的,一來是歐洲工會一向以作風強悍出名,二來是紐約的 Malta 廠周邊的半導體生態並不健全。

這樣的問題,如果公司願意分拆出售,其實就好解決,但傳出 GlobalFoundries 一直以來不願意分拆賣,要賣也要整個打包。

然而,未來策略是否可能有變,都很難說。

| 台積電的法務團隊以強悍出名,真的從未嘗過敗績?

針對這次事件,台積電發言人孫又文對問芯Voice 表示,審視過訴訟內容後,相信其侵權指控完全沒有根據,且台積電手上的專利超過 37000 個, 2016 年起連續三年是全美前十大發明專利權人,公司也每年投入數 10 億美元進行自主技術研發,是世界級的半導體先進工藝技術公司。

問芯Voice 詢問台積電是否會拿出手上的專利庫組合,對 GlobalFoundries 提出反告侵權?孫又文表示,該事件進入法律程序,不方便評論此事。

然後,觀察台積電在傍晚發出的新聞稿內容,可以嗅出一股不尋常的火藥味。

台積電在新聞稿中指出,「將盡所能以一切可能的方法來反擊,以保護我們自主研發的專有技術。

看來,台積電對於 GlobalFoundries 地主動引戰,顯示出「絕對沒在怕」的堅定態度。

翻開過往歷史,台積電的法務團隊是以強悍出名。

無論是在專利、營業秘密的保護,建立的堡壘非常堅實,同時也很少吃過敗仗,也因此對於對手的侵權專利引戰,往往很輕易勝出。

不過,台積電其實在專利戰,也曾吃過敗仗。

2007年,有一家美商 UniRAM 指控台積電不當使用營業秘密一案,美國舊金山聯邦地方法院判定台積電須支付 3050 萬美元做為賠償。

隔年,台積電與 UniRAM 達成和解,當時還對台積電的股價造成動盪影響。

| 該事件對蘋果 iPhone 供應鏈的影響

從 GlobalFoundries 的控告名單來看,有「大開殺戒」意味,不單是台積電,包括其直接的IC設計客戶包括蘋果、博通、聯發科、英偉達、高通、賽靈思,系統客戶包括 Arista、華碩、BLU、 Cisco、Google、海信、聯想、Motorola、TCL、一加,甚至是 IC 分銷商Avnet/EBV、Digi-key、Mouser 都在控告名單中。

GlobalFoundries 也要求美國貿易機構頒布進口禁令,禁令涉及應用在蘋果 iPhone 等中的關鍵零組件進口。

這無非是劍指台積電的「命脈」。

蘋果已經是台積電的最大客戶。

但這個排名每一季可能會有變化,有些季度上,蘋果可能不是第一,因為蘋果的拉貨通常集中在新產品問世前,所以訂單的淡旺季很明顯。

另一個趨勢是,海思的訂單量已經追上來,海思、蘋果高通台積電非常重要的三大客戶。

業內人士認為,如果 GlobalFoundries 祭出法律手段,干擾蘋果 iPhone 內元件的供貨,當然會對台積電、整個產業鏈造成巨大的衝擊,其他還有聯想的筆記本、思科的路由器等,但這樣的狀況發生幾率極低。

| 全球晶圓代工戰局

自從 GlobalFoundries、聯電退出高端工藝戰局,英特爾也不玩晶圓代工後,眼前的全球晶圓代工戰局是台積電和三星兩家捉對廝殺,從技術、行銷策略、挖角客戶等方方面面是激烈交戰。

但是在 7nm 一役,三星一直放話 7nm 會搶先量產,台積電是默默吃悶虧。

終於,在 2019 年台積電上海的技術論壇中,總裁魏哲家驕傲地宣布,台積電是全球第一家量產 7nm 工藝技術的半導體廠,下一世代的 5nm 工藝更已經進入試產階段,預計 2020 年正式量產,用最終結果能宣告勝利。

過往有很多例子,當在主戰場上打不過競爭對手時,就會另闢專利戰場,以專利侵權為手段,達到商業干擾的目的。

但也要很小心的是,半導體產業一向是「技術為王」,當參賽者不專心在技術上下功夫,而將重點放在引發專利戰時,並非是一個好的徵兆。

對於這場驚動全球科技產業的專利戰役,台積電非常有自信表示,對於同業不以技術在市場上競爭,而訴諸毫無根據的法律訴訟之行為感到失望,更堅決表示,將盡所能以一切可能的方法來反擊,已經預告台積電即將重拳反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蘋果等企業代工的台積電是怎樣的存在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簡稱台積電、TSMC,是台灣一家半導體製造公司,成立於1987年,是全球第一家、以及最大的專業集成電路製造服務(晶圓代工)企業,總部與主要工廠位於新竹科學園區。2013年...

台積電遇天險 張忠謀如何神解?

競爭對手英特爾動作頻頻、三星技術逐步進逼,大客戶高通又琵琶別抱,加上中國政府支持本地企業;三壞球加上滿壘,如何不失分?正嚴格考驗全球半導體業最資深的老帥張忠謀。

半導體代工廠混戰,台積電持續占優

早前台積電公布了今年二季度的業績,營收達到23億美元,比業界預期高了5.2%,並順勢提高今年的資本支出,從原預估的90~100億美元提升到95~105億美元,正不斷的加強它在半導體代工市場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