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下去的HTC,要「硬」起來的谷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礪石導言:曾經風光無限的HTC,在幾度盛傳被賣之下,終於找到了接盤俠——谷歌。

不過,並不如傳言所稱「將全部手機業務賣掉」,而是仍保留HTC自有品牌,將Pixel手機團隊賣身谷歌,包括了部分智慧財產權非專屬授權以及一半的研發團隊,交易總額11億美元。

礪石商業評論| 文

傳言坐實,HTC部分手機製造業務被谷歌收購了!

9月21日,HTC和谷歌發布公告稱,谷歌已經與HTC達成價值11億美元正式協議。

根據協議,HTC的移動設備部門的部分成員將加入谷歌硬體部門;谷歌也將通過這項協議獲取HTC的部分非獨家智慧財產權。

HTC將保留自家手機品牌和部分團隊,並將繼續推出新品。

對HTC而言,這項協議將使HTC聚焦於自有品牌智慧型手機業務,持續執行精簡產品組合策略、提升營運效率和財務彈性;對谷歌而言,這項協議進一步強化了對智慧型手機及硬體產品事業的投入和承諾。

沒落貴族HTC

代工廠起家的HTC,早在2002年就開始涉足手機業務,幫助微軟製造搭載Windows系統的手機,並迅速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產商之一。

為了尋求更大的發展,2006年,HTC從手機代工廠轉型自主品牌,並於2008年9月推出了全球第一款搭載安卓系統的智慧型手機——T-MobileG1。

隨後,HTC在手機市場聲名鵲起,走向了巔峰。

2008年到2012年間,HTC憑藉安卓的紅利和每月一部的更新速度踏上了「王者之路」。

公開數據顯示,2010年,HTC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為2460萬部,占全球智慧型手機總出貨量的8.3%左右;2011年,HTC銷量達到了約4300萬部,所占份額攀升至9.1%。

2011年可以說是HTC登峰造極之年,市值一度達到338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僅次於蘋果的手機製造商,HTC董事長兼執行長王雪紅本人也在2011年榮登台灣首富的寶座。

然而,達到巔峰之後的HTC發生了逆轉。

2010年3月,蘋果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起訴HTC侵犯了iPhone專利,要求美國市場禁止銷售HTC涉及專利侵權的智慧型手機。

2011年12月,ITC裁決認定HTC侵犯了iPhone的647號專利,並決定從2012年4月19日起對HTC涉及該項專利的智慧型手機實施進口禁令。

進口禁令對於曾經在北美市場占有率第一的HTC而言,無疑是一場致命的打擊。

資料顯示,2011年上半年,HTC在美國的市場份額為23%,然而,進口禁令實施後,HTC美國市場份額急劇下滑,跌到了6.2%。

此後,HTC又在歐洲與諾基亞發生了專利糾紛。

2013年4 月,HTC新品HTC One在荷蘭遭禁售;10月,部分機型在英國遭禁售;2014年年初,部分機型又在德國遭禁售,都是因為「侵犯了諾基亞的相關專利」。

這些專利官司打下來,HTC的全球市場份額從2011年的21%迅速滑落至2013年第一季度的2.5%,到第二季度,HTC更是跌出了全球十大智慧型手機榜。

歐美市場失利後,HTC試圖通過開拓新市場來挽回頹勢,於是將目光投向了中國大陸市場。

自從進入大陸市場以來,HTC一直採取的是高端策略,強調體驗和品位。

然而尷尬的是,HTC在大陸推出的多款手機並沒有給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主攻大陸市場,卻不理解中國消費者真正的需求,這在HTC推出的中國電信版HTC One XC上表現最為明顯。

這款手機裸機零售價為5399元,所謂的高端路線已經高到雲裡霧裡。

此外,HTC主打的3D、影音體驗離中國消費者太遠,華而不實的創新導致HTC頻頻丟失市場。

2016年初,HTC推出了旗艦手機HTC 10,原本希望用精良的設計、高端的配置和品牌溢價,向全球用戶證明自己的實力,不料產品一經發布,便招致用戶集體吐槽。

用戶認為HTC的產品脫離了主流市場的審美,產品各方面表現也無法與接近5000元的定價相匹配。

據了解,這款旗艦機型在天貓、京東等平台的預約量僅在100台左右,很快就被市場淘汰了。

一年後,2017年5月,HTC推出旗艦機型HTCU11,預約量為4萬台,雖然與HTC 10的預約量相比,HTCU11實現了成百倍的增長,也無法掩蓋HTC手機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甚至比不上其他手機廠商的零頭這一事實。

9月20日,市場研究機構IDC發布了最新的世界智慧型手機市場排名,數據顯示,HTC的手機市場份額僅為0.68%,排名也已經跌出了世界前10。

由於整個公司對手機業務的嚴重依賴,HTC整體財務狀況也在手機市場的風雲變幻中江河日下。

8月14日,HTC公布了2017年第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HTC實現總營收161億新台幣,環比增長11%;稅後凈虧損達到19.5億新台幣,這已經是HTC連續虧損的第9個季度。

有評論認為,以當下的市場和出貨趨勢來看,HTC第三季度將繼續虧損甚至有可能加大。

在過去五六年間,HTC的智慧型手機業務一直在不斷衰落,如今更是接近消亡,由此看來,HTC要通過出售部分自家業務來減輕負擔,似乎是一件早晚的事情。

野心勃勃的谷歌

如今,HTC賣身谷歌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HTC與谷歌可謂是老相識,HTC不僅代工過谷歌手機,還是最早一批支持安卓系統的廠商,可謂谷歌鐵打的合作夥伴,並一度成為安卓產品的代名詞。

目前,谷歌已經藉助安卓系統贏得了移動之戰,至少在軟體方面它已經天下無敵。

不過,谷歌並不想就此停下來,它的下一個目標是要在高端市場搶走三星的寶座,繼而直接與iPhone對抗。

事實上,谷歌的硬體野心並不是近幾年才有的。

2012年,谷歌以125億美元收購了摩托羅拉移動,谷歌希望藉助摩托羅拉在智慧型手機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兩年後,谷歌就以29億美元的價格將摩托羅拉移動甩賣給了聯想。

2016年,谷歌成立了硬體部門,並推出了自有品牌下的智慧型手機谷歌Pixel,開啟了Madeby谷歌的全新硬體策略。

與Nexus系列不同,谷歌為Pixel花費了大量的宣傳費,開設了實體店,並且在產品上為之增加了許多獨占功能。

但Pixel的銷量並不盡如人意,只有100萬餘台。

一個很大的問題在於,谷歌在產業鏈方面缺乏經驗導致供貨不足,這也導致Pixel在需求旺盛時期經常出現缺貨的情況,谷歌未能及時把市場需求變成實際銷量。

2016年,三星Galaxy Note7的大量召回讓許多用戶開始選購新機器,可以說是Pixel的一個好機會,但HTC沒能完成產能目標讓谷歌錯過了這個好的窗口期,大量的用戶被iPhone吸走。

因此,如果谷歌想再進一步,就要親自操刀從設計到製造的每一個環節。

此次收編HTC部分手機部門後,谷歌正好能夠獲取HTC在智慧型手機產品代工、研發、製造以及供應鏈方面的豐富經驗,從而能夠及時提升下一代Pixel產品的產能,並藉此增加新品的銷量。

「谷歌正嚴肅看待構建其自有硬體業務。

收購HTC手機設計部門將促進與安卓軟體部門合作,打造Pixel手機與市場上其他手機產品的差異性。

」 Jackdaw Research分析師Jan Dawson表示。

在賈伯斯看來,只有實現軟硬體的完美結合才能打造出劃時代的產品,這樣的指導思想也是蘋果不斷取得成功的基石。

通過這次收購,谷歌的硬體能力將得到極大的提升,而谷歌本身有著非常深厚的「軟」性基因。

在軟硬體結合已經成為行業共識的情況下,谷歌自然也希望通過這次收購來提升新一代Pixel的業務表現。

結語

2009至2010年間,HTC曾是全球出貨量最高的智慧型手機,被稱為安卓機之王,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三星比肩蘋果,市值高達338億美元。

對於HTC而言,一直夢想著有朝一日能重回巔峰。

其不止一次對外宣稱:「我們到達過這個位置,我們希望能回到這個位置。

此次交易,HTC將收到11億美元的交易金額。

對於財務狀況一直不理想的HTC來說,可以說是救命稻草,而且由此瘦身,專注在自有品牌和虛擬現實版圖上。

對谷歌而言,在這一更具規模龐大的硬體團隊之下,結合有自主控制權的 Android 作業系統,谷歌確實更有實力推出更強大的智慧型手機。

有評論稱,未來 Pixel 產品的軟硬體結合程度將更加驚人,不僅可以拿出不輸給蘋果 iPhone 競爭力的獨家殺手鐧,甚至是是打造屬於谷歌自己的移動晶片,確保在未來的道路上走的更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