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IT領域「代工之王」,如今跌落神壇無人問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沒有永遠的領袖,也沒有永遠的蟄伏。

在瞬息萬變的科技領域,技術的疊代令業界公司沉浮波峰波谷。

曾一度站在手機市場巔峰的HTC,10年間命運猶如過山車般跌宕起伏,曾經的手機帝國遭遇滑鐵盧。

根據HTC公布的第四季度財報,手機業務再虧損了1億美元,營收已連虧7個季度。

2016全年營收同比下滑了35.8%,凈虧損3.4億美元,兩年凈虧損超8億美元。

以市值論,其市值最高時期逾335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僅次蘋果的第二大手機業者,如今市值不及巔峰時期的1/16。

日前,HTC全球銷售總裁張嘉臨宣布HTC 2017要專注高端機,退出低端手機市場。

業界更是哀聲一片。

隨著售價高達5088元旗艦產品U Ultra正式登錄中國大陸地區,在經歷崛起、輝煌與沒落之後,意圖以高端手機重塑往日榮光,HTC策略能助其突圍嗎?

從輝煌走向沒落

HTC曾被視為最偉大的硬體製造商之一,由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之女王雪紅創立於1997年。

憑藉出色的設計和技術,迅速成為IT領域的代工之王。

為了尋求更大的發展,2006年HTC從手機代工廠轉型自主品牌,並於2008年9月在紐約與Google和T-Mobile同台推出了全球第一款搭載安卓系統的智慧型手機——T-MobileG1。

正是這款手機,將HTC推向了行業的巔峰。

從2008年到2012年,HTC憑藉安卓的紅利和每月一部的更新速度踏上了「王者之路」。

據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發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HTC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為2460萬部,占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總量的1/12左右。

2011年,HTC所占份額攀升至9.1%,銷售量達到了約4300萬部,市值最高達到338億美元,成為安卓手機市場的最大贏家。

達到巔峰之後,HTC的命運發生了逆轉。

2011年下半年,蘋果和安卓陣營爆發了專利大戰,作為安卓陣營代表的HTC首當其衝,被美國實施進口禁令。

對於曾經在北美市場占有率第一的品牌而言,這是致命的打擊。

HTC在歐美市場開始每況愈下。

據Gartner數據顯示,是年HTC智慧型手機的市場份額迅速下降至4.7%,其銷售量也縮水了1000多萬部。

而當時全球智慧型手機總銷量卻以2.07億部創下歷史新高,較2011年大幅增長了38.3%。

隨著這樣的逆勢下滑,也隨著聯想、華為、中興等品牌的突起,HTC也被擠出了十大手機品牌之列,股價更是從2011年4月的巔峰,跌落了近90%。

此後,HTC的業績繼續敗退,到2013年一季度,HTC智慧型手機的市場份額再次下降至2.5%,其營收也同比下滑了37%。

在發布了二季度稍好的財務數據之後,該公司又發布了三季度將出現虧損的預警,HTC的未來迷霧重重。

專利案的敗訴引發了HTC的命運轉折,但在公司經營發展過程中,危機誘因早已潛伏。

一直以來,HTC飽受外界質疑的劣勢有三點,首先是模糊不清的產品定位。

高端產品不能形成與三星對等的品牌溢價,低端產品又戰略缺失,無法與國內運營商密切合作。

其次是營銷步驟太慢,缺乏力度,消費者對其品牌印象並不深刻。

連HTC董事長王雪紅也承認,HTC的營銷策略最大的問題是「不落地」,無法讓更多的消費者感受到、接觸到。

再次,供應鏈管理的弱勢,HTC缺少核心元器件的生產技術,不得不依靠上游供應商。

最後是在渠道上的不足,HTC和國內三大運營商電信、聯通、移動關係比較疏遠,而電商渠道更是被HTC始終忽略。

在產品創新上,專利的積累乏善可陳;在產業生態上,遠不及三星;在高調與蘋果對簿公堂後,也沒有得到額外的好處;在最為重要的渠道上,HTC也沒有大陸手機廠商所具有的運營商資源優勢和通貨渠道。

HTC手裡還有什麼牌可打呢?

2016年第四季度,HTC營收同比下滑13.62%,凈虧損約6.89億元。

從季度營收來看,HTC已經連續7個季度出現虧損。

在股價大跌、產品銷量不振情況治下,退市、被收購傳聞甚囂塵上。

高端市場難突圍

面對節節敗退的手機市場,為扭轉當前頹勢,近日HTC全球銷售總裁張嘉臨表示,「將停止追逐在低端入門市場的手機銷量,轉而專注於設計和銷售高利潤的設備。

有評論指出,HTC沒有蘋果的命,卻得了蘋果的病。

「HTC專注高端無非是因為該品牌在低端市場沒有競爭力。

」根據資料,HTC也曾於2012年實行薄利多銷政策,但與此同時,國內華為、中興和酷派等手機品牌也逐漸打開市場,諾基亞、三星等企業也開始試水中低端產品,HTC的降價戰略無果而終,目前低端手機市場幾乎已經被其他品牌完全占據。

對於HTC押寶高端市場的戰略,通信專家劉啟誠表示,已經沒有多大意義。

「HTC產品亮點不夠,消費者不認可,所以在高端手機市場根本無法與蘋果和三星匹敵,且目前智慧型手機市場增速已經放緩,高端機市場份額也在下滑,發展前景並不樂觀。

在中國市場,HTC已經淪落為一個市場份額在十多名開外的邊緣化品牌,未來恐難逃被收購的命運。

」劉啟誠如是說。

為何業界對HTC低端入門市場,押寶高端市場的戰略哀聲一片?

「無論高端化如何布局,時至今日,千元級智慧型手機依然是一個關鍵檔位,即便是不少品牌主打高端提升品牌形象,低端走量依然是基本的市場思維。

包括三星、Sony、LG等國際品牌也有中低端手機,華為、小米等品牌也沒用放空中低端市場。

蘋果亦推出了iPhone SE彌補中端陣營,豐富產品梯隊,加固戰略防禦。

另外,低端機的好處在於快速放量,與用戶進行正面交互,獲得用戶對品牌的持續認同感。

因此,HTC從難以賺錢的角度收縮產品線,撤出低端市場並非明智之舉,也將進一步架空在用戶從低端向高端層面的積累。

更有業界人士直言,目前HTC捉襟見肘的財務實力支撐高研發投入簡直是天方夜譚;其次,手機硬體的創新很難拉開段位,曲面屏被廣泛應用之後,HTC很難找到智慧型手機初期引領性的創新點;再次,目前高端市場已經被蘋果、三星、華為掌控,金立、小米、OPPO、vivo不斷向高端跟進,當世界前十位的手機品牌都在高端化布局的時候,HTC幾乎沒有勝算。

總體來看,留給HTC的市場空間越來越小,曾經難以駕馭的增長速度,關鍵節點戰略調整不到位,技術研發投入不足,產品創新乏力等等,讓HTC付出了血的代價。

連續虧損消耗資金,在智慧型手機領域想打翻身仗幾無可能。

HTC出路在何方?

智慧型手機市場是創新與疊代最為迅速的市場之一,任何一項新技術都有可能實現行業革命性的顛覆。

在高中低端市場難以突破的情況下,HTC的突破口在哪裡呢?

「對於如何結合移動性和VR,我們已經有了詳細的計劃。

」HTC表示公司將在2017年推出一款移動VR。

繼高端的PC VR之後,HTC終於確認進入移動VR領域。

相較於PC VR的小低潮,以GearVR、Cardboard為首的移動VR銷量火爆,用戶還在持續增多。

這或許才是HTC需要面對的突破方向。

根據調研機構GFK的中國VR零售市場報告,中國2016年VR硬體整體銷售額達到6.5億元,較2015年的1.5億元增長3倍多,月平均銷售設備量達382000台,移動VR占比達90%以上。

另有數據表明,在2016年,中國VR市場,HTC目前以18%的份額領先,過去一年,其主打產品Vive在中國的出貨量超過了5萬台。

不過,在當下在移動VR領域,HTC將要面對的勁敵包括:「谷歌派」——Cardboard和Daydream兩款產品,「三星派」——Gear VR,中國的眾多VR廠商和手機公司們。

簡易的Cardboard銷量高但是體驗較差,谷歌去年新推出Daydream;三星和Oculus共同生產的GearVR體驗最佳,生態偏向封閉,只適用於三星手機;國內的廠商們相繼追趕VR大潮,低端產品居多。

HTC是不是能在VR市場獲得更多的機會,仍然任重道遠。

但如論如何,這是HTC的一根救命稻草,當前,HTC除了力推它的產品外,還需要培育打造自身VR生態系統,鼓勵初創企業和內容生產商、應用開發商在HTC的平台提供更出色的用戶體驗。

如果說HTC要在VR上快速推進,充裕的資金鍊必不可少,那麼回歸老本行繼續強化代工業務可能才是最有效的策略。

因為代工是HTC的基因。

有評論指出,把手機業務出售,丟掉品牌包袱,回歸老本行做代工,對於HTC來說或許也是一條好的出路。

以代工發家而且資本雄厚,影響力越來越大的富士康就是一個很好的榜樣。

當初HTC在1997年成立時便是以代工起家,一時風光無限,被稱讚顛覆了台灣電子製造企業的成長軌跡。

2006年,HTC每月的銷量、收入都在創歷史新高,數據顯示,當年的代工業務為HTC創造了1,048.2億新台幣的收入,稅後凈利潤252.47億元。

去年穀歌發布了Pixel和Pixel XL新智能機,HTC是這兩款手機的指定代工商並拿下了訂單,表明HTC在代工界還沒有被遺忘,當時谷歌硬體部門負責人將公司與HTC的合作比作是蘋果與iPhone代工商富士康之間的合作關係。

每個企業都有它本身的擅長之處與優勢基因,在HTC在智慧型手機市場面臨著嚴重衰退狀況之時,它繼續從事自己最擅長的業務可能是有意義的,做貼牌設計、生產的代工的前景遠遠勝過在虧損正在加劇的手機業務,也可以強化供應鏈、製造技術、流動資金為VR業務持續輸血。

結語

作為一家硬體時代誕生並抓住了安卓手機崛起機會的公司,HTC曾滿載著台灣人的驕傲與期待,但如今卻已然走向沒落,令人不禁唏噓。

回顧過去10年做機史,HTC一直沒有擺脫代工廠思維,在產品、營銷、供應鏈、市場、渠道、團隊等幾乎所有環節都犯了錯。

在手機市場競爭白熱化的今天,HTC的錯誤值得每個廠商引以為戒。

正如吳軍在《浪潮之巔》中寫道:近一百多年來,總有一些公司很幸運地、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站在技術革命的浪尖之上。

在這十幾年間,它們代表著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來臨。

在極度商業化的今天,科技的進步和商機是分不開的。

在這些公司興衰的背後,有著它必然的規律。

事實也證明,沒有誰能永遠屹立在浪潮之巔,如AT&T、IBM、思科、雅虎等,都先後被推到風口浪尖,在科技產業中,創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科技高速更替發展時代。

分享長微博分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