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員觀察:讓「中國芯」澎湃創新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是手機大國,然而手機的關鍵部件晶片,卻長期需要進口。

有人統計,全球近七成的手機是中國製造,但其中只有不到5%的有「中國芯」。

28日,小米公司自主研發的手機晶片「澎湃S1」正式發布,引來廣泛關注,這使中國手機晶片的市場占有率得到提升,也是中國創造和中國智造的生動體現。

晶片被稱為電子產品的心臟,更被譽為國家的「工業糧食」。

手機晶片,幾乎是這個星球上集成度最高的元器件,指甲大小的晶片上集成了10億個電晶體。

一個國家製造晶片的技術,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該國的信息技術水平,也是綜合科技實力的體現。

然而,不僅是手機領域,包括計算機、網絡通信、汽車電子等行業,晶片產業被國外廠商控制,成了我們久揮不去的「芯痛」。

2016年僅前10個月,中國晶片進口金額就高達11908億元人民幣,花費接近進口原油的兩倍。

一個國家長期無「芯」,只能被動地處於產業鏈的低端位置,更給信息安全帶來巨大隱患。

補「芯」,成了很多企業乃至一個國家掌握核心技術、走好自主創新之路的關鍵。

以華為為例,之所以選擇投入資金自主研發晶片和作業系統,不為別的,就怕被別人斷了糧食。

不管是華為用5年時間研發出相對成熟的麒麟晶片,還是小米此次推出「可大規模量產的中高端晶片」,在很大程度上都能看到企業在居安思危中奮力創新的影子。

事實上,晶片研發就是一場長跑,三五年是個小周期,產品疊代面臨著風險和難關,但對創新發展而言,起步就是進步,「芯」星之火可以燎原。

創新是一個科學的體系化活動,離不開「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技術更迭,更需要長遠眼光、戰略規劃。

習近平總書記也關注到了手機行業的創新,把「我國一些企業從生產端入手,堅持自主創新,瞄準高端市場」,視為企業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的成功探索。

的確,以晶片研發為代表的自主創新,猶如新的發動機,給企業提供了充沛動能,也為製造業轉型升級指出了方向。

立足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傳統代工生產、硬體加工、配件組裝到關鍵元件研發、核心技術升級,有了真正高品質、高水準的產品,才能提升消費市場的整體水位。

創新代表著發展與進步,每前進一步,都是對壁壘和誤區的清掃。

環顧當前,創新誤區不可謂不多:有的把做市場、鋪廣告、搞營銷當成了創新,產品的重要性甚至不及代言人的知名度;有的把創新當成實驗室的產物,缺少現實應用的條件,一不小心就陷入技術轉化空白區的「達爾文死海」;有的把創新作為專利申請的代名詞,看量不顧質,成少廢多做無用功……中國手機企業加入晶片的競爭正啟示我們,創新的根本還是核心技術的創新,是立足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業創新,是對高端前沿技術的爭奪,是技術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成果轉化。

每個領域都存在未曾有人涉足的無人區,與其停留在想像中,不如邁出大步,在未知之地留下堅實腳印。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在自主中求發展,在創新中謀強大,才能真正在未來的發展中,既有「芯」更有魂,既能強更能勝。

《 人民日報 》( 2017年03月01日 05 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小米造芯之路:雷軍的馬拉松式豪賭

傳聞已久的小米自主手機晶片近日露出真容,發布定位中高端的「澎湃S1」小米也成為繼蘋果、三星、華為之後,全球範圍內有同時生產晶片和手機能力的第四家企業。向供應鏈縱深方向延伸的產品出來了,小米董事長...

中國擺脫無芯之痛 任正非雷軍堪稱民族英雄!

今天小米自主研發晶片的出現,加上已有的華為海思,讓中外勢力的態勢頓時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此,世界上僅有的四家同時擁有手機和晶片研發能力的超級玩家,蘋果,三星,華為,小米,中國占據了兩席,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