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瞄準數字化轉型大潮 力推公有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報記者藏瑾深圳報導

「正如造船術、測繪術、航海術等科技進步使遠洋航行成為可能,物聯網、超寬頻、雲計算、人工智慧等信息通信技術的興起,為我們開啟了數字世界的『大航海時代』。

」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在2016年年報致辭中指出。

在4月11日-13日舉辦的華為第14屆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表示未來將聚焦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雲服務。

徐直軍表示,雲服務已經成為基本的商業模式,華為會通過私有雲、與運營商合作公有雲、自營公有雲等多種方式提供雲服務,幫助企業完成以「敏捷和智能化」為核心的數字化升級。

2017年開始,華為將以公有云為契機,強力投資打造開放、可信的公有雲平台,構建「HuaweiCloudFamily」。

數字化轉型

IDC認為,2017年是數字化轉型經濟的元年。

在2017年IT領袖峰會上,IDC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武連峰解釋,2017年全球67%的1000強公司已經把數字化轉型作為自己的核心戰略;2019年,全球數字化轉型方面的IT投資會高達2.2萬億美元,比2016年會增長約60%;到2020年,全球2000強企業中50%的企業大多數業務發展情況將取決於其創造數字化增強產品、服務和體驗的能力,中國1000強企業的50%也將如此。

根據IDC的判斷,未來3-4年,數字化轉型將上升到宏觀經濟規模,從而在改變企業運營方向的同時,重塑世界經濟面貌。

GCI(《華為全球連接量化數字報告》)2017顯示,全球的數字經濟進程正在加速,2016年整體GCI分值相比2015年上升了4個百分點。

報告顯示,每增加1美元ICT投資,將額外獲得3美元的GDP回報,ICT(信息、通信和技術)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而此前,GCI2016報告也提出,GCI上升一個點,國家競爭力提高2.1%,國家創新力提高2.2%,國家生產力提高2.3%,數字化將有效推動產業升級轉型。

那麼,如何在智能社會實現數字化轉身?GCI指標間的相關性分析發現,雲是關鍵引擎之一:當固定寬頻滲透率分別達到10%和35%時,雲化率將分別出現兩個明顯的上升拐點;而一旦雲化率達到3%時,大數據分析和IOT投資會有大幅度提升。

不容忽視的是,根據報告,不同國家數字化發展水平的不均衡性正持續擴大,呈現出「馬太效應」,處於領跑階段的國家提升越來越快。

對華為來說,它一方面希望通過幫助運營商網絡與業務的雲化,與運營商一起服務於廣大的行業客戶。

同時,華為試圖以雲服務的方式使能垂直行業數字化,向企業和政府客戶提供計算、存儲、網絡、企業通信、企業聯接和IoT等服務。

另一方面,華為也在推動自身的數字化改造,計劃用3到5年時間打造數字化華為。

數字化組織將是怎樣的形態?徐直軍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認為,數字化組織面向員工、面向合作夥伴、面向客戶要提供ROADS(實時、按需、全在線、服務自助和社交化)的體驗。

從企業內部來看,首先要激活員工、使能員工;第二要基於客戶需求和技術演進,具備敏捷創新能力;第三要打造一個健康的生態體系,在智能社會中任何企業都無法獨善其身;此外要實現智能運營,充分利用數據實現智能化的決策。

公有雲戰略

過去曾對公有雲態度曖昧的華為在2015年7月才正式推出公有雲服務,從幕後走向了前台。

一年多過去後,華為宣布成立專門的CloudBU,華為會增加2000多人的團隊,希望用2年時間補齊線上能力的短板。

「坦率地說,過去內部沒有完全達成一致,今年在戰略上達成一致——華為在中國會進入公有雲市場,所以成立CloudBU,華為在海外則會和運營商在雲上合作。

」華為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解釋,華為有技術積累,但是落點在針對中小企業行業應用不多,面向企業的線上能力不強,CloudBU主要要補齊這一塊。

據了解,跟過去的組織模式不同,作為一個全新的業務單元,未來CloudBU將圍繞公有雲服務的全流程,提供針對不同行業不同需求的雲產品。

也可以看到,賣設備和方案的華為正在逐步轉向賣服務。

CloudBU總裁鄭葉來闡釋道,華為接近30年的歷史裡,打造優秀的產品和解決方案銷售給客戶是其成熟的商業模式。

如今,雲服務成為普遍和基本的商業模式,也催生了更多的商業機會。

這種情況下,從滿足客戶的需求以及承載未來ICT商業價值變現的角度講,華為也下定決心以服務提供商的角色為客戶提供服務。

眾所周知,雲服務大戰正酣,網際網路企業、IT廠商都在加速拓展市場以分享這塊讓人垂涎的蛋糕。

華為的公有雲主要分為兩部分,在國內提供自營公有雲,在國外和主要運營商合作接觸行業合作夥伴。

在徐直軍看來,華為的優勢有兩點,第一是有全球的電信運營商合作夥伴,在海外市場能夠以合夥分成的方式幫海外運營商進軍公有雲市場,發展中國家的資源是華為的優勢。

第二是有線下直接接觸企業客戶的資源。

線上線下的優勢以及電信運營商的資源,讓華為能夠走一條不同的公有雲的發展道路。

對比網際網路企業,徐文偉進一步闡釋到,華為公有雲的主要客戶是行業用戶,而華為地面部隊比較強,到處都有華為的機構和人員,實時可以找到華為的人,對行業的了解能夠更好地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響應客戶做行業設備開發。

此外,華為不以用客戶數據變現為盈利模式,堅持開放的平台不綁架客戶,會讓用戶更加放心。

華為Marketing部總裁張宏喜補充認為,雲計算1.0時代,雲上主要是網際網路公司,生於雲的企業沒有數據遷移的障礙。

而在雲2.0時代,傳統企業要實現數字化轉型紛紛走向雲端,則必須跟生產系統結合在一起,需要服務提供者更熟悉行業業務,幫助客戶做遷移,完成雲的轉換。

面對需求的變化,在這個層面上華為和網際網路公司屬於同一起跑線。

(編輯:黃鍇,郵箱:[email protect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徐直軍:打造開放可信的公有雲平台

從2004年到2017年,華為分析師大會已經走過了14個年頭,從50位來賓到500位來賓,華為分析師大會越來越受業界重視。每年的華為分析師大會上,我們都可以窺探到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了解到華為的...

華為表達領導者聲音:啟動全新服務戰略

2015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值得標註,這是華為首次面向全世界亮出自己對產業發展的觀點,以領導者的姿態。以往華為是一個商業成功者的形象,在商業世界中披荊斬棘,直至以銷售額登頂通信設備商寶座,但幾乎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