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 World:PC銷售滑坡因摩爾定律失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語:《PC World》網絡版刊文稱,近年來,全球PC的銷量增長陷入停滯。

一些人認為,流動設備的發展影響了市場對PC的需求,但實際上失效的摩爾定律才是導致這一問題的更重要原因。

以下為文章全文:

關於PC正在消亡的說法被過度誇大。

2012年,全球PC出貨量超過3.5億台,這樣的行業遠遠稱不上「正在死亡」。

但毫無疑問的是,PC的銷售增長沒有以往那麼快。

分析師普遍預計,在可預見的未來,PC銷量仍將遠遠超過平板電腦,但銷量增長卻幾乎陷入停滯。

那麼最大的問題在於,這是為什麼?

根據傳統思維,業內人士列舉了多個理由。

大部分人認為,PC銷量增長的停滯與宏觀經濟低迷有關,同時也與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興起有關。

另一些人認為,這與PC在發展中國家的商品定位有關。

在這些國家,PC往往被認為是很少替換的奢侈品,因此在最初的銷量增長之後,第二輪銷售增長遲遲沒有出現。

與大部分經濟領域類似,PC市場受到許多因素的共同影響,以上所說的因素毫無疑問也產生了影響。

然而一個常見現像是,許多人仍在使用已有10年曆史的奔騰4電腦瀏覽Facebook,收發電子郵件。

這透露出了背後更深層的原因。

過去幾年中,對主流用戶來說,CPU性能是否已達到「足夠好」的水平?而已使用多年的計算機是否仍能滿足普通人的日常需求,導致他們沒有升級電腦的動力?

半導體市場研究公司Linley Group分析師林利•格文奈普表示:「以往,每隔幾年你就需要升級PC,否則就會落後。

如果不升級,那麼你無法運行最新的軟體。

而現在,你可以在5到7年內使用同一台PC,而不會有任何問題。

儘管運行速度可能有些慢,但不會在每天的日常使用中體現出來。

老款處理器仍適合日常使用

對於PC發燒友來說,這樣的情形很難想像。

但實際上,普通用戶並不需要編碼視頻,也不會經常去玩《孤島危機3》這種大型遊戲。

實際上,普通人每天只會做一些「輕量級任務」,主要是基於網絡的任務,例如網上購物,收發電子郵件,與好友和家人社交,收看YouTube視頻,以及玩紙牌遊戲等。

換句話說,這些應用不會需要能夠超頻、需要水冷、支援超線程的酷睿i7處理器。

實際上,當前的Ivy Bridge酷睿i3處理器面對這些應用都已綽綽有餘。

格文奈普表示:「如果你只是瀏覽網頁,使用電子錶格,進行一些文字處理,你不會注意到2.5GHz處理器和3GHz處理器的區別。

」儘管奔騰4電腦在使用中已經能讓人感覺到落後,但基本的上網和視頻觀看功能仍表現良好。

此外,隨著越來越多的計算任務從本地計算機轉向雲計算伺服器,對先進處理器的需求還將進一步下降。

Nvidia的GeForce Grid項目,以及越來越多的流媒體視頻服務體現了這一點。

正是基於這樣的理由, Google Chromebook筆記本獲得了歡迎。

英特爾的酷睿2雙核和四核處理器於2006年推出。

如果僅僅使用基於網際網路的應用,那麼這樣的處理器仍可以很好地勝任。

在酷睿2處理器電腦上,如果僅僅啟用不高的細節設置和解析度設置,那麼大部分當代遊戲,例如《無主之地2》和《上古捲軸》,仍能夠正常運行。

近期的評測顯示,與更新的AMD處理器和中檔英特爾酷睿處理器相比,酷睿2處理器的性能仍然更好。

而較老的AMD處理器,例如2009年時的3.4GHz AMD羿龍II X4 965黑色版,也可以很好地支援遊戲。

格文奈普表示,出現這樣的情況有其原因:近年來,摩爾定律正逐漸失效。

他表示:「自2005年英特爾遇到功耗瓶頸以來,我們就開始落後於摩爾定律。

當時,功耗而非電晶體數量,成為了重要的制約因素。

」在英特爾2008年底發布Nehalem架構之後,性能提升放慢的問題變得更明顯。

摩爾定律遭遇功耗瓶頸

摩爾定律來源於英特爾前CEO戈登•摩爾。

他於1965年預計,集成電路的電晶體集成度每兩年將提升一倍。

而隨後這一定律的說法被調整。

英特爾高管大衛•豪斯指出,計算機性能每18個月就會翻番。

然而,格文奈普在去年12月的一篇專欄文章中表示:「英特爾處理器的性能提升已經放緩。

即使考慮最新Sandy Bridge處理器的性能提升,從2009年至2012年,桌面電腦每年的性能提升只有10%,而筆記本每年的性能提升為16%,遠低於以往的每年60%。

換句話說,新款處理器無法大幅領先於此前的產品。

對普通人而言,他們使用電腦主要是為了登錄Facebook,收發電子郵件,以及使用iTunes服務。

在這種情況下,老款酷睿2處理器和新款酷睿處理器的差距可以忽略不計,無論這些處理器的跑分有何不同。

格文奈普表示:「我認為,計算機性能提升的放緩是導致當前PC銷售增長率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方面的影響可能比平板電腦的影響更大。

如果新電腦的運行速度並不比2至3年前的產品快很多,那麼為何你要換自己的電腦?」

CPU性能不再重要

「CPU已經足夠好」,這樣的看法沒有異議。

英特爾公關經理丹•施奈德表示:「我在這已經20年。

90年代時,人們說過,Windows 3.1、60MHz奔騰處理器和1MB RAM已經足夠好。

」他的說法完全正確,對「足夠好」的看法在歷史上曾出現過多次。

不過這一次情況有所不同。

施奈德列舉了英特爾近年來的幾方面技術發展,例如支援平板電腦的片上繫統晶片、適合Android系統的處理器、加強的片載圖形處理性能。

儘管這些技術各自都很不錯,但沒有一項技術推動了CPU絕對性能的提升。

實際上,由於功耗瓶頸的存在,英特爾已很難在這方面取得突破。

新款CPU目前更多地專注附加功能,從而每年小幅提升計算性能。

過去幾年中,片載圖形處理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例如AMD的APU和英特爾Ivy Bridge處理器中集成的HD Graphics 4000顯示核心。

實際上,只要用戶願意下調一些細節的顯示設置,集成顯卡已經能很好地勝任遊戲的畫面顯示。

另一方面,晶片廠商也在關注如何降低能耗,從而延長平板電腦和筆記本的電池續航時間。

新款處理器在能耗和圖形性能方面的提升彌補了CPU性能提升的不足。

AMD APU和CPU產品公關經理加里•希爾科特表示:「摩爾定律主要關於電晶體成本,包括電晶體成本對性能提升的影響,以及用戶可以買得起越來越多電晶體。

然而由於材料的物理限制,以及工廠成本的增長,這也意味著需要從設計本身著手,提升性能,延長電池續航時間。

這是AMD發展多樣化計算及APU架構的原因。

通過在同一塊片上繫統晶片上整合不同的計算引擎,你可以處理更多的計算任務,在一小塊矽片上以很低的功耗實現強大的計算性能。

那麼現實情況是否如此?

對於AMD是否將專注於改善處理器能耗和集成的圖形性能,而非單純提升處理器頻率的問題,希爾科特表示:「絕對是這樣。

這是我們一切討論的核心。

這似乎已成為處理器未來發展的共識。

去年,AMD、高通、ARM、 Samsung 和德州儀器等領先的晶片廠商共同組建了「多樣化系統架構基金會」,推動統一架構的形成,解決當前CPU和GPU遭遇的限制。

HSA試圖繞開功率瓶頸的問題,通過並行計算來提升處理器的計算性能。

未來的希望

即使CPU的絕對性能無法得到足夠的提升,以推動PC銷售的增長,但HSA的工作仍將給普通用戶,以及關注視頻編碼的專業人士帶來美好前景。

儘管HSA自身存在問題,例如Nvidia和英特爾並未參加這一組織,但這些行業領先的廠商仍將推動處理器的發展。

AMD和英特爾都在研發方面有大量投資,從而確保技術的領先。

僅2013年一年,英特爾的研發投入就達到了182億美元,並計劃向尺寸更大的晶元和更新的光刻技術轉移,從而能在未來幾年內製造尺寸更小的電晶體。

Ivy Bridge處理器採用的22納米工藝僅僅只是開始。

與此同時,英特爾也在發展「無所不在的計算」,包括手勢控制和語音識別等。

這不僅僅是改進傳統的介面模型,而計算性能也需要得到提升。

下一步,對CPU性能的關注將逐漸減弱,這毫無疑問將有利於PC行業,但也會令計算機發燒友感到不滿。

由於已經面臨功耗瓶頸,英特爾和AMD可以在其他的技術領域自由創新,從而改變我們目前對計算機的概念。

英特爾的斯奈德表示:「流動設備,包括 Ultrabook 、平板電腦、觸控變形本之間的界線正逐漸模糊。

」他的說法是正確的。

如果英特爾沒有將關注重點轉向能耗和圖形性能,那麼類似微軟Surface Pro這樣的產品永遠不會出現。

英特爾即將推出下一代Haswell處理器。

這將帶來類似平板電腦的新一代輕薄筆記本,提供完整的計算性能,以及長達一天的電池續航時間。

AMD下一代APU和最新展示的Turbo Dock技術也帶來了同樣的潛力,3D遊戲將得到全面支援。

這就是處理器的未來。

CPU性能提升的停滯導致許多人堅持使用舊電腦,但如果英特爾和AMD永遠專注於CPU性能,那麼另一些機會將被忽視。

從這種意義上來看,功耗瓶頸和失效的摩爾定律帶來了重新思考的機會,而並非「喪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高通蘋果掐架,誰才能勝到最後?

世界上的電腦處理器廠商不多一家是牙膏廠(英特爾),另一家是AMD基本上,大家也都知道英特爾的晶片相對AMD來說要好一些那為啥AMD沒有倒閉呢?因為美國有反壟斷法一旦AMD倒閉了英特爾就算作是犯法了

未來的電腦技術

早在1971年,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汽車為法拉利的代托納,時速可達280公里;世界上最高的建築則是紐約雙子塔,高達415米;當年11月,英特爾公司推出全球第一個商用微處理器晶片4004,該晶片包含2...

摩爾定律」真的不行了

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Intel)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提出來的。其內容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

摩爾定律時代即將落幕

編者按:晶片業喊「狼來了」已經有將近20年了,但摩爾定律似乎每一次都能化險為夷,維持存在。但是這次不一樣了,隨著產業在技術、經濟層面摸到的天花板越來越多,自1960年代以來為信息革命提供動力的...

英特爾欲借Silvermont微架構打破ARM神話

英特爾公司日前表示,採用新型CPU架構的Atom晶片將比之前的產品提高三倍以上性能,並降低五倍功耗,從而一舉打破「ARM處理器能效更高」的神話。英特爾期望Silvermont這個新架構從今年開始...

摩爾定律走向終結計算的未來會是什麼?

摘要:3月15日消息,隨著摩爾定律走向終結,計算機硬體的進步可預測的時代將會走到盡頭。計算行業進步的第三個領域是新計算架構——針對特定任務而優化的專用晶片,甚至是利用量子力學同時處理多個數據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