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最難啃的骨頭,華為小米進軍美國市場直面蘋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時代財經APP記者 梁志雄
儘管蘋果以iPhone的魅力橫掃全球大部分國家的手機市場,但是在中國卻遭遇滑鐵盧,國產品牌華為以更親民的價格和本土化的安卓系統取勝,並在銷量上打敗了蘋果。
不過在蘋果的「大本營」美國市場,iPhone仍然以絕對的優勢占據龍頭位置,與深耕美國市場多年的三星共同奪走近60%的市場份額,多年來鮮有對手撼動。
而據彭博社近日報導,小米與華為現在有意揮軍殺入美國本土戰場,並且已開始與美國電信運營商AT&T 、威訊(Verizon)討論合作,準備在美國本土銷售手機,並且以各自高端手機為主推產品。
這對蘋果來似乎說不是什麼好消息,特別是華為在全球市場份額已經位居第三,逼近第二名的蘋果。
今年六月和七月,華為出貨量更是短暫超越蘋果,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近日坦言:「我們現在排名第三,但華為正在拉近與第二名的距離,也許我們很快就能躍居第二。
」
對於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中國市場和亞洲市場,購買力強盛的美國市場似乎是華為和小米要進一步提高影響力的最好敲門磚。
運營商把持美國手機市場
美國市場為何是所有手機品牌趨之如騖的熱土?儘管全球最大智慧型手機市場已經讓位於中國和印度,但是從營收和利潤來看,美國市場卻是全球最賺錢的市場之一。
比如2017年北美智慧型手機的平均售價預計為567美元,而亞太地區售價僅為215美元。
而在這個廣袤的淘金之地,其手機市場卻和國內截然相反,運營商才是把持手機市場的一把手。
數據顯示,運營商渠道在美國占總出貨量的90%左右,絕大部分美國消費者購買手機都通過美國四大全國性的運營商:AT&T、Sprint、T-Mobile以及Verizon。
以蘋果iPhone為例,過去一年接近80%的美國消費者從四大運營商渠道購買了iPhone手機,僅有10%的消費者從Apple Store直接購買,而從百思買(Best Buy)等電器零售店購買的人數就更少了。
因此對於華為和小米這樣想進入美國市場的品牌來說,和運營商合作似乎是最好、也是迫不得已的方式。
目前來說,華為還是繞開運營商的合作模式來試探美國市場。
如2015年給谷歌代工其Nexus 5X/6P兩款手機,然而一直堅持使用自家麒麟晶片的華為手機卻不得不折衷使用高通驍龍晶片,而沒有採用華為的麒麟處理器,因此,所謂的「進入」實際意義並不大。
此後,華為又在美國上市了一系列產品,其中包括了Mate 9、榮耀8等智慧型手機,以及平板筆電二合一的MateBook等等,但這些產品無一例外地都只能在亞馬遜等電商渠道銷售,尚未能進入運營商的店面之中。
而小米則在美國市場銷售小米盒子、電視機,銷售渠道包括遍布美國各地的沃爾瑪超市,另外在美國官方商城,小米也在銷售運動手環、移動電源、耳機等產品。
但外媒指小米目前也僅限於在美國「賺好感度」,智慧型手機目前尚未有登陸美國的跡象。
進軍美國市場的障礙
事實上,不管是華為還是小米,儘管已撬開了一小塊美國市場的缺口,但是各自仍然面臨不同程度的挑戰。
對於通信起家的華為,其最早想進入美國市場的時候同樣是希望藉助通信設備。
早在2010年,華為就曾經試圖收購摩托羅拉無線網絡業務,但美國政府最終以「國家安全」為由拒絕了這筆交易。
2011年,華為準備以200萬美元收購伺服器技術公司3Leaf Systems,但這筆交易同樣被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以擔憂「技術輸出」為名干預,最終以流產告終。
2013年,歐巴馬簽署法案,要求美國政府相關部門不得私自購買信息技術系統,尤其是來自中國的IT設備。
這基本上鎖死了華為向美國市場銷售網絡設備的可能,目前在美國市場,主流的運營商們都沒有使用華為的設備。
此後,華為才寄望於依靠消費級終端以叩開美國市場的大門。
和谷歌合作的Nexus手機只是華為的試水,華為最終在美國銷售的手機也只會搭載麒麟晶片,但是業內人士表示儘管美國政府的壓力主要落在網絡設備上,但是對這些壓力對於公司之下的不同業務可能會有影響。
Countpoint分析總監閆占孟認為,自去年麒麟晶片第一次亮相美國,標誌著華為開始發力美國市場。
「不過美國運營商渠道依然對華為準入設障礙,進入美國運營商渠道依然不容易,需要嚴格的、漫長的、大量的准入測試,大規模進入美國市場還需要時間。
」
而對於小米來說,最大的挑戰可能是來自於專利的訴訟以及被「專利流氓」盯上的危險。
早在2013年,當時小米的體量遠不及現在,也未傳出打算進入美國市場的時候,美國著名的「專利流氓」Blue Spike就盯上了小米的小米手機1、小米手機2、小米手機3等產品,稱其侵犯了該公司的美國專利。
不久後,一直專注發展中國家市場的小米卻因涉嫌侵犯愛立信所擁有的ARM、EDGE、3G等8項專利,被愛立信訴至印度德里高等法院,面臨法院「臨時禁令」。
比印度市場更讓小米痛苦的是,在巴西市場因為專利問題而直接退出。
雖然最終受到小米股東高通專利交叉授權才得以在印度解禁,但即使這樣仍然需要交納1.67%的許可費。
痛定思痛,小米於2015年10月收購了博通公司31件無線通信專利;2016年2月,小米從美國英特爾公司購買了332件美國專利;2016年6月小米宣布與微軟成為合作夥伴,與微軟交換了1500多個專利。
IHS Technology研究總監王陽此前曾向時代財經表示,小米收購微軟等公司的專利,顯然是為未來潛在的智慧財產權糾紛做準備。
特別是要進軍美國等已開發國家市場,必須要有足夠的專利應對這些挑戰。
中興的啟示
儘管撬開美國市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對於華為和小米來說,進入美國市場始終有很大的吸引力。
此前,華為消費者業務總裁余承東就表示過,相比全球範圍,美國市場對華為手機出貨量的貢獻幾乎可以忽略。
在美國市場如果走公開渠道的話,華為一年只能賣幾十萬台手機,相比於其他市場的出貨量,可以說是九牛一毛。
但每年都有不少分析師指出,中國和亞太市場的競爭已經越來越激烈,華為小米等國產品牌必須重視起作為全球三大智慧型手機市場之一的美國市場來,而這個市場也遲早是兵家必爭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曾經屬於「中華酷聯」陣營的中興手機在國內市場也遭遇了滑鐵盧,在各種調查機構中都排不進前五名,大部分的統計報告中都被歸入「其他」一項,但是中興手機在美國市場卻仍然混得風生水起。
根據Strategy Analytics發布的報告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中興手機以11.6%的市場份額、460萬的出貨量在美國市場名列第4,甚至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2個百分點。
為何中興手機能夠立足美國市場而敗於中國市場?有運營商行業人士對時代財經分析,中興長期通過深耕運營商渠道,與運營商套餐捆綁銷售,不管國內還是國外均遵循這一策略。
但是幾年前國內運營商大幅壓縮市場營銷費用,降低手機補貼,加上運營商本身組建終端公司負責智慧型手機的開發和運營,中興在運營商渠道的出貨量開始急劇下跌。
同時期美國運營商也部分取消了補貼制度,用戶需要以全價購買新手機(比如蘋果手機的購買成本從200美元增加到了650美元),消費者開始尋找性價比更高的其他手機。
但不同於國內有眾多中低端競爭對手,中興除了運營商渠道,還依靠中低價的裸機從三星、蘋果身上奪走了不少追求性價比的用戶,因此今年份額還較去年提升不少。
該人士補充稱,若華為和小米在美國力推高端價位產品,在蘋果、三星早已形成巨大的品牌影響力的面前可能優勢不大,倒不如像中興一般走中低價路線開拓市場。
【更多相關資訊,請移步各應用市場下載「時代財經」APP】
小米終於要去美國賣手機了,但這註定是一場硬仗
在小米公司的 2018 年年會上,雷軍曾經提到,2018 年,小米要在全球市場開疆拓土,繼續深化自己的國際化進程。這句話才剛剛落地沒多久,小米國際化的最新動作就已經曝光了。這一次,透露消息的還是...
在美受挫阻止不了中國手機品牌在世界強勢崛起!
隨著中興通訊與與美國商務部達成和解協議內容,並最終以支付14億美元罰款和採取合規措施,中興的制裁危機才告一段落。而就在今年早些時候,中國手機製造巨頭華為手機在進入美國市場時就遭遇了重挫,不僅進入...
美國人最愛的手機,不是自家的蘋果,也不是華為小米,而是...
今年三星的日子不好過,三星手機Note 7爆炸,炸掉了三星市值的360億元。三星在全球範圍內宣布召回Note 7,並暫停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銷售。很顯然,消費者對三星不買帳。尤其是中國用戶,三星「下...
強勢突圍!華為攜麒麟晶片殺入美國,余承東:2018年超越蘋果
歐界報導:近年來,華為發展高歌猛進,如今已經是僅次於蘋果、三星的全球第三大手機廠商。此外,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還曾自信的對外表示:2018年將超越蘋果!由此可見,華為野心勃勃人之昭昭,為了...
華為進軍美國,遭遇三重阻擊仍舊「痴心不改」!
因每年投入幾百億研發費用,至今仍舊沒有上市圈錢,華為被很多中國消費者稱為「良心企業」。或許正是因為「良心」,五年前僅占有全球市場的份額1%的華為,今天已成為僅次於三星和蘋果的世界第三大手機生產商...
中興遭禁後華為又遭查 華為會被動等待危險嗎?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對中興,這句詩在適合不過。中興遭美國禁售後處於被動地位,如今,華為又遭到美國司法部調查,它會和中興一樣處於被動狀態嗎?據了解,美國司法部正就華為是否違反美國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