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觀察:中國手機大舉登陸美國 遍地開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7國際電子消費展(以下簡稱CES)進入尾聲,無人駕駛、VR、人工智慧成為本屆展會的最大看點。

智慧型手機雖然新品不多,但依舊可圈可點,尤其是國產手機的頻頻亮相,似乎預示著2017年出海競爭將會比以往更加激烈。


國產手機大舉登陸美國

眾所周知,在美國的智慧型手機市場上,國產品牌的身影並不多,已有的中興、TCL的阿爾卡特品牌等所占份額也很低,但這並不影響國產品牌的激情,畢竟這裡是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最重要的陣地之一。

展會第一天,華為高調宣布,旗艦機mate 9正式登陸美國市場,售價599.99美元,這是華為終端母品牌的高端產品首次進入該市場。

之前,華為榮耀產品已通過電商渠道在美國開售。

據了解,該機初期只在社會渠道開售,美國消費者可以通過百思買、B&H和Newegg購買到華為Mate 9。

由於美國政府對華為2B業務的安全顧慮,華為終端始終未能全面打開美國市場,雖然目前還沒有大規模進入占美國智慧型手機市場主導地位的運營商渠道,但對華為而言,Mate 9的進入對於未來開闢美國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對於華為終端的美國市場策略,華為終端CEO余承東在接受專訪時透露,美國市場要做就做運營商渠道,而且要做高端機型。

目前先從社會渠道開始,之後會陸續投入資源,最後進入運營商渠道。

具體時間他並沒有透露。

如果華為進入運營商渠道,那麼在美國高端智慧型手機市場,將與三星、蘋果展開直面競爭。

而在這個過程中,華為也在通過與美國巨頭企業的合作來加強美國消費者的品牌認知。

本次展會上,華為正式宣布與谷歌(微博)、亞馬遜在VR、人工智慧領域達成深度合作。

華為與亞馬遜合作開發了全球首款Alexa智慧型手機,支持谷歌Daydream使得華為站在VR技術的前沿。

在國內市場增長放緩的網際網路手機品牌,小米首次參展CES也引來不少關注。

會中發布了小米最新產品,包括小米電視4、白色版小米手機MIX和小米路由器。

發布希麼產品其實並不重要,外界更關注像小米這樣專利儲備薄弱的國產手機廠商如何開拓美國市場。

對此,小米高級副總裁王翔就表示,這兩年小米一直在採用「兩條腿走路」的形式應對專利問題,自主創新和對外合作並舉。

來自小米的官方數據顯示,2016年小米公司申請了超過2000項專利,截止到目前全球專利申請超過16000件,同時在2016年它們和一些基礎專利持有方簽約了幾個交叉許可的合作協議,這其中包括微軟,intel,卡西歐等等。

對於出海的中國手機廠商,首先要解決專利問題,小米目前正在完善之中。

但在美國市場,專利積累是最基礎的功課,小米未來面臨的最大難題也是運營商渠道。

目前,小米在美國市場在售的產品只有小米盒子這一條產品線,和中國他們選擇網絡視頻牌照方的合作方式一樣,小米在美國售賣的小米盒子選擇和Google,NetFlix等視頻內容提供方合作。

另一老牌國產手機TCL,正迫不及待地準備利用黑莓這一品牌擴大海外市場的優勢。

本次展會上,TCL通訊展示了最新款的BlackBerry高端鍵盤智慧型手機。

在海外,TCL通訊一直主推阿爾卡特品牌。

拿到黑莓的授權後,按照TCL通訊的規劃,阿爾卡特品牌會聚焦年輕人群,是一個大眾消費品牌的定位,宗旨就是要把最新的科技儘可能普及到更多的用戶群。

「BlackBerry品牌會面向稍微成熟一些的用戶,會聚焦在企業的用戶和專業的用戶上,同時也包括一些成功的專業人士。

」 TCL通訊執行長Nicolas ZIBELL在接受專訪時如此表示。

新款BlackBerry智慧型手機的三大核心性能,依舊是黑莓擅長的安全、高效和可靠。

據悉,這款產品將於下個月在巴塞隆納舉行的2017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 2017)上正式對外發布,並於2017年初上市。

不過,中國市場並不在首發之列。

除此之外,華碩和中興分別發布了8G內存的ZenFone AR和定位中端市場的Blade V8 Pro。

智慧型手機的下一步

一直以來,CES被認為是全球科技產品的風向標,如前文所述,人工智慧是本次展會的一大亮點之一。

尤其是汽車廠商的集體「炫酷」。

在現場,人工智慧技術領域起步較早的本田推出了能產生「情緒」的概念通勤車,由Cocoro開發的AI技術,讓「情感引擎」產生自己的「情緒」並與駕駛員互動。

豐田公司派出的主角是「TOYOTAConcept-愛i」。

這款概念車將具有「理解人」的特徵,通過將駕駛員的表情、動作、興奮度等數據化以及SNS發信、行為和聊天記錄來推測駕駛員的喜好。

對於智慧型手機而言,下一步的發展也集中體現在人工智慧方向。

這其中有硬體的創新,也有應用服務垂直化的延伸。

按照華為終端的計劃,下一代旗艦機晶片將內置人工智慧技術。

余承東表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人工智慧快速發展,智慧型手機之後將是智慧手機的時代。

未來智慧手機將遠遠超越了通話和上網設備的功能,不僅成為每個個體的貼身、貼心的助理,甚至成為人的分身,同時直接向現實世界和向人發起信息流。

這樣的產品在前不久已發布的榮耀Magic上已小試牛刀。

如如智慧感知,來電手握靜音,自動亮滅屏,黑暗環境開啟手電筒; 智慧推薦,根據聊天信息自動推薦用戶感興趣內容; 智慧輸入法,當與朋友聊天信息中出現「在哪裡「」天氣如何」等信息,智慧輸入法自動呈現用戶的地理位置或天氣情況,輕點即可發送對方等。

而小米希望把更多米家生態鏈的產品引入到美國。

目前,小米生態下鏈數百件智能硬體設備,連接起來的聯網平台已經擁有超過5000萬的連接設備。

CES確實是一個大舞台,除了這些耳熟能詳的大公司之外,一些不為人知的創新公司,他們也在尋求突破。

在今年的CES上,騰訊科技發現了一款中國公司開發的「健康監測手機」。

據工作人員介紹,該手機採用了高通驍龍6系列晶片,5.5寸螢幕,使用了與華為相同的舜宇光學最新拍攝鏡頭組件及技術,最大的不同是,該手機集成了9顆專業的健康醫療傳感器,能夠檢測多種健康指數,持續對人的健康狀況進行追蹤。

據悉,該手機由一家名為「喜年」的中國公司開發,但目前有關該公司的信息非常少。

幾經詢問才得知,該產品將於2017年第一季度上市,價格預計在800-900美元。

之前曾有報導,由哈佛醫學院的華人專家彭仲康教授領銜的「動態醫生指標團隊」聯合HTC進入了總獎金高達1千萬美元的人類史上最大的醫學競賽QualcommTricorderXPRIZE,該競賽要求醫用三度儀系統(MedicalTricorder)必須可連續記錄5種基礎生命體徵:血壓,心率,體溫,呼吸,血氧濃度,以及檢測13種疾病或健康狀況。

而該手機已經實現了5種生命體徵的測量,至於13種疾病檢測,該工作人員稱技術上難度不大,會陸續實現。

另一家中國企業,柔宇面向業界發布多款新品,包括首款可捲曲穿戴手機原型FlexPhone™、升級版的可攜式柔性PC原型以及柔性電子新型汽車中控、智能騎行背包等。

據了解,手機原型機可纏繞在手腕上隨身佩戴,也可以拉直成傳統手機,目的是希望部分解決「大屏與便攜」的矛盾,讓手機進入可穿戴時代。

可以預見的是,在中國手機逐步占領全球市場的背景下,具備全新概念和功能的手機產品無疑能夠提升中國手機產業的整體實力和形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