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廠商都在談的AI是什麼?為什麼說華為NPU勝過高通的AIE?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年的手機圈,除了全面屏之外,我們會發現AI成為手機產品新的賣點。

無論是華為P20、小米Mix2s還是vivo X21,在其發布會上都會以較大的篇幅去介紹AI。

我們不難看出目前AI所有的出口都落在了拍照方面,即便是即將發布的榮耀10,宣傳語也是AI攝影革命。

雖然AI在手機平台的應用還是處於薄弱階段,但不可否認的是AI已然成為智慧型手機的發展新的因子。

如果說全面屏為智慧型手機所發展所帶來的變革僅僅流於表面,而AI平台的搭建將會為智慧型手機帶來一場「地震」。

AI探索,驍龍AIE的「軟硬兼施」

在業界看來,目前手機廠商對於AI平台的搭建有兩種不同方向的探索。

一種是華為P20、Mate10所搭載的麒麟970處理器,將AI融入到手機晶片之中。

相比於以往傳統的手機晶片CPU、GPU、ISP、DSP等構成的基礎上,麒麟970加入了新的NPU。

而業界將這種以硬體驅動AI的模式,稱之為「硬AI」。

另外一種則是在驍龍660、835處理器所搭建的人工智慧引擎AI Engine,該人工智慧引擎AI Engine由多個硬體與軟體組成,以加速終端側人工智慧用戶體驗在部分Qualcomm驍龍移動平台上的實現。

高通的這種方式看起來更為複雜一些,通過「軟硬」兼施的辦法來實現和加速驍龍內核上的人工智慧處理。

麒麟970 NPU獨立神經單元

麒麟970所具備的獨立網絡神經單元NPU,則讓這種處理器變得更加「簡化」。

華為可以說國內較早布局人工智慧的手機廠商,當友商將更多的目光關注於如何提升手機螢幕占比之時,華為就在思考如何將人工智慧搭載在手機埠。

早在2016年底榮耀發布的榮耀 Magic 就已經初步實現了AI應用,但這款產品仍然存在著許多弊病,在晶片的算力和底層系統OS的智慧度上還有欠缺。

雖然這款產品最終沒能在圈內引起風暴,但好在華為邁出了第一步,正是因為在這次「失敗」的探索之後,我們才能看到NPU獨立網絡神經單元的出現。

在此前麒麟970的發布上,官方曾表示,通過內置的NPU獨立神經處理器單元使麒麟970的處理圖像速度比單獨CPU提升了25倍,能效提升了50倍,拍攝1000張照片僅僅消耗4000mAh電池手機0.19%的電量。

在而在AI晶片軟硬體的結合中,所營造出的場景化思維,更為我們帶來更為精準的場景識別。

AI不止於攝影,趨於多元化

但就如同我們開頭提到的一樣,AI的應用大多數的實踐還只是在拍照方面,不過除卻拍照領域之外,AI在手機埠的應用也正在趨於多元化。

諸如智能識別,語言翻譯,通過AI晶片的加持,加速文本、語音、照片的翻譯速度,同時也將輔助智能語音助手變得更加智能化。

其實不止於高通、華為,聯發科也在加快AI在終端側的布局。

1月份聯發科推出NeuroPilot AI平台,將終端人工智慧(Edge AI)帶入智慧型手機。

相信在未來不久,各大晶片廠商的推進之下,AI在手機終端側將會擁有更為廣泛的應用,為消費者帶來更為智能的體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