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芯」14nm量產,上游產業鏈發展開始「抬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日前在港股上市的中芯國際表示,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旗下的14nm工藝製程晶片已經實現量產,根據中芯國際披露首批14nm技術已經可以用於汽車相關領域,超過之前預期實現量產,良率高達95%。

除此之外,中芯國際通過從全球最先進的半導體生產設備商——ASML中購入價值1.2億美元的EUV光刻機,為研發7nm工藝已做好準備。

中芯國際的14nm工藝目前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僅次於台灣台積電、韓國三星、美國格羅方德,同時意味著國內晶片技術距離目前世界最高水平的7nnm、5nm晶片,僅差咫尺之遙。

國產替代加速 晶片產業快速發展

伴隨著全球晶片技術的快速發展,目前國內晶片研發正進入加速追趕中。

根據數據統計,在2019年上半年,整個半導體銷售市場規模約為2000億美元,其中65%晶片採用14nm製程工藝,僅10%左右的晶片採用7nm,25%左右採用10nm和12nm,14nm可以說是當下應用最廣泛、最具市場價值的製程晶片工藝。

中芯國際的這次突破為國產替代可以說是注入了一針新的強心劑。

目前除了中芯國際之外,目前紅米Note8搭載的聯發科晶片G90,已經實現了12納米晶片工藝;而中興通訊目前已經完成了7nm工藝的晶片設計並量產,目前5nm工藝的5G晶片正在研發中。

中國的晶片進口在2018年達到3100億美元,出口則為500多億美元,這其中存在多達2600多億美元的貿易逆差,此外很多晶片我國的占有率是0或5%以內,巨大的國產替代的空間也給國內產業市場帶來了新動力。

目前晶片領域迎來眾多新玩家,百度、阿里巴巴、亞馬遜等網際網路公司相繼進入人工智慧晶片領域,推出或計劃推出相應產品。

除了龍頭企業及網際網路公司入局之外,國內其他晶片企業如長鑫存儲、福建晉華、紫光集團等相繼發力DRAM晶片領域,光明前景為上游產業鏈發展帶來新機遇。

晶片產業快速發展 上游產業鏈開始「抬頭」

眾所周知,要想實現晶片的量產,離不開光刻機,但目前全球可以製造高端光刻機的國家只有荷蘭阿和日本,我國受制於人的窘迫局面尚未改變。

但近日台積電宣布,已經開始7nm+EUV工藝的大規模量產,這無疑將大幅度提高EUV光刻機的數量增長。

與此同時,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也投資到包括光刻機、蝕刻機、大矽片等在內的半導體設備及材料領域,資本助力晶片產業上游發展。

但是從目前來看,不得不說,國產光刻機工藝與國際水平尚有巨大差距,光刻技術也有待突破,國產晶片產業未來發展還有漫長的道路要走。

對於內地產業升級而言,高端晶片生產領域不再受制於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芯」完成。

對於國家和企業而言,高端晶片製程工藝量產意義重大,更何況,中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智慧型手機生產地,實現晶片生產的獨立自主意義非凡。

-END-

微信搜索關注「華夏幸福產業園」公眾號,獲取更多產業前沿信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