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商業模式角度小議英特爾在移動晶片市場上失利的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英特爾在移動晶片領域的全面失利是業界所公認的,那麼作為老牌的集成電路公司,為什麼沒有將在PC及伺服器領域CPU晶片的優勢繼續延展到移動晶片領域,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今天我們就從商業模式的角度,小議一下英特爾在移動晶片市場上失利的原因。

眾所周知,英特爾是摩爾定律的堅定"擁躉",在其成立的近五十年間,英特爾一直致力於按照摩爾定律的既定規律投資、建設、研發最先進的集成電路製造工藝,並將其應用於其最新的產品之中,從而形成了"研發最先進的製造工藝"——"應用於最新產品"——"獲得市場認可"——"占領市場碾壓對手"——"獲得高額利潤"——"投入下一代工藝研發"這一閉環的商業模式。

這一商業模式的核心在於持續不斷的用最先進的工藝製程獲得超額收益。

在1990年英特爾定義了X86架構,並使其逐漸成為PC處理器架構的事實標準之後,全球逐漸迎來了PC時代,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Wintel聯盟的逐漸形成,持續鞏固了英特爾在PC處理器領域的霸主地位,同時也極大地促進了PC產業的高成長,並為英特爾帶來了持續的高額利潤。

因此,高額的利潤能夠全面支撐英特爾採用上述的商業模式進行"一往無前、捨我其誰"的發展,並且"一騎絕塵"的英特爾還將競爭對手AMD徹底擠在市場的角落裡,而後者也被迫出售了自有的晶圓廠,結束了IDM模式。

但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與之前的PC處理器晶片售價動輒高達幾百美元相比,移動處理器晶片的售價一般為十幾至幾十美元,甚至只有幾美元,利潤微薄,英特爾"持續不斷的用最先進的工藝製程獲得超額收益"的商業模式在移動互聯時代難以為繼。


從這裡可以看出,目前以先進位程取勝或者單純以先進位程取勝的時代已經結束。

這從晶圓代工領域的實際情況可以看出端倪,以代工領域的龍頭台積電為例,台積電其擁有從0.25 微米到10 nm廣闊的代工平台,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台積電能提供228種工藝製程技術,為470 個客戶生產8941 種不同的產品(可參加IC春秋《從Intel三星加碼晶圓代工看IDM代工與傳統代工的區別》一文),而且在目前最先進的7nm工藝即將實現量產的情況下,台積電主要的營收貢獻仍來自於28nm製程,而且未來幾個季度28nm製程的產能利用率將依舊維持高位運行。

這與英特爾依賴於快速採用先進位程工藝、大部分營收主要來自較先進的製程產品、較舊的製造工藝則因產品退出市場而捨棄或進行升級的模式形成鮮明對比。

通過上述的分析,基本說明了英特爾繼續沿用PC時代的商業模式,就註定了其在移動互聯時代暫時失利的命運。

每天一句話,送給在IC、泛IC和投資圈奮鬥的你我,讓我們共勉——不求與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就哭出激動的淚水,要笑就笑出成長的性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