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定律的踐行者,不可一世的霸主,如今委身代工,蓄力等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日,英特爾宣布和競爭對手協議,取得ARM架構授權,開始晶片代工業務,並且拿出自己全球領先的10nm生產線。

英特爾獻出自己的最先進的生產線,是無奈的救贖還是放下身段融入移動智能的浪潮?

1947年,世界上一個電晶體在貝爾實驗室誕生,改變了人類的歷史,人類由此敲開電子資訊時代的大門。

1965年,戈登摩爾在發表的一篇論文裡面提出摩爾定律——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在電晶體問世20年後,1968年,羅伯特·諾伊斯、戈登·摩爾和安迪·格魯夫在美國矽谷創建了英特爾公司,開啟晶片領域的英特爾傳奇。

成立三年後,英特爾第一款處理器在1971年面世,採用10微米生產工藝的微處理器4004,僅包含2300多個電晶體,只能用在性能很弱的Busicom計算器上。

1974年,鼎鼎大名的微處理器8080研發成功,6微米工藝,主頻2MHZ,6000多個電晶體。

隨後工藝從6微米到3微米再到1微米,然後來到了奔騰時代。

英特爾Pentium處理器第一次把晶片工藝帶入納米級別,採用500納米工藝的奔騰處理器開始在計算機晶片領域打趴所有的對手。

到2004年,英特爾推出90納米工藝,在製程上,英特爾將剩下的唯一對手AMD遠遠甩開,開始在PC領域呼風喚雨。

出現在全球所有PC生產廠商電視廣告裡面的英特爾,讓每個消費者因為自己的電腦上有一個intel的商標而驕傲。

英特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霸占了個人電腦晶片市場,大部分的伺服器晶片市場,進入無敵的狀態。

轉眼間,來到2011年,蘋果公司發布了IPhone4,掀起了智慧型手機的浪潮,安卓陣營跟著崛起。

所有的移動終端生產廠商都跑去找高通和聯發科,高通和聯發科的晶片設計好之後交給台積電和三星,玩法變了,英特爾被晾在一邊了。

英特爾不服氣,我是PC王者,移動設備還能沒有我的份兒?開發出基於X86架構的凌動Atom系列晶片,然而X86放在手機上說用誰哭,再也沒有消費者買單。

英特爾說我有錢,只要你用我的晶片,晶片給你打折打到比聯發科還便宜,廠商說不行呀,現在專利糾紛這麼厲害,用了你的晶片,基帶去哪兒買,算了還是用回高通和聯發科吧。

英特爾說,那我把英飛凌收購來,這不基帶就有了嗎?可是5年過去了,英特爾哪兒還有機會。

原來看不起晶片代工業務,覺得台積電和三星不就是個加工廠,技術還和我英特爾差遠了。

可是移動智能設備迅速發展推動台積電和三星的工藝水平進步神速,2014年量產了基於14nm和16nm工藝的圓晶晶片,追上了英特爾。

英特爾開始慌了神,雖然2015年量產了10nm工藝,可是台積電和三星也快要量產了,馬上投入市場了。

丟了移動晶片這塊蛋糕,英特爾想,再不能丟圓晶代工這塊蛋糕了。

英特爾這回真的放下身段了,承認自己的錯誤了。

既然錯了,就要從最基本的開始,這不要拿出10nm生產線代工了嗎?據說LG自研晶片找到了英特爾,蘋果的基帶晶片也找到了英特爾。

英特爾會滿足圓晶代工嗎?顯然不會,錯過了移動智能,英特爾這匹駱駝還不至於餓死,但是錯過了物聯網浪潮,英特爾一定會死的很慘。

從宣布圓晶代工和取得ARM授權的那一刻開始,英特爾就準備臥薪嘗膽,積蓄力量了。

英特爾能不能在即將到來的萬物互聯的時代c複製PC時代成功,讓我們拭目以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