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頭鍘向華為落下,可能是這些美企身首異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距今19年前,中國還沒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時代,美國全世界傳播的是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但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尤其是2008年美國遭遇金融危機之後,美國和中國的劇本發生了變化,中國成為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倡導者,而美國則總要強調貿易保護和重振製造業。

而川普 上台之後,改變了歐巴馬遮遮掩掩的維護美國的模式,開始全面反全球化,強調美國優先,全世界在他的腳下,似乎什麼也不是。

在紛紛擾擾的嘴仗中,面向華為的斷頭鍘終於落了下來——美國將華為列入了美國 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的出口管制實體名單,美國將此前打壓華為的政策再一次進行了升級——過去只是嚴厲禁止採購華為產品,但這次是禁止美國供應商向華為供應產品。

5月17日凌晨,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發布《致員工的一封信》表示,在毫無理由的情況下,華為被列入了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的出口管制實體名單。

為了兌現公司對於客戶持續服務的承諾,華為保密櫃里的備胎晶片全部「轉正」,是歷史的選擇。

她還指出,這確保了公司大部分產品的戰略安全,大部分產品的連續供應。

公開資料顯示,華為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10月,前身是創建於1991年的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

海思公司總部位於深圳,在北京、上海、美國矽谷和瑞典設有設計分部。

海思的產品覆蓋無線網絡、固定網絡、數字媒體等領域的晶片及解決方案;在數字媒體領域,已推出SoC網絡監控晶片及解決方案、可視電話晶片及解決方案、DVB晶片及解決方案和IPTV晶片及解決方案。

除了海思總裁的此番表態,5月16日,華為總裁辦也已經發布致員工信表示,多年前已預計美國打壓,困難擋不住前進步伐。

對於此次被列入「實體名單」,公司在多年前就有所預計,並在研究開發、業務連續性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投入和充分準備,能夠保障在極端情況下,公司經營不受大的影響。

或許是被華為的自信回應所感染,投資者對A股相關個股的信心大幅提振。

5月17日開盤,A股華為概念、國產晶片、5G概念等板塊拉升明顯。

在上午上證綜指下跌1.46%的背景下,上述板塊中多隻相關個股漲停,走出獨立行情。

星星科技、華星創業、神州信息、誠邁科技等多隻個股漲停。

此外,捷榮技術、中科創達等個股跟漲。

國產晶片板塊開盤即快速拉升。

雖然盤中有所回落,但截至上午收盤,依然有兆日科技、北京君正、紫光國微等個股漲停。

此外,潤欣科技、曉程科技、士蘭微等股票也漲幅較大。

值得一提的是,5G板塊早盤也表現搶眼,截至午間收盤,富春股份、宏達電子等漲停,實達集團、宜通世紀等跟漲。

與A股晶片概念和華為概念大漲相反,美國時間5月16日,美股晶片類股票集體下挫,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1.68%,報1430.11點。

截至收盤,賽靈思下跌7.27%,QORVO下跌7.14%,思佳訊下跌6.04%,高通公司跌4%,美光科技跌2.86%。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企業幾乎都是華為的供應商,絕大部分還進入了華為的92家金牌供應商範圍,可以想見的是,這些企業與華為的關係非同一般。

這些美國供應商將何去何從?

華為作為一家全球化的公司,產品的品類和數量十分豐富,但從製造的角度,華為的產品不可能每一個零部件都由自己來製造,其大多數的零部件還是需要全球的供應商來提供,因此,選擇全球最優秀的供應商,尋找到全球最優質的零部件,生產出全球最優質的產品,就成了華為這樣的公司的使命,也是蘋果、三星、波音、西門子等所有全球化公司共同的使命。

在華為2018年11月舉辦的2018華為供應商大會上公布的數據,獲得華為頒獎的92家核心供應商中,有37家來自中國,33家來自美國,美國高通、英特爾、ADI博通、恩智浦等晶片製造商赫然榜上有名。





公開報導顯示,雖然華為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海思半導體目前已經累計開發逾200種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晶片,並申請了5000項專利,在華為的產品中,晶片的自主比例相對以前已經增高不少,但是晶片仍需大量進口。

因為 美國的半導體產業起步早,很早就進入了應用階段,其技術實力和市場基礎強大,中國的半導體發展剛剛起步,在應用上面臨著美國企業前期設置的智慧財產權壁壘,要進入市場並非很容易的事兒,還有很多路程需要一步一步地走,甚至只能在美國企業走過的路上辛苦地往前走。

數據顯示,美國的半導體產業在CPU、GPU、FPGA、DSP、基帶晶片、射頻晶片、高端交換路由晶片、高速接口晶片、數模轉換晶片、電源管理晶片以及光模塊等核心元器件方面占據較大優勢,不僅是華為,包括OPPO、vivo、小米等中國整機廠商都主要使用上述半導體公司的晶片。

如今,由於美國對華為的打壓,將華為列入美國 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的出口管制實體名單後,其也許抱著殺雞給猴看的目的,進一步震懾中國其他廠商,但美國的行動讓華為成了中國命運的代表,民意壓力會讓其他企業也不得不認真對待繼續使用美國晶片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這樣會給中國半導體行業帶來一個發展的黃金時間。

儘管華為核心供應商有33家來自美國,但從收入角度看,華為向美國的銷售數據卻非常少,這主要是美國長期限制華為向美國銷售的原因。

下圖是華為的收入信息。

中國企業的技術進步是在封鎖中實現的

其實美國作為一個擁有4.5億人口的國家,居然要對一個只擁有18萬員工的華為氣急敗壞,甚至不惜動用一切資源扼殺華為這家公司,想想都有些滑稽。

如果美國勝利了,人們會說這本來就是美國占有優勢的戰爭,贏得並不光彩,而如果美國輸了,華為遏制不住,將在全世界5G甚至更領先的技術上一騎絕塵,以後先進的通訊技術跟美國基本無緣。

中國的技術進展幾乎都是在嚴密封鎖中成長起來的,我們在參與《尋找中國製造隱形冠軍》圖書採訪的時候就發現,中國許多技術的進步,基本上就是歐美日韓技術封鎖的結果。

某核電站和石化企業曾經遭遇了一些技術故障,向美國和德國的供應商打電話,結果對方十分傲慢地表示最快的反應速度是半年以上,這些工程若真要發生事故,是人命關天的事故,誰也承擔不起這個責任,結果給中國同類企業留下了生存空間。

中國企業往往能夠在問題發現24小時之內能夠趕到現場查看問題,與客戶一起討論解決方案,隨後三天到一周之內把方案細化,一到三個月就能生產出高質量的備件,而跨國企業往往做不到這樣高效。

其實,如果美國對華為的打壓在前幾年,真的有可能對華為造成十分嚴重的後果,但現在華為已經初步成長為一家具有抵抗力的公司之後,各方面都會做一個多元化安排之後,華為已經不是那種一擊即潰的公司了,尤其是華為銷售並不依賴美國,美國從銷售上斷絕華為的收入來源,已經不可能,只能在供應端做手腳,而歷來在供應端做手腳,如果沒有將對方一擊必倒的本事,最後的結果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最後的結果是自己受到傷害。

從美國對華為的行為,我們隱約看到了過去美國對中國核電及火電技術封鎖時的結果,美國核電技術曾經全球獨步,但三哩島事故之後美國停止了發展,中國發展核電美國也不支持,硬是把中國技術給生生的逼了出來,結果美國自己能做核電工程的企業從2008年時的700多家降低到 現在的200家左右,許多企業倒閉破產,一些企業轉產去生產別的東西,而核電人才,老的人才也漸漸 死去,新的人才因為沒有市場需求,沒有人發工資,早都不學核電技術了,要真培養出來,沒有十年八年,恐怕都沒有辦法。

所以,美國現在對華為的封鎖,將導致美國半導體公司的需求下降,如果華為海思和中國其他企業真的能夠崛起,那接下來美國的人才要麼到中國來才有工資,要麼在美國轉行,否則沒有收入很難以生存,以後美國半導體公司的人才危機估計會隨時存在,這樣會影響其質量和客戶,更影響其創新能力。

到若干年後美國再醒來之時,也許美好的時光已經錯過,等待他們的只有空嗟嘆。

「稜鏡門」背後的美國國家安全藉口

華為進入美國市場不利的原因,就是美國政府拒絕華為進入美國市場, 我們看到的美國禁止華為進入美國市場的報導,最早是在十年前的2008年,當時 華為取消競購美國技術公司3Com,原因是交易無法獲得華盛頓的監管批准;兩年後的2010年,華為參與一項為美國主要運營商之一Sprint Nextel供應網絡基礎設施的數十億美元合約的競標,在華盛頓干預下失利。

華為進入美國受阻的理由,從十年前起,無一例外的是「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美國媒體報導中指出,美國國會的報告認為,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有中國軍方背景,華為代表的是中國軍方和政府的意志,容易竊取美國數據。

而有關報告的背後,就是美國公司在背後搗鬼。

美國《華盛頓郵報》2012年10月11日報導,華為的主要競爭對手——美國思科系統公司2011年9月曾在業界廣泛散發文件,指責華為公司同中國政府關係密切,鼓動美企不要和華為合作。

「華為的美國競爭對手參與推動對其審查」,《華盛頓郵報》2012年10月11日以此為題報導稱,一位熟悉思科銷售戰略的匿名人士透露,思科向其客戶散發的7頁文件名為「華為和國家安全」,文中稱,「對華為的恐懼正在全球散播,華為難以脫離其同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政府的關係,儘管其公開否認」。

「美國對華為的懷疑意味著思科和其他公司的機遇」,《華盛頓郵報》稱,國會山3個國會辦公室的高級工作人員都證實,大量美國高科技公司曾向國會遊說,用思科公司文件一樣的措辭,要求加強對華為的審查。

華為在美國有終端業務、企業業務和運營商業務三大業務。

2011年,華為在美國市場的收入為13億美元,其中9億美元是來自終端銷售收入。

最近7年以來,儘管華為在全世界市場份額急速擴大,但在美國的市場拓展進展十分緩慢,美國政府拒絕華為的最主要理由就是「國家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12月華為CFO孟晚舟被加拿大拘捕前,美國總統川普曾經抱怨蘋果手機不安全,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的回應是讓川普使用華為手機,引起全球輿論熱議。

其實認真思考華為手機乃至華為設備為何總被美國說是威脅美國國家安全呢?一個重要的因素,外逃的美國前中情局前職員斯諾登公布的「稜鏡門」有交待——美國國家安全局的這項代號為稜鏡的秘密項目,要求電信巨頭威瑞森公司必須每天上交數百萬用戶的通話記錄,微軟、谷歌、蘋果、雅虎等九大網絡巨頭均有參與。

美國通過網際網路技術監控人們的電子郵件、聊天記錄、視頻及照片等秘密資料,從而獲得重要情報。

看清楚了嗎?美國正是由國家安全局牽頭,幾大電信巨頭監控用戶數據並每天上報,這對美國政府來說是其所謂的維護美國國家安全的一種重要手段,而華為作為一家中國公司,不管中國政府和華為怎麼聲明兩者沒有必然聯繫,但美國政府很顯然不敢將「稜鏡計劃」擴展到華為公司身上,一來證實了美國政府確實做了這種見不得人的勾當,二來確實怕華為將各種數據傳回中國,而偏偏美國同類型的公司在全世界和華為競爭的時候,連招架之功都沒有,更不要說什麼還手之力了。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華為的一步步壯大,確實對美國監控全球的行動造成了嚴重阻礙,對要通過監控全球獲得情報線索的美國中情局來說,確實阻礙了其定義的美國國家安全。

因此,美國政府必然會出手限制華為在美國市場的拓展,尤其是5G時代到來,華為成為全球5G領導者,美國的系統設備商跟不上華為步伐,美國零部件供應商以華為標準研發生產5G元器件的時候,如果美國政府再不出手阻止,5G時代將成為一個不受美國中央情報局控制的時代,美國對全世界的監控將大幅度旁落,按照美國思維慣性,中國公司成為全球領導者,中國政府必然會通過後門監控全球。

我們只能說,美國政府官員的想像力真豐富,這也證明了賊喊捉賊的一個道理。

這些美國之外的供應商會更好嗎?

美國限制華為對美國元器件的購買,並不能使華為倒下,華為作為一家傑出的公司,也必然會調整自己的元器件購買方向,有的會通過自研解決,但絕大部分還是要通過國際合作購買,要不斷的選擇供應商,要找到最優秀的合作夥伴,才能實時地發展自己的產品,服務好全世界的客戶。

在美國之外,中國境外的華為核心供應商有哪些呢?這些供應商,會不會因為美國的自宮行為,從而獲得更多的訂單,進而發展壯大呢?理論上是完全可行的,那麼,我們就看看在美國和中國之外,有哪些核心供應商吧。

根據華為公司公布的數據,日本有11家企業進入到華為的核心供應商體系範圍內。

此外德國4家、瑞士/韓國各2家、荷蘭/法國/新加坡各1家。





其實我們從這個名單就可以發現,這些供應商中,如果跟美國關係不清不楚,受到美國政府影響比較深的供應商,其訂單勢必會受到影響,中國其他企業在考慮採購的時候,也不得不考慮美國政府 的風險因素。

因而這些供應商和美國走得太近肯定不是好事。

什麼叫跟美國走得太近?這些企業並不在美國境內,按道理說是不受美國政府控制的,但是熱衷長臂管轄的美國政府,早已經從資本市場或者融資機構方面,做了一些安排,比如股權上,美國資本參與甚至控股到一些非美國的企業,在中國企業採購的時候,會逐漸遇到隱形的障礙,導致採購不成功。

這一點過去四十年的發展中,中國企業領教過多次,比如生產晶片所需要的光刻機,就是一項重要裝備,在中國企業熱衷於互保的時候,美歐企業早已經實現了交叉持股,中國企業購買就會遇到困難。

在這樣的情況下,由於中國需求隨著國際政治不斷變化,也會影響這些企業的效益,最後這些企業會走向何方,是值得認真觀察的。

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未來跟美國關係很近的供應商,中國客戶企業有理由審視這些企業對中國企業的影響程度,從而促使中國企業做出有利於自己的供應鏈安排。

每當這個時候,對這些供應商來講,市場沒有了,剩下的真就只有裁員了,要不是真的活不下去。

中國供應商的時代正在到來

根據華為公布的數據統計,華為在中國的核心供應商一共有37家,其中大陸有25家,香港2家,台灣有10家。

而在中國大陸的25家核心供應商中,集中在深圳的企業有9家,珠三角地區企業占一半左右。




過去中國企業遇到的最大的困難,不是攻克科技難關時遇到的困難,而是在銷售的時候如何向別人介紹,自己作為中國企業,生產出了世界最好的產品,讓客戶積極主動來買單。

但現在由於美國對華為揮舞大棒,其他企業看到之後,也許滿是驚恐,從而轉行,但也有的企業將採購的對象轉向國內企業,從而使這些企業獲得不一樣的機會。

在獲得不一樣的機會面前,這些中國供應商將迎來一次真正的發展機會。

而這個機會,將伴隨著中國更多的企業成為世界領導者而一起成為國際的領導者,因此,只要中國產業稅收政策不出大的差錯,只要不用總是要支付高額賠償款,這些企業的未來是十分光明的。

如果要購買這些公司的股票,現在機會就是很好的就會。

此外,根據公開數據,媒體整理出來的「華為概念股」中,也有不少傑出的企業,只是這些企業沒有全部進入華為的核心供應商名單,更多的是在核心供應商之外的獨立存在。

這些公司如下:

拓維信息:2017年12月7日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經雙方協商一致,決定達成"同舟共濟"合作夥伴關係。

公告顯示,基於拓維信息的教育領域及行業數據資產優勢、華為的雲計算領域技術優勢,雙方選擇在雲服務、雲解決方案、生態建設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合作,聯合拓展教育、智慧城市及政務等行業,共同推進業務發展。

大富科技:在華為公司的2014年度全球核心供應商大會上,大富科技作為全球最大的濾波器供應商,榮獲華為2014年度金牌核心供應商,這已經是公司連續六年獲此殊榮,也是華為在全球同行供應商中唯一獲此殊榮的企業。

在大富科技的大客戶名單中,2008年-2011年華為在其銷售收入占比分別達60.64%、64.55%、70.22%及53.32%。

連續4年,大富科技對華為的銷售比例超過50%

新海宜:華為公司是新海宜的第一大客戶,就2012年,對其供貨占新海宜總營業收入的32%以上。

海康威視 :華為2010年採購(視頻監控設備OEM)3634萬,唯一的供應商。

常山北明:石家莊常山北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於提供以雲計算、大數據、電子商務和IT運維管理技術為核心的綜合性IT解決方案和服務,擁有過百項國內領先的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軟體產品;

ST凡谷:武漢凡谷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成立於1989年的武漢凡谷電子技術研究所,公司是近年躋身國際一流移動通信天饋系統射頻器件獨立供應商,憑藉專業化產品研發平台,縱向集成大規模生產能力,低成本結構以及優秀客戶協作能力,為全球領先移動通信系統集成商提供基站天饋系統射頻子系統和器件客戶化產品及專業服務,華為是公司主要客戶之一;

華星創業:產品主要包括華星FlyWireless測試優化系統、華星FlySpire/Guide測試優化系統等。

早在2008年,華星創業就已經是華為的合作夥伴了。

根據招股書披露的內容,華星創業早在上市之前,就已經陸續為華為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提供了成都TD二期、杭州TD二期和南京TD二期相關項目的;

盛路通信:公司微波天線目前在全球的市場占有率約排在第三位。

公司與華為合作多年,一直為華為提供微波天線、基站天線等相關產品;

作者|Resin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能否渡過此劫?

一、長遠影響:必將加速自主可控進程,美帝削弱半導體地位顯然已經超出貿易逆差等經濟學的範疇,而是上升到全球大國博弈角度,因為華盛頓認為華為的崛起標誌著中國試圖從美國手中奪取全球技術和經濟領導權,這...

2018華為核心供應商最新名單

11月7日,華為在深圳舉辦了一場「2018華為核心供應商大會」,到場核心供應商共150家,其中有92家獲獎。日前,華為在官網公布了2018年核心供應商名單,該名單獎項共分為六大類,包括「連續十年...

「斷供」華為的背後,誰將遭遇重創?

記者 | 林騰 陸柯言 於浩隨著美國商務部宣布將對華為公司實施出口管制,這家國內最大的通信設備製造商被認為是處在了生死攸關的節點上。根據新華社的消息,5月15日,美商務部下屬工業和安全局宣布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