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從學習小米到一步步甩開小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首先先聲明我不是華為的水軍。



我的觀點僅僅只是對於華為手機的經營策略等展開分析的。

我也沒有說華為很強小米很差,因為小米和華為都是我們中國很好的企業,個人也很喜歡雷老闆~

Are you ok ?

我們先來看一個圖~

3000元以上機型銷量

其實小編覺得這個圖是經不起分析的。

首先,3000元以上的機型,小米的產品線上只有NOTE2和MIX,而華為有P系列MATE系列等,在產品布局上小米始終還把重心放在了中低端機型上。

有了解的人都知道,3000元是中端機型與高端機型的分界線,當把產品線的布局價格高於3000元時,說明公司已經開始向高端出擊。

我們回到華為。

華為有一個獨特的基因,就是進入一個行業「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大佬」!這種狼性進取精神讓許多商業對手頗感壓力。

在華為手機轉型的操作過程中,華為人也一直經歷艱難的蛻變。

以往做運營商服務B2B模式,偏重於內斂的工程師文化,比較低調,不喜歡張揚的傳播、廣告的方式運作,由於客戶注重實用,往往重點是技術和服務,只要做好產品和服務,而且產品不用很炫,功能卓越即可。

而做大眾消費業務,屬於B2C模式,要直接面對消費者,特別是作為大眾消費品,產品要炫,而且要多傳播、多做廣告,讓消費者知道了解,這是兩種不同的操作模式。

這種模式的困境,一度讓華為人困惑如何找到感覺,但是如同華為能在通信業務的國際化上獲得巨大成功一樣, 華為內在的基因很強大,狼性進取精神、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這使他們成功實現了國際市場的突破,乃至於進入行業頂級行列。

在手機市場上,只要他們把這種精神發揮出來,完成轉型,成功就成了早晚的事,而華為也成功做到了!

華為手機崛起、稱霸兩個階段 從學習到開創自己的引領時代

華為手機分兩個階段,

實現了從品牌影響力排名10名以外到國產第一品牌的跨越!

第一階段 學習小米的營銷推廣——完成從B2B到B2C的營銷推廣模式轉型

2012年,華為一度要和360合作推特供機,但是關鍵時刻被任正非叫停,這個考慮還是很長遠,一旦介入特供機,對華為將來的品牌形象有不良影響,任正非對華為的定位可不是只做一個中低端品牌,因為華為在通信上都是國際前沿的企業,而今天我們看到這個叫停是非常具有戰略性,今天華為已經形成高中低都有布局的產品矩陣,而且定位高端的產品也獲得了國際認同!2012年,在和360分手後,華為快速的對小米的複製,從高性價比的產品到營銷,都進行了複製。

1、在產品方面,緊逼1999的小米,推出了1888的榮耀4,榮耀3C緊逼紅米,紅米799,榮耀3C定價798,而當小米出了699元的紅米1S後,華為出了599的榮耀暢玩。

這也是一種極高的策略,採用了緊盯小米的戰術,一方面對小米最有力的武器進行了複製也體現出了自身的性價比優勢,另一方面又借勢炒作了自己,一種非常有效的策略。

2、在營銷傳播上,華為也加大了宣傳力度,小米所有的方法,也多數被華為複製

客觀說,華為本身也具備很強的新聞炒作點,一個成功的國際化公司,很多資源過去沒有利用好,而通過CEO余承東的操作,很好的利用了這個價值點,然後同時不斷的發表言論、製造話題,他本人被稱為「余大嘴」。

華為P7

這些說起來簡單,但當初如我們前面所說,余承東做起來可不容易,華為習慣內斂的工程師文化,這些強化宣傳一改以往B2B運作的低調模式,過於高調、適合於大眾產品的營銷方法,最初並不被內部所接受,但余承東扛著巨大壓力,向大家證明了這種操作正確。

余承東的這些努力,也把華為知名度拉升起來,包括上面提到的每一次對標小米價格的炒作等等,逐漸讓華為的大眾消費者品牌目標落地。

而像小米採用的預約,也被華為一次次運用中嫻熟,加上產品特有的品質,華為的榮耀4X也創下單日過百萬、3天224萬的記錄,同時這些新聞的傳播,也把華為的品牌拉升。

不僅是是對於網際網路媒體的傳播運用日趨嫻熟,而對微博等SNS媒體的運用,華為也遠超不少同行,目前余承東、子品牌榮耀的微博粉絲都超過300萬,華為終端公司微博超過400萬,也極好的利用了新媒體。

同時,華為也打造了自己的粉絲團隊——花粉,目前因為華為品質的卓越和良好的形象,這一粉絲也不斷壯大。

可以說,憑藉狼性進取精神、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華為快速的複製了小米的營銷模式,讓自己迅速壯大起來,這是第一階段,到了第二階段,華為前瞻性的布局開始顯現,展現自己的特色。

第二階段 華為開始創新自己的特色——用華為產品技術驅動模式矯正手機行業成為中國手機新的標準、標杆

如果說2012年華為還在學習小米,到了2013年華為開始形成自己的特色,用產品技術驅動模式矯正手機行業,此時,華為多年積累的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運營優勢也開始發力。

商業競爭是綜合實力的競爭,而不是某一方面、某一要素的競爭,是「產品力、推廣力、團隊、企業文化」的綜合實力的競爭。

相對而言,小米在營銷推廣上優勢比較大,一度在業內具有較高的地位,但是當華為嫻熟運用營銷推廣後,開始把自己的產品驅動的優勢、人才儲備優勢、企業文化優勢的綜合實力優勢發揮出來後,也意味著行業領導者的位子要發生更迭了,行業新的領軍企業誕生了!

首先,華為手機在產品線 成功實現了突破——成功打開中端、中高端市場與小米之間,開始大幅拉開差距

華為最初與國內其它對手在產品上區別不大,大多集中在中低端領域,但是華為卻有一股勁,持之以恆的向中端、中高端市場進攻,並且通過P系列和Mate系列,成功打開中端市場和中高端市場,也與小米拉開了距離!

這個過程中,通過產品序號,我們可以知道華為人,有多麼大的耐力和毅力,P6打開中端市場、Mate7打開中高端市場,華為人的這種不服輸的勁頭,很值得國內企業學些!

2013年,華為手機通過P6進行中端市場突圍,憑藉超薄纖美的設計,華為的品牌美譽度大幅度拉升,P6的銷售達到400萬部,產品成功攻破了2500的中端價位。

P6的成功,對華為具有戰略意義,意味著華為首次走出過去以榮耀與小米PK中低端的狀態,成功打開了中端市場,並且成功將華為的品牌形象大幅度拉升,開始與小米拉開差距。

2014年5月,華為P7發布,再次獲得美譽,銷售比上一代大幅提升,達到700萬部,成功鞏固了中端陣地!

接著,2014年9月華為發布mate7,進行了中高端市場突圍,成功攻破3000元價位,上市之初,售價一度超過4000元,所獲得良好反響也超出想像,以至於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普遍斷貨,而今天mate7的銷量已經突破700萬部(僅Mate7一個單產品的營收,就超過了小米手機2014年全年銷量6112萬部一半所創造的營收和利潤),足見任正非為華為指出向中高端突圍、注重利潤決策之犀利!

同樣,Mate7的成功,對於華為也有重要戰略意義,意味著華為打開了中高端市場的大門,也再次把華為的形象大幅拉升,也同時與小米的差距進一步擴大!

P系列和Mate系列的成功,在戰略上實現了破局,實質上已經為後面大幅甩開小米埋下了伏筆,畢竟這兩個系列的成功意味著華為手機攻下的陣地,已經比小米多了兩個,空間也多了兩個。

而此後2015年、2016年P8、P9、Mate8再次鞏固了這兩塊陣地,不斷向前。

其次,在渠道上成功迴避線上、線下互博——獨立電商品牌 迴避線上線下問題 用子品牌攻打小米

線上、線下,成為困擾很多企業的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對兩個渠道都會有影響。

實際上,這兩個渠道還是有區別,線上消費群體偏年輕、更注重於價格,而線下注重體驗,價格敏感度相對低的群體。

2013年12月,華為將榮耀品牌獨立,作為專門的電商品牌,定位針對於電商人群的中低端品牌,迴避線上線下品牌的互博,這種設置後來也為其它企業所借鑑。

如酷派、聯想等都在模仿這種分拆模式。

同時,而榮耀的獨立運作,也實現了榮耀這個子品牌業績的暴漲,2014年一年銷售超過2000萬部,2015年完成4000萬部。

繼2014年榮耀6、榮耀6plus大獲成功後,2015年6月30日發布的榮耀7、榮耀7i再次獲得好評,預訂量更加驚人。

2016年5月8日,榮耀發布了新旗艦級榮耀V8,再次獲得巨大成功,標誌著榮耀系列走向成熟。

目前,在榮耀系列的對手中,小米已經不再是對手了,在近一兩年內榮耀這個子品牌的銷量也會超越小米。

同時,華為的中端、中高端產品P系列、Mate系列側重於線下渠道運作,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今天,華為的這一「線上、線下子品牌的」的模式已經被國內眾多同行所學習和借鑑。

再次,構建品牌陣列——實現低、中、高多層次消費者的覆蓋正如成熟行業的領軍企業,往往是多個產品陣列,滿足多個消費群體,如通用汽車、大眾汽車、豐田汽車,都會有自己低、中、高的品牌,實現多層次消費者的覆蓋。

華為在國產手機品牌中,率先開始構建自己的品牌矩陣,實現低、中、高層次的覆蓋。

其中,榮耀定位中低端,對標網際網路品牌,瞄準中低端市場爭奪,華為定位中高端,對標蘋果和三星,與國際頂級品牌PK,形成自己針對不同領域的品牌陣列。

避免了一個品牌不利於幾個層級、幾個人群同時發展的弊端,從而有效的針對性攻擊。

最後,華為的產品、人才優勢開始發力——構建領先的科技形象,占領行業制高點在找到營銷推廣的感覺後,華為的手機銷售業務逐漸走上正軌,此時,華為長期形成產品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開始發力,很多前瞻性的布局也開始發揮作用,如:2012年蘋果、三星打專利官司時,任正非就開始提醒華為注意這個問題,開始進行晶片的布局,今天成為了華為手機重要的競爭優勢!而今天蘋果也在向華為購買專利,標誌著華為的技術競爭力已在行業處於前沿地位!

而當華為手機業務高歌猛進時,任正非再次消費者業務部提醒,「一部手機賺30元算什麼高科技,要打造高品質、高價值的產品,也正是任正非的敲打,讓華為實現了中端、中高端的突破。

在2016年任正非與華為手機渠道商的見面會上再次表示「消費者根上的需求是好產品,是高品質的產品,而這需要持續巨大的投入,這一點未來不會變」。

從2014年的P7、榮耀6、Mate7、榮耀6plus,再到2015年發布的P8、榮耀7、榮耀7i、Mate8,再到2016年的榮耀V8、P9,以及新發布的非常具有創新精神的榮耀8等這一系列產品,叫好又叫座,無論是外觀設計,還是內在的技術,都有很強的個性特色,充分彰顯了華為的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

這一切既是華為人長期的技術沉澱積累,也是他們持之以恆的技術創新追求的結果!

從榮耀而言,在最初的產品布局中,榮耀對標的是紅米,而如今,榮耀9時不時的拿來對比小米6,而華為高階的產品對標的是三星S8以及蘋果的IPHONE。

自從華為海思的開始,華為的自主道路就慢慢的開始顯示,但真正開始產生效益實在海思麒麟935,這一款自主晶片開始在中國乃至世界產生影響。

後來的950現在的960,被拿來與高通的820.835對比。

雖然業內都知道每一代旗艦海思CPU的水平只相當於高通次旗艦水平,但站在華為或者說中國製造的角度而言,海思還是蠻不錯的。

如近日,有「紅衣大炮」之稱的周鴻禕就表示「 大家可能感覺這兩年華為手機勢頭不錯,如果你只研究華為最近兩年做了什麼,是沒有意義的。

華為在十幾年前就成立了手機終端部門,有很多積累。

如果沒有這些積累,僅僅靠一些營銷技巧,一旦這些技巧大家都學會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很快就會失去光芒」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個讚~謝謝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PK小米 聊聊誰家做筆記本更靠譜?

小米和華為都要做筆記本電腦這件事似乎已經是路人皆知的事情了,而近日有消息稱華為準備在2月21日MWC上亮相華為2in1筆記本,而小米準備進軍筆記本的消息由來已久,對於這個「夕陽產業」,大家對於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