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高點,也是華為的低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華為一直對外聲稱「未來智慧型手機市場玩家將只剩2至3家」,余承東對這一預判信誓旦旦。

接連倒下的中小手機品牌與越來越向頭部品牌集中的銷量好像也應對了這一預言。

但即使處於當下最嚴峻的寒冬里,智慧型手機品牌還是處於多頭並進的狀態。

最近一年活得艱難的魅族,下半年接連發布的16系列新機,產品出彩卡位精準,來一次大翻身不一定,但活下去撐過寒冬沒有問題。

在歐美市場攻城略地的一加,也終於修成正果,取得美國重要電信運營商渠道T Mobile的合作,業績眼看著是在步步高升。

除此之外,勢頭正猛的OPPOvivo,在非洲切下一半市場的傳音,在國際市場征戰的TCL,通過HMD復活的Nokia,各個不可小覷。

甚至錘子這樣的廠商,也能靠著獨立子彈簡訊項目融資續命。

這些還不包括依舊在市場上呼風喚雨的蘋果三星,兩大傳統霸主。

這跟華為的預言不一樣。

三星蘋果高通混戰,讓手機市場百家齊鳴

市場的複雜程度,遠比想像中的嚴重。

當然,華為從去年開始,提前布局的三攝、全面屏、異形屏、Ai晶片、超窄指紋識別等等技術,迎來了持續性爆發,有著不可置疑領先優勢。

所以在今年的手機圈,華為有了睥睨一切的資本。

但智慧型手機市場不是各大品牌搶地盤這麼簡單,真正控制市場未來發展趨勢的是,蘋果高通三星這些核心元器件乃至標準的引導者手中。

原本在華為的設想中,智慧型手機市場的格局應該是高通與三星牢牢站在一起,蘋果靠完善的核心供應鏈布局力壓一頭,華為靠著電信設備的優勢以及在核心技術研發上的持續投入,三分天下。

至於聯發科,則只能在低端市場徘徊不前,沒有威脅。

但意外出現了,三星也開始研發自有晶片基帶,跟高通站到了對立面,甚至聯手對手蘋果狀告高通壟斷。

於是,高通不得不扶持新的品牌,來對抗市場競爭。

從今年年初開始,高通為了補上蘋果轉單、三星叛變的市場缺口,一口氣扶持了OPPOvivo中興小米,甚至此前分歧嚴重的魅族也進入了高通品牌陣營。

然後高通又將下一代旗艦晶片驍龍855轉單給台積電代工,並改名為驍龍8150。

甚至讓柔宇這樣名不見經傳的創業公司在摺疊屏手機FlexPai上首發,為的就是截胡三星接下來將要發布的摺疊屏旗艦。

為此,三星也不得不放下過往強硬姿態,與Google握手開發適配摺疊屏的作業系統。

一下子,華為在市場上的競爭對手多了一堆。

這是華為在睥睨手機市場的同時,存在的巨大隱憂。

畢竟,華為真正的競爭對手是高通。

自產自用的產業鏈結構,比不上人家長久以來打造的百花齊放的產業鏈生態。

更嚴重的是,消費電子特別是智慧型手機的產品形態正在發生極速變化,蘋果掀起的劉海屏Face ID與AR生態風潮一個方向,Amazon拉開的智能語音助手是另一個方向,印度市場崛起的kaiOS正在成為新的機遇。

未來的5G市場,如何藉助資本的力量推動普及是一個難題;消費電子產品形態如何迎來新一波的顛覆,又是一個難題。

這兩個難題,華為全部都占了,而且華為採用的還是蘋果式的自產自用的封閉生態。

在技術領先的前提下,如何最大限度發揮資本和產業的力量,是大難題。

toB市場下滑,手機已成華為主業

另外,華為的主業電信設備市場也不容樂觀。

年初IHS Markit發布的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電信設備市場萎縮了14%,在四季度下滑了10%。

在5G商用遠未到來之前,預計2018年,下滑將會更加嚴重。

與此同時是,華為超越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商。

不過在這些背後需要注意的是:近些年,中國一直是全球最大電信設備市場,華為能登頂考的還是國內市場的紅利。

年初,華為發布的2017年業績顯示:在6000億人民幣的總營收中,國內市場占了3051億,占比達到50.5%。

可以說,華為強調多年的國際化運營,成績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突出。

更多的是在研發服務上做到了國際化先行。

目前對於華為來說,核心重點業務有光通訊設備、雲服務、伺服器、智慧型手機等多個領域。

其中對華為營收影響最大的,已經從原來的電信設備業務轉到智慧型手機身上。

2017年,華為的智慧型手機業務營收已經超越自家的電信設備業務,占了營收的一半。

總的看來,國內市場和智慧型手機業務已經成了華為不折不扣的壓艙石,幫華為順利穩住了公司發展勢頭。

這也是國內另一家電信設備巨頭中興總結出來的經驗,2004年中興就已經拿下了國內高端智慧型手機市場,幫助中興從電信設備市場忽高忽低的營收泥潭裡解救出來。

但是接連十多年的多元化發展和交接班工作,又將中興拖入了新的泥潭。

技術不是唯一衡量標準,華為最大短板來自資本

華為目前也面臨交接班和業務多元化難題,從對手中興身上吸取經驗教訓也是必須的。

所以任正非才會在內部會議上表示「現在外界過分誇大了華為公司,也有可能是災難,外面說我們好,可能會麻醉了我們的員工,特別是我們發錢還多。

當然,因為注重技術研發,其實華為在各個業務領域的發展都不錯。

光通訊設備上雖然近兩年國產晶片性能還相差較遠,但按照目前穩定的發展路線來看,在外部環境不發生重大變故的情況下,未來總有一天能趕上。

華為的雲服務也被國內雲服務一哥阿里雲唯一忌憚對象,伺服器領域華為也早就位於市場第四,最新的數據顯示全球市場占比6%。

智慧型手機更是勢頭正猛。

但技術不是市場唯一衡量標準,華為面對的重大隱憂也不少。

純比拼技術的領域,例如光通訊設備市場,沒有多大問題。

而像雲服務業務方面,因為沒有阿里騰訊那樣豐富的業務生態做推廣,即便用盡全力從智慧型手機市場找切入口,還是一直處於下風。

伺服器領域則面對的是一大波Ai風潮,市場突然湧入寒武紀、比特大陸、阿里平頭哥等新生代競爭對手。

晶片設計市場近兩年的門檻迅速拉低,在Ai風口下,台積電這樣的代工廠也放開思路扶持更多有錢的新晉創業團隊。

而在Ai晶片伺服器的重大應用市場——安防市場裡,華為正面臨激烈競爭。

還有華為最擅長的5G領域,5G市場由於需要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任意一家電信運營商、科技巨頭、資本大鱷都難以承受這樣的資本支出。

在資本市場的限制下,5G註定是一個開放多方合作共同運營的超級電信生態。

雖然華為早就布局了電信代運營業務,但華為不可能以一己之力打通所有資本市場的利益。

而一直以來,華為不擅長甚至直接拒絕參與資本市場的運作。

這種封閉的狀態,讓華為未來的位置顯得尷尬。

結語

華為面對的市場都正處在劇烈波動顛覆重組的時間當口,華為多年積累下的技術產業優勢,既是顛覆行業的基礎,又有可能被市場從另外一個維度快速顛覆。

即將到來的5G、Ai、AR時代,華為在技術產品市場上有多重領先的準備,但沒有一個統領產業生態的地位,在面向未來的標準服務上,沒有強有力的話語權。

這是不可忽視的。

任正非在最近的一場研討會上發言,直接發出了「攻上『上甘嶺』,實現5G戰略領先」的聲音。

熟悉市場輿論的讀者看得出來,任總這是站在國際輿論的角度,來為華為正名,希望用更積極的態度獲取國際市場任何,從而進入更多市場。

如此一來華為才能成長為在市場上有真正影響力的巨頭企業。

但其實任老不必如此表態,只需要拆分出一個華為核心業務到資本市場上市融資,即可以打消所有疑問。

但面對華為複雜的股權和無法迴避的接班問題,這又是一個難題。

去年業界沸沸揚揚討論的任正非退休話題,在今年華為改組董事長輪值制度之後,畫上了句號。

任正非的名字出現在董事的名單里,已經表明了華為對接班問題的態度。

在美國拒絕、澳大利亞印度審查又接受華為的狀態里,華為想以顛覆者的形象統領未來市場,難度較大。

當然,現在的 華為 已經把大多數競爭對手遠遠的甩到屁股後邊。

只是這個頂點,也正式華為要直面的谷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缺「芯」手機或將缺席未來

高通事件還未消散,人們就早已開始為降低中國手機廠商的成本歡呼雀躍。曾想,值得我們思考的事情其實還有很多。為了指甲大小的晶片,中國每年進口付出的代價超過2000億美元,一年進口晶片總值已經超過石油...

華為手機入美國受阻的原因簡析

提起中國手機,華為肯定是繞不開的名字。從當年的「中華酷聯」,到今天「中酷聯」已經沒落之際,華為卻在中國市場逆勢登頂。短短几年的時間超過了一票競爭者,成為了僅次於三星和蘋果的世界第三大手機製造商。...

華為再次遇美國阻力,中國何時能有反制措施

美國時間1月8日下午,美國權威媒體《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美國運營商AT&T已經撤銷了銷售華為手機的計劃,具體原因尚不詳。對此消息,AT&T和華為官方並未發表評論。據了解,華為原本將在...

吐槽三星超越英特爾 成晶片老大只是幻覺

三星第二季度晶片營收以151億超越英特爾的144億。但是有三個理由證明三星超越英特爾只是個幻覺,一是受益於存儲晶片的漲價;二是英特爾在下半年會發威;三是英特爾晶片主業PC和伺服器下滑趨勢減緩,三...

三星電信設備營收激增,5G將挑戰華為

2017年三星電子的電信設備業務收入達到35億美元,同比增長60%,而營業利益同比增長186%至5.42億美元,豐厚的利潤將刺激三星持續投入電信設備業務,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項業務可達到在華為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