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球5大通訊設備廠商,華為與思科仍據領先,愛立信退居第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全球通訊廠商收入及利潤對比

目前,全球主要通訊設備製造商的2017年報都已經出齊,在全球的五大廠商中,來自中國的華為集團以962億美元的收入和75億美元的盈利,獨占鰲頭。

位居第二的是美國思科,其2017年全年銷售480億美元。

傳統行動網路龍頭廠家愛立信則陷入泥潭,大幅下降的同時,還被諾基亞超過,屈居第四位。

在五大廠商中,華為雖然增長速度放緩,但憑藉在電信運營商、企業、消費者等通訊領域的多點開花,仍傲視群雄,華為2017年全年實現全球銷售收入人民幣962億美元,較2016年增長15.7%;凈利潤75億美元,同比增長28.1%。

如不計華為在消費者業務的銷售,在面向電信運營商和企業領域的設備收入依然達到了561億的銷售收入,依然保持全球第一大通訊設備製造商的地位。

但在運營商領域出現天花板,僅小幅增長2.5%,在企業領域則大幅增長了35%。

美國思科繼續保持全球第二大通訊設備廠商的地區,2017年全年達到480億美元,保持穩定,全年小幅增長2%,如不計2017年4季度的一次性政策減值111億美元的調整,全年盈利將達到96億美元。

思科在企業領域占據了絕對的領先優勢,尤其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等發達地區。

諾基亞在收購與西門子的合資通訊設備企業後,轉型成為以通訊設備為主的科技公司,諾基亞依靠在中國、歐洲等地區的增長,全年業績逐步改善,而且也超過了歐洲傳統巨頭愛立信,成為全球第三。

據諾基亞預計,在2020年,我們將可確保實現改善市場狀況的目標。

與前三強業務小幅增長不同,傳統移動設備老大愛立信則由於業務集中在移動設備高度聚焦,日子依然不好過。

2017年全年,愛立信凈銷售額僅為268億美元,同比下降10%;由於重組成本、減值、客戶項目的撥備及調整,利潤也虧算44億美元。

但積極的一面是,愛立信的網絡業務的發展在2017年趨於穩定,到年底時毛利率有所提高。

面對數字化轉型的多樣化新需求,愛立信並沒有擴充業務,而是通過在2017年的一系列戰略重組後,實施了高度聚焦的業務發展戰略。

大幅削減媒體業務成本,剝離大部分媒體解決方案業務;剝離愛立信電源模塊業務和約20%的美國攜號轉網業務;完全或部分放棄非戰略性領域業務,包括光纖鋪設、運維服務以及行業與社會部門。

與此同時,為提高盈利能力,愛立信的目標是:與2017年相比,到2018年中將成本降低至少100億瑞典克朗。

截至2017年底,愛立信已實現60億瑞典克朗的成本節省。

雖然業績持續下滑,但愛立信依然強調投資確保技術領先的重要性。

2017年里,愛立信研發投入增加超過60億瑞典克朗,新招聘2000名研發工程師。

這些研發投入主要針對網絡業務,重點確保5G領先地位。

最後,作為中國上市通訊公司中興通訊2017年業界在多年重組和調整後,收入小幅增長7.5%,凈利潤則大幅增長293.8%

2017年度,中興通訊運營商網絡、消費者業務和政企業務營業收入均同比增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諾朗合併給華為、中興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2015年4月15日,諾基亞宣布將全資收購阿爾卡特朗訊,新公司將採用諾基亞品牌,阿爾卡特-朗訊從此成為歷史。按照2014年財報,收購完成之後,華為、愛立信位居領導者陣營,新成立的諾基亞位居第三...

華為走剛猛路線 愛立信綿里藏針

最近電信設備商們都公布了2015年的財報,業績普漲、全線飄紅。同三四年前的慘澹相比,現在的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滋潤。尤其是華為和愛立信這兩強的表現,更是搶眼。先來看看華為,已經是電信設備行業內當之無...

為什麼你會認為華為只是一家做手機的公司?

上個月筆者一同學跳槽去了華為,其他同學在群里調侃說以後買手機就找你咯,拿個內部價!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華為作為一個手機品牌也逐漸為人所知。但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人對華為產生誤解,認為它只是一家手...

衰退的愛立信,進擊的華為

繼大幅裁員之後,電信巨頭愛立信再一次陷入業績危機,衰退跡象有增無減。根據愛立信發布的業績預警,公司第三季度營收可能嚴重低於預期,且看不到復甦跡象,隨後愛立信股價暴跌20.90%,收於5.55美元...

愛立信盈利下滑,股東尋找衛翰思接班人

7月19日,愛立信發布2016年第二季度財務報告——也是近幾年來最為黯淡的一份財務報告:收入541瑞典克朗,同比下降11%;凈利潤16億瑞典克朗,同比下降26%;運營活動現金流為負7億瑞典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