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2財報,京東捲入盈利風暴地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你在或者不在,它都在那裡,不卑不亢。

如此形容8月14日發布2017第二季度財報後的京東似乎較為貼切。

京東2017第二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報顯示,第二季度營收932億元,同比增長43.6%,逼近千億大關,同時根據Non-GAAP京東第二季度持營利潤約9.8億元,同期增速達59%,單季利潤近去年全年盈利總額。

京東財報數字持續亮眼。

消息一出,一邊是抓著京東GAAP虧損以及股價下跌的「幸災樂禍」,一邊是華爾街各大投行給出買入評級並上調目標價。

雖是區區一季財報,京東已然屹立在電商領域的輿論中心,在或毀或譽的爭議中,折射出的是京東某種實質性的狀態。

增長旋風

夜晚看月亮時,會看到月亮周圍有一圈光圈,向周圍擴散,這是暈輪效應的表象。

解讀京東財報以及認知京東時,很多時候容易陷入暈輪中,被早期的判斷給「障蔽」。

如何認知此次京東Q2業績?

正如一位資深人士所言:京東股票跌主要是Q1業績太靚麗,大幅提高了資本市場的預期,凈利潤率不可能低於1,但Q2業績出來後,超預期效果不明顯,再加上前期的高漲幅,不是京東的業績沒跟上,而是股價提前反映了業績,再加上宏觀環境的不確定性,導致股價調整。

的確,在此之前,京東季度盈利已經持續四個季度了,特別是2017第一季度強勁的財報表現,對於京東2017第二季度業績的變現理所當然會寄予更大的期盼,顯然,京東Q2盈利不太分明。

京東CFO黃宣德在電話分析會議上給出季節性因素影響的解讀,在618大促中平台對用戶的大幅度讓利回饋,也有分析師表明Non-GAAP和GAAP差距的根源,主要由於財報中「股權激勵7.47億元」、「資產和業務收購所帶來的無形資產攤銷4.43億元」指標數據導致。

此前,基於京東盈利的問題,劉強東曾表示:皇帝不急太監急

可見,京東對於盈利節奏有自己的把握。

在盈利面上,一個電商平台的交易額、營收、用戶數、現金流等等盤面指標是繞不開的關鍵點,而京東Q2業績依然展現出擋不住的增長。

京東二季度交易總額(GMV)為3353億元,同比增長46%,那麼和阿里相比如何?

京東GMV及增速圖

據阿里巴巴財報數據顯示:2016財年,阿里電商集團GMV為30920億元,其中天貓商城GMV為12150億元;2017財年,阿里電商集團GMV達3.767萬億元人民幣,較2016財年增長22%。

增速比阿里快一倍以上的京東,若剔除增速,按照目前雙方的基數估算,京東2017財年交易額約13412億元。

體量超過B2C的天貓的同時,阿里和京東的體量只有3倍多的距離。

對於阿里來講,京東已經是其正面對視的敵手。

此外,京東不僅在交易額上保持增速,在營收上的增速也相當明顯。

從2014年開始,京東在體量逐漸大,而季度營收依然能夠保持40%以上的速度增長。

京東營收及增速圖

不容忽視的是,對於電商平台而言,除了經營產品和服務外,用戶成為平台的第一大壁壘,流量的經營是線上零售碾壓傳統零售的王牌令箭。

眾所周知,移動網際網路的流量消盡,獲客成本攀升,據悉一個移動應用的人均獲客成本在200元以上。

在這樣的趨勢下,京東平台卻彰顯出流量的向心力。

2017第二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用戶數為2.583億,較去年同期的1.881億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37%。

2.58億的活躍用戶大概保持與阿里5個多億平台活躍用戶的1/2。

這般成績與京東營銷開放政策密切相關。

近年來,連續開展的京騰計劃、京條計劃以及日前的京度計劃的全面覆蓋營銷方案獲得極大的流量外援,尤其是騰訊社交力量的站台,不管是增量還是存量,京東未來的活躍用戶還有很大的空間。

京東活躍用戶數

在財報電話會上,京東CFO黃宣德所強調,京東保持如此好的用戶增速緣於平台提供的用戶體驗。

對以3C家電起家的京東來講,擴大其它品類的思路從2012年財報上就有呈現。

從去年京東的品類結構來看,日用百貨及其他商品的占比達51%。

根據2017第二季度財報也顯示,京東平台的品類不斷豐富,特別是在消費品、生鮮商超和家居服飾上和國內外的大牌合作,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因此京東的用戶數據也顯示出平台用於朝著個性化、時尚化、年輕化的趨勢轉變。

顯然,京東全品類落地,真正坐實了京東綜合零售平台的生命力。

品類結構圖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京東的現金流。

對於一個電商平台而言,現金流意味著平台生命線,然而即使是在早年虧損階段,京東始終保持著充裕的現金流。

此季度表現更是強勁,截至2017年6月30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持續經營業務自由現金流為289億元,同比增長214%。

京東Q2個指標數據刮來的是一陣增長的旋風,有著實質性的意義,這代表京東綜合平台業務全面開花,規模效應愈發明顯,京東模式展現出特有的生命力。

下一個階段的京東

「作為中國最大的零售商,京東依然保持強勁的增長,驗證了我們商業模式的生命力,令我們可以不斷拓展新的市場機遇。

」 劉強東就目前階段篤定地判斷。

在移聯網進入下半場,京東Q2還能表現出高速的增長,其無疑進入了盈利的風暴地帶。

儘管2017年Q2的財報顯示,京東的投入成本拉大,毛利率有小幅下降等等,但恐怕瑕不掩瑜,以目前京東的體量和增速,戰略性虧損或將是一種常態,也更像是京東在盈利尺度上的一種「克制」,京東盈利的基本盤與未來的擴張步伐關係更大。

無論如何,京東已經是中國電商行業重要一極,這背後離不開京東追求的品質、開放以及依託科技的智能化力量。

京東之所以能夠崛起,不只是因為京東找准了高客單價、覆蓋率廣的3C家電品類中,要知道相較於當年蘇寧、國美的體量,京東可以說只是塊小舢板。

京東生存的的邏輯在於一直抓住零售「品質、服務、效率」的稻草不放。

基於這點,京東選擇了不同於阿里的「自營+聯盟」的模式,把握產品的品質,選擇了自建物流,扎紮實實地推進上下游的供應鏈順暢流轉。

平台建設上,京東加大和第三方平台的合作,截至2017年6月30日,京東第三方平台共有大約13萬個簽約商家,在供應鏈基礎設施建設上,第二季度,京東繼續提升在中國電商領域的物流網絡優勢。

截至2017年6月30日,京東在全國運營335個大型倉庫,總面積約710萬平方米,同樣還有各種智慧化科技力量的注入,比如VR、AR領域發起的「天工計劃」,今年618期間無人技術全面落地運營,北斗導航衛星系統助推京東智慧物流接入「天眼」......

京東自營和第三方平台結構

日前,京東「第四次零售革命」戰略理論,既傳承了京東做品質零售的初心,還高度指導未來京東正向盈利的方向。

劉強東認為,每一次零售變革中不變的是「成本、效率、體驗」,變化的是信息流、商品流和資金服務,整個零售系統的進化說到底是信息、商品和資金流動效率的升級。

下一個10-20年,零售業將迎來第四次零售革命,這場革命改變的不是零售,而是零售的基礎設施,零售的基礎設施將變得極其可塑化、智能化和協同化,推動無界零售時代的到來,實現成本、效率、體驗的升級。

「服務即零售」是京東推動零售發展的邏輯思路。

通俗一點講,京東的「第四次零售革命」始終是圍繞如何做好產品和服務的買賣。

京東的聚焦點在「買賣」本身,思考的是零售的事情,在消費變化和技術革新的因素主導下,提供更加高效的供應鏈服務。

京東的零售革命一觸即發,未來五年內,啟動落地百萬便利店計劃,日前,京東率先在3C領域試水,宣布年底前將在全國開設超過300家以3C為主的零售體驗店,通過技術驅動融合線上線下的方式,重構零售業的格局。

十二年一輪迴,京東從2004年京東轉型做電商,發展成今天中國最大的B2C零售商,從本季Q2財報看出,京東從3C家電品類發展成為其它品類超過一半的平台,下一個階段的京東將更加有生命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