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華為的生死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HEAD

1946年,二戰剛剛結束,世界格局尚在未定之天。

當時,歐洲全面陷落,在戰爭的灰燼中,蘇聯和美國崛起,成為世界上僅存的兩個超級大國。

那時候,他們還是朋友,真正的世界和平似乎觸手可及。

但就在這一年(1946年),英國首相邱吉爾跑到美國,發表「鐵幕演說」,以三寸不爛之舌,終於挑動美蘇爭霸,把人類拖進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冷戰。

三年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立,美國從政治和軍事上遏制社會主義國家,四年後,巴黎統籌委員會COCOM成立,美國從經濟和技術上封鎖社會主義國家。

1994年,巴統委員會宣告解散。

然而,1996年,以美國為首的30多個國家簽訂《瓦森納協議》,繼承了巴統的衣缽,繼續對圈外國家進行技術封鎖。

中國,依然是他們嚴防死守的主要目標。

2020年,華為和中國的晶片困局,正是根源於這一段國際政治。

我是小民哥,每期一個了不起的公司,和你談企業家,科技與資本。

請看到這裡的你把保護兩個字打到螢幕上。

為什麼它對於華為很重要?

當前,信息技術是國力競爭的關鍵領域,而晶片又是信息技術的關鍵環節。

除了電腦、手機以外,晶片還被廣泛的應用到各種家電、汽車、各種儀器和人工智慧。

簡單來說,誰掌握了晶片技術,就掌握了世界、掌握了通往財富之路,可以躺贏世界,收割韭菜。

19世紀後半段以來,第二次工業革命、兩次世界大戰和第三次科技革命,讓美國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它在科技領先之路上狂奔,把其他國家甩的越來越遠。

美國深刻的意識到,以晶片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是國家核心利益所在,誰動了我的奶酪,我就動誰。

在全球範圍內,已經出現兩次晶片產業轉移,第一次是從美國到日本,第二次是從日本到韓國和台灣,我們期待第三次轉移到來——高端晶片技術真正紮根中國。

現在,我們走到了第三次轉移的關鍵節點,而扛起中國晶片大旗的,正是海思半導體和它身後的華為,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民族之光,卻恰好動了美國人最愛的那塊奶酪。

第三次轉移,將與前兩次轉移有兩點根本上的不同:

第一,前兩次轉移,都是美國默許的、可控的,因為日本和韓國都是非正常化的國家。

台灣更是你們懂得。

美國人從政治、軍事和經濟上對它們高度控盤。

但是,中國是一個自主國家,這一點很重要,政府有能力幫助企業抵抗外交、政治風險,啟動反制措施。

第二,美國為什麼推動晶片製造進一步向韓國和台灣轉移?因為相比日本,它們市場更小、工業基礎更弱,關起門來都活不下去,更嚴重的依賴美國主導的分工和貿易體系,因此,對美國威脅量級更低。

但是,中國市場體量巨大、工業基礎完備,抗風險能力更強。

以上兩點意味著,中國有真正超越美國的可能,自然成為美國最大的假想敵。

一邊是美國想要鎖死中國科技發展,把我們固定在低端產業;另一邊是中國奮起直追,堅定推行民族復興進程。

兩個國家核心利益的衝突,不可調和。

信息技術和晶片領域,必然是中美爭奪的又一個上甘嶺。

其中,高端智慧型手機晶片,性能要求和門檻最高、設計和製造難度也最大,成為上甘嶺戰役中的597.9高地。

在手機晶片領域,中國大陸的最新進展是,我們每年消費全世界30%的晶片,華為海思能夠設計出麒麟這樣的高端晶片系列,我們還能製造出一些中低端晶片,但最缺的是高端晶片的製造技術,卡在了光刻機和晶圓製造環節,而這個領域正是阿斯麥爾ASML和台積電的天下。

荷蘭阿斯麥爾100%壟斷全球高端光刻機市場,而台灣的台積電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企業,供應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晶片,還是唯一實現5nm晶片量產的廠商,包攬全球90%的5G晶片訂單。

無論是華為還是蘋果、高通、英偉達,這些站在信息科技行業塔尖的公司,都是台積電的大客戶。

阿斯麥爾和台積電聯手,牢牢掌控世界晶片製造。

經歷20多年的發展,手機晶片技術已經邁入了5nm時代,台積電已經發起向2nm衝刺,而中國大陸還停留在14nm晶片量產水平,技術落後2-3代。

在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行業,這意味著10年以上的差距。

不禁讓人想起上海交大往事,扼腕嘆息!

因此,如果華為拿不到台積電的代工晶片,中國(大陸)又不能即時量產替代,將意味著華為手機性能大步倒退,這對於華為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打擊。

2019年,手機支撐的消費者業務占到華為總營收54%,同比增長34%。

如果這個引擎熄火,華為將面臨重大生存危機。

台積電怎樣做到一家獨大?

台積電全稱: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積體電路就是集成電路IC在台灣的叫法。

台積電創始人叫張忠謀,18歲赴美國留學,先後就讀哈佛與麻省理工學院MIT,供職世界頂級半導體公司——德州儀器。

憑藉多次攻克技術難題,張忠謀一路做到德州儀器資深副總裁,位列第三號人物。

這個成就對很多人來說已經是功德圓滿,但張忠謀是個狠人。

1983年,張忠謀不認可德州儀器向消費電子領域轉型的策略,希望公司繼續加大對半導體研發的投入,在這個大膽的想法被拒後離職,回到台灣創辦台積電。

1987年,台積電成立,在當時獨樹一幟,它的成功源於以下三點:

第一,模式創新。

在台積電之前的晶片企業,設計、製造、封測一條龍,人才密集和資金密集疊加,行業門檻極高,而產業鏈分工協同效率低。

台積電專注製造環節,創造了晶片代工的商業模式,張忠謀本身就是行業大咖,技術過硬,而且在美國識人頭,能拉來訂單。

第二,政府扶持。

張忠謀回台灣後牌面十足,出任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

張忠謀創辦台積電,台灣當局注資1億美元,而且在研發技術等方面給了很多幫助。

目前台灣當局行政院下屬的基金仍然占了台積電6%的股份,在董事會裡有相應的席位。

第三,外資結盟。

台積電剛成立,就得到了飛利浦的注資,而世界上最先進的光刻機生產企業阿斯麥爾,就是飛利浦下屬的企業。

所以台積電總能第一時間到貨最先進的光刻機。

而我們中芯國際,一把付清1.2億美元,EUV光刻機還遲遲不到位。

現在,台積電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晶圓代工企業,占據全球55%的市場份額。

2019年,台積電的營收占台灣GDP的5%,市值占到台灣股市總值20%左右。

台積電還是唯一實現5nm晶片量產的廠商,韓國三星只能做到7nm。

華為海思雖然在晶片設計領域進步很快,但不事晶片製造,在國內,華為委託中芯國際代工,還處在14nm水平,距離台積電2-3個級差。

目前,台積電是華為5G手機晶片的唯一供貨來源。

台積電會是華為的渡輪嗎?

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發布公告稱,最新修改的《外國直接產品規則(FDPR)》已獲批准,要求全球任何廠商只要使用了美國的技術或設備,在向華為提供半導體晶片時,都必須得到美國政府的出口許可證,實施無限溯源。

這就意味著,任何與華為有合作關係的上下游企業,都將被美國納入監管之下。

由此,作為華為最重要的晶片供貨商,台積電瞬間也就被捲入風暴眼,被拉上中美博弈的最前線。

台積電能否頂住美國壓力,又能和華為一起走多久?小民哥試著從三個方面分析:

第一,台積電對於華為很重要,反過來,對於台積電而言,華為也很重要。

2019年,華為的訂單已經占到台積電的14%,同比增速高達80%,超越高通,成為僅次於蘋果的第二大客戶。

而華為的背後,是巨大的中國(大陸)市場,增長可期,放棄就意味著利益上的重大損失。

第二,台積電營收60%來自北美。

而且美國在全球貿易鏈、技術鏈上的影響力依然十分強大,台積電不可避免的使用到了美國技術和產品,美國有能力在上游切斷台積電的關鍵技術和元件供應,這還是比較體面的做法。

除此之外,美國還慣用外交、政治和司法手段達成目的,通過台灣當局和日本、荷蘭這些上游國家對台積電施壓,都有非常現實的可能。

這裡需要特別說明一個問題,台積電雖然是一家台灣公司,但外資占比高達80%。

第三,我們回到商業價值觀層面。

美國對華為的圍追堵截,已經破壞了國際貿易秩序和自由市場原則,而這正是台積電的生存土壤。

台積電做代工,商業模式上最重要的就是保守中立原則,如果下游被美國管死,台積電的商業價值也將迅速拉低。

因此,美國這樣做,對台積電是有害無益,台積電自然100萬個不情願,但美國的傷害能力也很強。

這就很尷尬了,不聽話怕挨揍,聽話被忽悠瘸。

左右為難之中,台積電做了件事——去美國開廠,投資120億美元,直接創造1600個工作崗位。

算是給川普送上一份大禮,但肯定換不回美國網開一面,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了解下富士康的前車之鑑。

美國全面遏制中國崛起已經是既定國策,通過鎖死中國科技發展,實現把中國固定在低端產業的目的。

讓中國人老實聽話,安心打工。

讓逆襲和我們無緣。

不可能是你去開個廠就能扭轉的。

因此,對於中國人而言,我們空前需要一個「反脆弱」的華為。

反脆弱不是成功躲避,而是越挫越勇,從危機中抓住機遇。

美國對華為的絞殺,我們利用辯證法的思維來看,其實對華為和中國科技產業發展有兩個促進:

第一,促使中國真正重視科技創新和自主研發。

華為是一名先知先覺的先驅者,在很多企業還沉醉在全球化和自由市場的幻覺中時,他就一直危機感爆棚,堅持將20%的利潤投入創新研發;華為也是一名喚醒國人的布道者,讓我們從大國崛起的夢想中回身,直視中等收入陷進的深淵,群狼環伺,我們真應該如履薄冰、枕戈待旦。

第二,促使全球格局裂變與中國新的增長空間。

全世界都在觀望,我們賭誰先犯錯。

只要中國社會穩定、深化改革順利推進、國民素質持續提高,14億人的能量釋放還遠未結束。

在終將到來的新一輪全球化中,中國有機會成為主導者之一,我們將有可能重塑國際秩序。

但一切的起點都在當下,我們能否頂住壓力、熬過這一輪寒冬。

你不必喜歡華為,但請一定支持它。

最後,問大家一家問題:

你的下一個手機會是華為嗎?如果是扣1,不是的扣0。

我是小民哥,每期一個了不起的公司,和你談企業家,科技與資本。

我們下期再見!

EN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更有底氣了

代工廠在很多人眼裡,是一個低端的活。但是有一個領域除外,那就是晶片製造的核心——晶圓代工廠。在這個領域,科技製造能力可以讓代工廠擁有絕對話語權,導致客戶根本不敢得罪代工廠。而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

——晶片江湖——

2018年全球晶圓代工行業進行了一場重新洗牌,對全球半導體的發展格局有何深遠影響?8月29日晚,中芯國際正式公布2019年中報。財報顯示,在2019年上半年,中芯國際實現總營收100.36億元...

張忠謀:從56歲創業被嘲笑,到利潤接近華為2倍

可以說,張忠謀對科技世界和我們日常生活產生的影響,不亞於比爾•蓋茨、史蒂夫•賈伯斯和傑夫•貝佐斯等全球知名的科技大佬,但業外卻鮮有人知。如果你沒聽說過張忠謀,那或許聽說過[台積電(台灣積體電路製...

台積電何以成為華為「命門」

繼5月15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公布將對華為升級出口管制措施後,5月18日,台灣企業台積電這家對於絕大多數國人來說略顯陌生的低調的晶片大佬突然上了微博熱搜。原來,據權威日本媒體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台積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