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一張中國社會的自拍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提起富士康,普通讀者的腦海中首先會出現兩個詞,一個是iPhone6,一個是跳樓。

這家代工企業承擔著蘋果手機80%以上的組裝任務,是蘋果黃金供應鏈上非常重要的一環,他們每個小時都能按照節奏,近乎完美地完成出貨量,這樣一個正規而優秀的企業理應讓媒體的長槍短炮地一頓猛拍,但尷尬的是,富士康聲名鵲起卻是源於2010年13位員工詭異的墜樓事,在那段灰暗的歲月里,各大門戶網站和報紙、CCTV2的專題節目都把這位代工巨人擺到了頭條,彼時莫說是汪峰@章子怡沒頭條可用,就連《南非世界盃》也要慶幸,它在墜樓事件的一個月之後才開始,否則,關注率也會受到影響。

大概是先入為主的思想吧,此後的四年中,媒體的報導總要存在一些「墜樓」的陰影,正如筆者的這篇文章亦是從這件事兒出發的,但細細品來,富士康真不只是這點爛事兒,更何況自始至終,我都認為「墜樓」更多地是一個社會問題。

四年的時間裡,媒體們沒有閒著,關於富士康全方位、多角度的報導層出不窮,讓消費者終於知道:郭台銘的企業原來是一個科技企業;當然,四年的時間裡,富士康更忙,忙著滿足蘋果的巨額訂單、忙著把生產基地搬到內陸,忙著探索機器人和電商的轉型,同時,也忙著休整提高、忙著反思和改善,從上到下都小心翼翼地維持著自己極品而又自虐地狀態。

誠然,我們也時常看到這家企業的負面新聞,諸如罷工、暴動、兼職小姐等等,但筆者敢打賭,1000年之後的歷史課本上,跟在郭台銘後邊的肯定不是這些雜碎,而是他創造了120萬個工作崗位,在某段特殊時期對中國社會有著非常深層次的影響。

從某種意義上講,巨型富士康就是一張中國社會的自拍照,或許,我們能從中看到更多中國普通人的生活。

轉型電商,我們都是生意人

日前,有關富士康最大的新聞就是他們捲土重來,重新涉水電子商務,推出綜合性電商平台富連網,這又引得眾專家集體開會討論,事實上,他們前幾年就曾推出過一個非著名電商飛虎樂購,只是因各種因素只能局限於企業內部的風靡,並沒有出現類似阿里、京東、唯品會之類的影響力。

在專家們第一輪會診之中,飛虎樂購的最大敗筆就是用代工思維來做電子商務。

眾所周知,製造業是一個「悶聲賺小錢」的行業,這也是為什麼富士康直到墜樓才出現在公眾視野的重要的原因。

中國的電子商務正處於起步階段,目前占中國零售業7%左右的份額,在這個階段電商大佬首先要完成「電商文化」的推廣,讓老百姓知道網上的貨物不全是假貨,而且通過連續地燒錢、讓利、改善用戶體驗,讓普通老百姓養成網絡購物的習慣,藉助新興的電子媒體,一些傲嬌的CEO常常現身說法,馬雲常常給年輕人當導師的事兒,不用贅述;京東的CEO劉強東也常去微博上和消費者互動,而且因結緣奶茶妹妹,給年輕人做出了表率;聚美優品的陳歐,擅長給自己代言,利用自己頗具審美性的形象,創造了一個接近2億的價值品牌,加之,其80後的身份讓他的創業經歷充滿了傳奇色彩…這些大佬的努力算是初見成效,如果說中國的電子商務猶如一座待噴發的火山,那麼,阿里巴巴的上市和馬雲的一夜首富著實讓岩漿崩得滿地都是,筆者敢打賭,電商本身以及衍生出的物流、支付等產業將會在2~3年內徹底實現井噴。

或許,富士康於此時重新打造自家購物平台,是不想再次錯過這個「發一筆橫財」的好機會,也再不能錯過其又一次重要的轉型良機。

坦白講,筆者之於富士康轉型電商的決策有點五味雜陳,一方面希望這家企業能擦掉些製造業的血汗,畢竟,單純的製造枯燥、利潤低、累,同時,有覺得連富士康都來做生意了,更是加重了中國社會的「生意人」的形象。

雖說一部《喬家大院》改變了許多人對於商人根深蒂固的看法,事實上,士農工商的良好結合才能更好地讓社會運轉,但中國目前的狀況是,越來越多地人關注商業、關注第三產業,卻忽略了最基礎的工業、農業的發展,我們原來總是吹牛逼說是用全球7%的土地養活了全球22%的人口,或許,也就是個養活,而不是能說是「餵飽」了吧。

現在,大批的農民背棄土地,忙著進場務工賺錢,不知道我們的餐桌未來還能不能擺滿盤子了;至於,基礎的科學研究人員也開始遭遇商業的侵襲,畢竟在中國,一個滿手油污、技術精湛的工程師,得到的尊重還不如一個腦滿腸肥的網吧老闆,正如富士康正不斷地投入基礎科技、工業機器人,但人們最關注的依舊是他的員工、他的利潤以及郭台銘圈了那麼地,未來會不會搞房地產一樣。

或許,正是難捱基礎科技研發的寂寞和低利潤率的尷尬,富士康才高調轉型電商的吧,但中國社會現在最需要的是更優質的職業教育、嚴謹的學術,讓更多有才華的青年找到工作,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也有祖傳三代埋頭做一個鎖頭的手工藝精神。

富士康的兩重身份,製造和電商,也代表著中國經濟大廈的兩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電商是絢麗的壁畫、華美的瓷磚以及耀眼的霓虹燈,但製造卻是這座大廈的鋼筋水泥、下水道,和數以萬計的青磚,總之,筆者更傾向於,高端製造業才是一個民族經濟的真正脊樑,希望能兩者兼顧吧!

加班!加班!中國式賺錢

轉型電商是富士康擺脫低利潤、賺塊錢、賺大錢的嘗試,前途未卜,在可預見的未來,它依舊需要密集的勞動來守住自己的護城河,用耐心、信心、決心去搞定120萬員工的生存問題,或許,相比之下,這個工作更加棘手,也更加迫在眉睫。

前不久,重慶富士康出現罷工抗議,起因是員工不滿加班減少…這個邏輯聽上去有點混亂,在大多數情況下,加班是個貶義詞,它代表著資本主義剝削、壓榨和滅絕人性,但《新勞動法》早就規定,企業要求員工加班需要支付1.5~3倍底薪的工資,一些小企業自然無力承擔,加班也是成為一種痛苦,但富士康作為全球正規企業,加班時間能具體到分鐘結算,底薪僅有2000元的普工,通過加班收入可達到3000以上,最高峰值突破四千不是夢,而且富士康有一個非常好的傳統,他們從不拖欠工資,於是,加班減少意味著收入減少,罷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兒,有人調侃:富士康人所謂的發財夢,就是用青春的骨頭、熬了一鍋加班費的靚湯,36小時、60小時、82小時…一輩子,喝下去如飲甘泉,如毒斷腸。

其實,富士康員工的心理也映射了基層人民的生活,整個社會似乎都陷入了「如飲甘泉、如毒斷腸」的悖論之中,梁曉聲在《父親》一書中,曾這樣描繪中國人:他們對貧窮、過度工作以及生活的苦難,有著高超的忍耐力,牛的精神固然可貴,但同樣可悲!媒體常常抱怨富士康的組裝工作單調、枯燥、乏味,每天要搬1000個箱子,但最起碼,車間乾淨、明亮、能做到按時支付工資,非重體力勞動,可中國其他行業就沒這麼幸運了,那些,水泥地的搬磚工人、那些終日不見陽光的曠工,還有,東莞20萬的女孩,單調地重複地、夜以繼日的進進出出,都是這個現實社會的寫照。

筆者無力改變社會趨勢,但卻要奉勸廣大基層同胞,要積極尋找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點,「錢多」不是唯一通向幸福的途徑,「人傻」可能會更有助於提升幸福感。

其實,幸福就是一種感覺,你覺得幸福就是幸福!

最後套用白岩松的三份工資論:好的單位是給員工開三份工資的,一份工資是養家餬口的人民幣;還有一份工資是情感,有一種尊重在裡頭;還有一份就是精神支柱。

但中國又有哪些企業能做到呢,第一份還經常拖欠!希望,中國的龍頭企業能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樹立榜樣,按時把這三份公司發給員工,提升整個民眾的幸福感,如此可位列仙班!(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方微信公眾號:kejxfx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製造為何要逃離大陸?

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提出了更加著名的產業鏈《非常6+1》的理論,也即整個產業鏈可劃分為7部分,分別是A.產品設計;B.原料採購;C.倉儲運輸;D.訂單處理;E批發經營;F.商店零售,最後一部分就...

鴻海總玩票,靠譜嗎?

現在,中國的製造業就像一個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認為組裝個iPhone就能賺得盆滿缽滿,爽得夠嗆;但身處製造業的人,卻總想著出來,製造業的心酸,或許只有從業者才最清楚,真實的製造遠比記者臥底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