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收購Mobileye:買與賣背後的邏輯 | 硬創公開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雷鋒網按:本文內容來自視覺算法公司Minieye聯合創始人周翔在硬創公開課的分享,由雷鋒網旗下欄目新智駕(微信號:AI-Drive)編輯與整理。

本期公開課主要圍繞晶片巨頭英特爾153億美元收購以色列ADAS及自動駕駛公司Mobileye背後的買賣邏輯進行探討,同時也淺談了這次收購對於ADAS、自動駕駛行業格局的影響。

重點內容包括:

1、英特爾與Mobileye的交易中,前者為什麼買,後者為什麼賣?對二者各有什麼好處?

2、這一次的收購,值還是不值?

3、收購事件對整個ADAS行業有沒有什麼影響?

背景

Mobileye是1999年由兩位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的研究員創立,總部在耶魯撒冷。

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利用攝像頭和軟體算法組成的視覺感知系統用於解決車輛的駕駛問題。

目前,這家公司開發的圖像處理器晶片稱做EyeQ,其所有處理算法都在這枚晶片上運行。

全球共有27家汽車OEM廠商依賴於其技術,超過1500萬輛車輛裝配了其產品,目前有13家OEM廠商與其聯合研發無人駕駛技術。

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16年12月其為特斯拉提供了自動駕駛7.0的套件方案。

而英特爾在個人電腦、全球伺服器領域占據絕對壟斷地位,同時其晶片製造的工藝也有相當強的能力。

買與賣的邏輯

這場收購的發生,周翔首先針對車規級晶片市場的狀態來具體分析。

自從谷歌公司開始測試無人駕駛汽車後,很多汽車主機廠商、通信廠商以及網際網路公司也紛紛入局。

主流的汽車廠商對於車聯網和自動駕駛已經投入了大量精力,意味著車規級的晶片需求即將爆發,據統計,這個市場將達到千億美金的規模。

英特爾在個人電腦和伺服器方面有很高的市場占有率,但在汽車晶片市場上是缺失的。

Mobileye則是少有的幾家做輔助駕駛軟體解決方案的公司中唯一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並且還占有著整個市場75%的份額,處於絕對領先狀態。

Mobileye被英特爾收購之後,後者可以藉此建設自己的汽車晶片部門,包括技術、產品以及渠道等等。

在無人駕駛行業即將爆發的時候,Mobileye也可以減少英特爾在自動駕駛行業投入的時間跨度,有分析認為,這場收購為英特爾節省了5年的發展時間。

反過來,英特爾也將為Mobileye提供技術上的幫助。

當前Mobileye是自己設計晶片,由意法半導體代工,如今,英特爾完全可以幫助Mobileye自己生產這些晶片產品。

Mobileye的產品主要是針對交通環境下的視覺感知目標的檢測與分析,英特爾主要是為網際網路汽車提供端對端的計算方式和技術。

簡單來說,前者是智能駕駛時代感知的「眼睛」的角色,而英特爾則是「自動駕駛大腦」的定位,「眼睛」與「大腦」進行捆綁,便可協同工作。

當然,英特爾對於收購Mobileye的態度應該是非常審慎的。

去年7月份,英特爾曾與Mobileye針對寶馬I Vision Future Interaction概念車進行過合作開發,Intel顯然深刻了解Mobileye,同時意識到自動駕駛時代,計算機視覺的價值。

相對於英特爾在網際網路時代的拖沓,顯然其在智能駕駛時代,收購是非常果斷很迅速的。

英特爾可以憑藉Mobileye這麼多年積累的汽車行業的主機廠、以及一級供應商資源向汽車行業推廣其車規級的晶片。

此外,這一次收購的價格並不高。

如果聯想到Uber、福特等企業對無人駕駛初創企業的收購(比如Otto、Argo AI),都是10億美金級別的,這一次的153億美金就沒那麼貴了。

但是這樣的價格還是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拋開這個不談,對於一家高科技企業,這種退出的方式(出售)其實是很正常的。

對ADAS行業的影響

當然,這次收購引起行業熱議還在於其引出了一個重要問題。

那就是Mobileye作為自動輔助駕駛公司被英特爾收購,會否以為意味著輔助駕駛直接跳到了無人駕駛階段?

周翔並不這樣認為,他覺得,對於國內的ADAS企業而言,現階段的主要任務還是提升自己本身的感知技術、做好產品、服務好客戶。

ADAS的市場空間還非常充分,2016年的前裝市場滲透率依然非常低(3%左右)。

當然,ADAS企業也應該逐步從面向輔助駕駛的產品向面向無人駕駛的產品演變。

只有技術和產品足夠優秀,才有資格面對未來是獨立發展還是被收購的選擇題,同時在面對選擇時可以足夠從容和冷靜。

問答實錄:

新智駕:為什麼是英特爾的自動駕駛事業部被納入到Mobileye的體系之中?

周翔:主要還是市場的角度。

英特爾在車規級的晶片市場上是有缺失的,而Mobileye在汽車行業有市場、渠道以及車規級晶片設計上的更強的經驗。

因此才會將自動駕駛事業部納入到Mobileye的體系中。

新智駕:英特爾+Mobileye組合的競爭對手是誰?有業內人士說這是在卡位NVIDIA?

周翔:針對「英特爾+Mobileye組合的競爭對手是誰」的問題,因為市面上的智能駕駛、無人駕駛技術的解決方案還有很多,所以很難有明確的答案。

當前還處於無人駕駛的初級階段,這一次的收購屬於強強聯合,但這並不意味著英特爾就能在無人駕駛的未來一統江湖。

得益於多年來在GPU市場上的深耕以及深度學習這幾年技術上的突破,英特爾最大的競爭對手NVIDIA在2015年開始布局無人駕駛,比如其推出的自動駕駛系統Drive PX2。

NVIDIA的自動駕駛系統已經有50多家汽車製造廠商的合同。

英特爾和NVIDIA在技術、市場上有很高的重合度,在未來無人駕駛更為寬泛的領域,二者間的競爭還將進一步加劇。

所以,英特爾通過收購Mobileye來卡位NVIDIA是有道理的。

新智駕:Mobileye的感知技術研究還是很難撐起無人駕駛的未來,英特爾是不是應該和汽車廠商談談?

周翔:應該談談。

不管是谷歌還是百度,他們都意識到不能把無人駕駛汽車簡單的看成一台計算機。

因為汽車對於安全性能要求非常高,生產許可證也不是高科技企業所能解決的,所以英特爾必須要與汽車廠商進行融合。

可能隨著以後的產業發展,當前的傳統OEM會大變樣,更多的東西是由科技企業主導完成。

新智駕:Mobileye出售給英特爾,是否是因為感受到了發展動力的缺失以及外界的挑戰果斷變現?是否意味著以Mobileye一家獨大的視覺感知市場將迎來新的變化?

周翔:Mobileye肯定是感受到了挑戰,因為意識到單純以計算機視覺技術為主不足以實現無人駕駛。

因此希望利用英特爾的技術、資本及其他資源優勢來幫助其在未來的無人駕駛領域做得更大。

此外,未來的無人駕駛的感知一定是需要毫米波雷達、視覺技術、雷射雷達以及車車通訊這樣的技術的幫助。

感知單元的融合才是無人駕駛的關鍵。

新智駕:在智能駕駛領域創業的算法公司如何長期獲得商業價值?軟硬體結合、獲得數據閉環是不是算法公司最後的通路?

周翔:創業公司現在走的路是將SDK進行輸出、技術授權,通過License的形式賣給傳統以及供應商,儘快進入到汽車的量產體系之中。

如果要把技術和產品做得更好,確實需要軟硬體結合以及數據閉環。

晶片自己進行設計,鏡也可以自己控制,主導權上升,產品表現則會更好。

Minieye便是如此。

雷鋒網推薦閱讀:《豪擲153億美元收購Mobileye,曾經錯過移動網際網路的英特爾還會搭錯車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英特爾加碼智能駕駛

本報記者藏瑾深圳報導未來,汽車將會和手機一樣成為網際網路新入口,其將會整合各種服務和功能。除了半導體公司,目前包括谷歌在內的網際網路巨頭以及特斯拉、寶馬等汽車巨頭,還有大量的創業公司都加入了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