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被罰暴露晶片軟肋,但作業系統缺失才是大危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王新喜

日前,可以說中興正在遭受美國有史以來最嚴制裁,也面臨著史上最大的危機。

日前美國商務部發布對中興通訊出口權限禁令,禁止美國公司向後者銷售零部件、商品、軟體及相關技術,期限為7年,原因是中興通訊公司違反了與美國政府2017年達成的和解協議。

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還對中興通訊處以3億美元罰款。

事件緣由是美國政府對伊朗、朝鮮、敘利亞、古巴等國家的技術制裁,任何使用美國技術的設備廠商,都不得向這些國家進行銷售。

但中興踩了這條紅線,美國商務部基於中興通訊涉嫌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出口管制政策,對中興實行禁運。

可以說,美國商務部的一紙「七年」出口禁令,將中興推向了危機漩渦之中,因為中興在晶片、零部件、作業系統等方面深度依賴美國。

目前中興電信設備中的零件有6成來自外部供貨,而這6成中又有至少一半來自美國市場。

我們就事論事看待中興被罰的背後,客觀而言是中興通訊採取隱蔽手段將其從美國本土採購的部分產品再出口到被美國禁運的國家,違反了在美經營的商業準則,觸犯了美國的出口管制政策,這是它所付出的必然代價。

錯了就要認,挨打要立正。

但問題的關鍵是,這一罰,中興很可能就面臨生死存亡的困境,這才是人們所唏噓不已的關鍵。

事實上,中興今天在產業鏈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基本上反映了整個國內通信網絡、手機市場的困境。

我們看手機市場,手機業務對晶片的主要需求為AP處理器,而手機和通信設備對LTE基帶需求大但卻沒有核心技術,技術都在高通手裡,2016年LTE基帶市場,高通的市場份額達到了50%,聯發科和三星LSI分別以24%和10%緊隨其後。

事實上,整個國產手機市場,在LTE基帶市場,要麼依賴高通,要麼依賴聯發科。

如果誇張點去設想,美國未來貿易戰更深入一步,國際政治氛圍的變化可能會影響到整個國產手機產業鏈,尤其是當前整個頭部國產手機陣營都放眼星辰大海,集體出海征戰國際市場與美國巨頭搶全球市場的情況下。

從陰謀論的角度,美國人為何願意傷敵一千而自傷八百?

業內人士表示,美國對中興的制裁,其實是傷敵一千,自傷八百。

因為中興通訊與眾多美國供應商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為全美近13萬個高科技就業崗位提供支持。

由於合作關係緊密,此次出口制裁使高通、英特爾等這些中興在美國的供應商蒙受損失。

當前美國多家光學設備製造商的股價出現集體「跳水」。

但是在美國人看來,這種損失或許是在一個更長遠的戰略框架內需要經歷的陣痛,這可能是中美兩國對於科技產業的差別所在,中國人做生意更追求短期回報,能儘快賺錢比什麼都重要,所以我們看到中國手機廠商對更多願意談銷量的增長而非利潤,美國要的或許是在代表未來高端科技技術領域占據長期而又絕對的主導權與話語權,以便在足夠長的時間內,向全球產業鏈上下游盤剝收割最大的利潤。

回到中興的話題,畢竟中興是在通信技術領域的實力不容小覷,也積累了大量專利,並且在5G與物聯網領域的布局正在大規模推進在5G商用測試中與高通、英特爾聯繫緊密,根據騰訊新聞此前消息,中國已經全面通過中國國家5G二階段測試,測試指標遠超ITU標準,並且與中國移動、高通公司三方完成全球首個基於3GPP R15標準的IoDT測試。

與此同時,中興通訊發布了新一代5G高低頻AAU,多項關鍵技術充分滿足了5G商用部署的多樣化場景及需求,已在中國5G國測以及多個國家和地區運營商的5G測試中應用。

對於美方而言,弄殘一個勁敵,換取眼前的暫時損失,但從長遠來看,並不吃虧,因為它這一制裁不僅僅是影響中興通訊通信設備和手機等業務的正常生產與銷售,更重要的是可能將影響未來中國運營商與中興在5G網絡的推進。

美國也保住了產業鏈上游的話語權與主導權地位,對於美國而言,不過是喪失一個客戶與部分利潤而已。

缺芯軟肋並非關鍵,真正的危機或在於作業系統

目前人們更關注在晶片產業上,中國受制於人的情況,認為此次美國對中興的制裁,直指中國缺芯軟肋。

我們知道,晶片作為一項戰略性關鍵技術的重要性不可言喻,比如說在通信設備領域,即便其中的一顆晶片被禁運,整台基站設備都會受影響。

另據資料顯示,RRU基站領域,晶片自給率低但已經在推動研發與商用,光通信領域,南京美辰微電子及廈門優訊則在TIA,LA,LD領域有產品已實現大規模量產。

在智慧型手機領域,晶片自給率已經逐步實現,畢竟在整個晶片產業上,儘管中興在這一領域缺席,但國內依然有企業在布局,比如華為海思晶片以及展訊晶片。

當前從全球基帶晶片市場看,高通以32%的份額位居全球第一,聯發科以28%的份額位居第二,展訊則以27%的份額排在第三位。

因此,在晶片領域,儘管在研發周期與資金投入上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從目前國內的動向與各企業甚至國家戰略層面來看,肯定是要做的,也就是說,未來並不是沒有機會趕超,但如果美國真要玩狠手,更致命的可能在於作業系統。

因為美國商務部對中興通訊的禁令中,明確表示禁止美國公司向後者銷售零部件、商品、軟體及相關技術,其中有提到的是軟體,而所謂的軟體,就是作業系統。

因為根據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說法是,在7年的時間裡,中興將無法獲得美國公司的技術,這意味著,它可能無法在其設備中使用美國谷歌公示開發的手機作業系統Android。

彭博社稱,在美國技術禁令威脅切斷公司設備的核心作業系統後,中興通訊高管們正在評估智慧型手機的軟體選項。

路透社報導也指出,在美國禁止國內企業向中興出售元器件後,中興的移動設備可能無法再使用谷歌的安卓(Android)作業系統。

而據說,中興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部門在徹夜討論美國政府禁令的影響,但兩公司仍未就中興能否使用安卓系統作出決定。

如果說,在晶片業務上,國內還有機會積跬步而緩慢趕超,但在作業系統領域,從目前的現狀來看,卻幾乎不存在這個可能性。

如果說,隨著未來整個行業晶片技術逐步成熟,未來有新的廠商發展起來之後,中興在晶片領域未來還有替代方案,但在作業系統領域,中興如果連Android都不能用,那麼意味著它將沒辦法開展手機業務,因為在作業系統領域,眾所周知是谷歌Android與蘋果iOS壟斷了市場,而蘋果之外的所有廠商基本上只有Android一家可以選擇,因為蘋果iOS是封閉給自家的,這基本上是判了其手機業務死刑。

如果這樣的制裁發生在其他國內大廠身上,是不是想想就不寒而慄?因為一旦在作業系統層面將你隔離,那意味著你無論是此前銷量多少,影響力多大,如果用不了Android,基本上就等於你要退出主流手機市場了。

因為在作業系統層面,才是真正的沒有任何替代方案。

我們需要反思什麼?

我們看到,韓國三星雖然掌控著處理器晶片、存儲晶片、液晶屏等移動終端核心電子元件的設計和製造能力,也掌控著最上游的CPU、NAND快閃記憶體、DRAM內存、顯示屏、AMOLED面板、攝像頭等供應鏈環節,整個硬體供應鏈基本上都在自己手裡,但三星其實也有軟肋,即同樣在作業系統領域缺乏話語權。

不過儘管如此,但是三星有危機感,很早之前就做了Tizen作業系統,儘管,目前Tizen作業系統也幾乎沒啥影響力,但至少三星已經動手做了,這從側面反映出韓企相對於國產廠商而言,其危機感更強,戰略眼光也放的更長遠。

因此,彭博社此次的分析認為在禁令之下,如果中興連Android都不能用,唯一可能選擇的可能就剩下三星的Tizen了。

但讓中興去選擇三星的Tizen,幾乎是不可能的,也很難有好的前景。

如果撇開中興的通信網絡設備不看,從智慧型手機零部件領域來看,中興如果在美國禁令之下,退而求其次還是可以生存下來,比如晶片可以用聯發科的,螢幕、攝像頭可以用三星索尼的等,但作業系統你還能用美國企業之外的嗎?如果Android不能用,基本意味著你已經沒法賣手機了。

美國對中興華為的制裁與大棒,或許應該讓國內通信產業尤其是手機產業有足夠的危機感,早在2016年,當時有消息傳出,中國電信設備巨頭華為公司正在自主研發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

余承東在微博上表示,「只要安卓系統保持其開放性,華為智慧型手機就會永遠使用該作業系統和生態,並基於安卓系統在性能、體驗做些改進,以更好滿足各國消費者需求。

」。

但這種空穴來風的傳言本身也寄予了國內消費者對於自主作業系統的一種足夠大的期待,但其難度也可想而知。

筆者曾經在《華為若要做作業系統,到底有多難?》一文中就分析過,作業系統的開發難在其中的內核,系統內核是比較複雜的東西,分成諸多模塊,諸多模塊之間設計要考慮到可擴展性、軟體架構設計、算法、代碼控制等諸多方面。

所以在國內,眾多國產手機廠商的OS都是基於Android上層介面進行修改,如華為的EMUI與小米的miui,基於安卓系統在性能、體驗做些改進,頂多是安卓的馬甲,但在系統底層還是Android的內核。

從國內的整體現狀來看,軟體產業也是依附於西方的技術體系與頂層標準設計,沒有自己的程式語言與軟體開發工具,軟體產業都在西方技術體系框架內做內容填充與設計開發,軟體產業其本質還是大而不強,因此最終反映到作業系統體系的空缺。

另外,一個新的作業系統的強大又依賴於自身的應用生態的豐富性,沒有足夠的應用程式,就等同於一個空殼,是沒有價值與意義的。

之所以說作業系統非常關鍵,因為相較於中興,許多人更擔心美國政府下一個目標就是華為。

但是如果同樣的制裁發生在華為頭上,會怎麼樣呢?根據福布斯雜誌稱,對於所生產的所有設備,中興需要美國公司生產的許多關鍵硬體和軟體部件,包括處理器、內存、光學儀器、天線、螢幕、作業系統。

根據業內援引路透社數據顯示,中興有25-30%的零部件來自美國供應商,中興的手機晶片、基帶晶片、射頻晶片、存儲晶片、手機玻璃、光學元件等核心零部件來自於美國的高通、博通、英特爾、美光、甲骨文、康寧等科技巨頭。

從這些被制裁的項目來看,華為擁有自己的基帶,自己的射頻晶片和射頻技術與主控晶片,自己的電源管理晶片,有自研晶片,在通信網絡市場領域在美國之外尤其是歐洲市場基本上已經掌控到了產業鏈上游地位,硬體領域,華為的承受能力與硬實力要強的多,但如果從當前華為的業務重心——智慧型手機領域來看,其軟肋也在於作業系統。

早在2016年美國政府正在對中興窮追猛打之際,在同時傳出華為也接獲傳票調查其違反禁運制裁條款的狀況,在當時的情況下,事件雖然並未進一步升級,但在今天中美貿易戰的敏感時期,美國政府瞄準的對象顯然就是那些有足夠實力對美國科技產業具備足夠威懾力的高科技企業,擦槍走火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但如果假設一下,對於中興的制裁同樣落到華為頭上,最具殺傷力的是什麼其實不言而喻。

在商言商,遵守當地商業規則是中國企業經營的前提,但須知規則是人定的,也是可以修改的,都可以依照核心利益走向而定。

關鍵問題是中國企業需要學會如何在關鍵技術層面達成一種制衡,如果失去制衡,一旦被制裁就全無反擊之力,這意味著沒有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就好比無論是此前華為進不了美國市場,還是中興被制裁,總是有一腔熱血的「愛國」網友高喊,中國為何不禁蘋果?先不談蘋果在中國一貫都是合規經營,我們要知道的是,富士康在大陸代工蘋果的過程中提供了海量的就業崗位,iPhone的組裝絕大部分委託給了富士康。

與蘋果建立供應合作關係的18家代工廠之中,中國大陸有14家,另外是,中國的蘋果供應商數量是全球最多的,達到349家,除此之外,國內大量APP應用開發者都依賴於iOS作業系統來營收,庫克曾經表示,中國目前有180萬名開發人員正在使用iOS編寫應用程式,自從App Store截止到今天,已經賺了1120億元人民幣,中國的微信、支付寶等國民級軟體均依賴於iOS。

另外中國廠商在關鍵技術的創新應用層面,都需要看蘋果的風向。

從硬體代工到供應商產業鏈,再到第三方軟體開發者,圍繞著蘋果生態,中國市場對其形成了嚴重的依賴與依附,你禁一個試試?

回到話題。

中國不做作業系統一方面在於技術難度與資金以及各種不確定性的短期風險,但規避短期風險的後果可能反而招致未來長遠的大風險。

早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不無感嘆的表示,中國沒有形成國家意志,缺乏頂層設計。

在移動作業系統方面,國家科技計劃對智慧財產權風險未作充分評估,就支持很多家都在安卓上做定製版本,既是低水平重複,又做不到自主可控。

並表示,依賴於谷歌開發的Android系統除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隱患外,智慧財產權風險也會導致其很難走出國門。

國產手機廠商長期喊著要超越蘋果,但在作業系統層面卻遲遲沒有任何動作,因為相對於晶片這種戰略重要性非常突出的關鍵技術而言,投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研發項目投入從長遠看回報也是可期的,但作業系統這種底層相當關鍵的軟實力先不談是否有能力做,從戰略層面是否值得投入可以說多數廠商都是持懷疑態度,周期太長,設計、研發、資源、技術上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多數人認為沒必要也不現實。

但超級大國的博弈,在核心領域上不被卡脖子非常關鍵,這本質上是為了避免在特殊極端情況下受制於人,因為儘管業內高喊著中國目前在應用創新層面已經震驚了世界,共享單車、支付寶、網購也是引以為傲的中國新四大發明其中之三,但不要忘了總閥門與總開關(iOS、Android)都是握在別人手裡。

在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的時間風口,美國對中興的制裁,某種程度上,也是對於國產手機廠商最大軟肋的一次警鐘的敲響。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我的微信公眾號:redianweiping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別跪了,這項技術,中國幹掉了美國

本文給那些自卑的中國人,特別是那些跪久了扶都扶不起的人。坑有點大,慎入。當然,如果別有用心和一直跪舔美國和日本歐洲的除外,因為他們有另外特別的目的:唱衰中國,打擊自信。本文歡迎轉載,不用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