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和聯想,誰的實力更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偶然看到有人問華為和聯想誰的實力更強,作為兩家巨型企業,涉獵業務廣泛,各有千秋,本文僅對手機領域進行分析。


「中華酷聯」的說法很久沒有人提了,華為以及榮耀已經成為手機市場的領導者之一,而聯想仍在彌補之前錯過的機會。


技術領域:華為消費者業務將堅持精品戰略,目前產品系列有Mate系列的極致科技、P系列的極致時尚、G系列的極致以及暢享系列等。


​華為在中國、德國、瑞典、俄羅斯及印度等多地設立16個研究所,集全球不同地區優勢,把美歐日中等技術優勢的創新資源有機地結合起來,構建全球的創新能力。

華為目前已發布麒麟晶片,擺脫了對高通、聯發科的完全依賴,憑藉這一點華為將在成本以及供應鏈上取得更大的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華為智慧型手機一直都是多晶片運營的戰略,不會全部使用麒麟晶片,而是高通、聯發科、麒麟這三家都會採用,這個戰略會繼續堅持,這樣才能保證智慧型手機業務的健康發展。


華為最近公布了另一項嚇人技術:GPU Turbo技術,其本質上是一種移動圖形計算加速技術,通過軟硬體協同,提升GPU運算效率,從而提升圖形類應用的用戶體驗,也更加節能。

華為專利儲備截止2017年底已經達到74307件。


​ 聯想手機負責人常程曾在專訪的時候說過,嚇人的技術不是說說而已,是要有真材實料,從用戶的角度出發,給用戶最極致的體驗。

聯想手機領域技術儲備與華為相比相差甚遠。


市場覆蓋:華為從高端到低端實現全面覆蓋,多機型戰術使得華為銷量步步高升。

聯想也同樣實行高端到低端全覆蓋,只是聯想在高端到低端的各個產品與華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並存在品牌混亂的問題。

聯想在2014年10月30日收購摩托羅拉手機之後,竭力將其打造成聯想手機高端品牌,目前看來看來摩托仍然再打情懷牌,距離華為高端仍然有很大差距。

聯想ZUK系列仍待市場檢閱。


口碑:華為,不僅僅是世界500強。

華為多年狼性發展,在國內外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作為民營企業,已經成為國人的驕傲,成為國民品牌。


​聯想在移動網際網路迅速發展、PC領域不斷萎縮的情況下受到了非常大的衝擊,前期的投票門事件以及被踢出恒生指數問題使得聯想的形象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渠道:手機銷售渠道主要有運營商渠道、線上渠道、線下渠道。

運營商渠道一直是手機廠商非常關注的一個渠道,但隨著運營商對於手機廠商的補貼減少不斷衰弱,當然也不可忽視。


​華為與與聯想也是如此。

華為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解決方案提供商,與眾多運營商合作關係良好,並成功建立自身的線上、線下渠道。

聯想多年來深耕PC市場,對於運營商渠道較為沉迷,聯想CEO楊元慶曾說:「聯想渠道轉換速度較慢,運營商市場的成功讓聯想有點固步自封。


等等。

華為與聯想是兩家截然不同的企業,在企業文化、企業發展方向等都存在巨大的差距。

從目前來看,華為如火如荼,聯想仍在爭奪PC市場老大、仍在手機市場奮力前追,從目前來看,聯想在手機領域與華為有很大的差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賣晶片那麼賺錢,為何華為不出售麒麟處理器?

在全球範圍內,能夠研發生產處理器的廠商少之又少,而這些少之又少的晶片廠商,各個都很賺錢。在PC時代,微軟和英特爾聯盟,兩者可以說是賺得金銀滿盆。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後,高通成為智慧型手機晶片的老...

高通發飆:華為小米,是時候站出來了!

最近高通聯手大唐電信旗下的聯芯科技成立了瓴盛科技,並且宣布聯手進軍中低端晶片市場,這樣的消息傳播開之後,引起了整個市場的廣泛討論。而其中最為尖銳的反對聲在於直接對飈的競爭對手——另一家國產晶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