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消息不斷的三星,為何依然大而不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經過多年疊代,智慧型手機日趨同質,廠商們的競爭方向逐漸從產品轉移到了其他地方,比如渠道和供應鏈資源。

從這個角度看,三星是所有手機廠商都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包括蘋果。

2017年三星在中國區的業務可以用「急轉直下」形容。

一季度,三星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遭遇了斷崖式下跌。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近日發布的相關報告顯示,三星手機Q1出貨量僅為350萬台,相比去年同期的870萬台暴跌了60%,華為、OPPO和vivo、小米四家廠商,今年第一季總體市場占有率已達61.3%。

三星不僅跌出市場前五,且市場占有率僅為3.3%。

但另一方面,它又憑藉在產業鏈上游的優勢牽制住了國產手機市場。

三星手機的中國困局

5月18日,在三星Galaxy S8的發布會上,三星信心滿滿地表示「我們不會放棄中國市場」。

在S8發布前夕,三星官方發布公告稱,將任命三星海外宣傳組組長權桂賢為新任中國區業務負責人,前任中國區負責人則被調任負責三星的東南亞業務。

雖然三星「極力挽回」,但經歷了「爆炸門」的區別待遇事件,中國消費者似乎已經被傷透了心。

2016年隨著華為、OPPO、vivo、小米的崛起並逐步衝擊高端產品線,三星原有的中高端市場份額被逐步瓜分。

而在中低端機市場,原本追求性價比的國產廠商紛紛將自己的產品進行優化,用更為優秀的均衡表現上探三千元,留給三星中端機的機會幾乎是微乎其微的。

三星手機的定價上與蘋果持平,一旦進入降價促銷期,其旗艦產品的價格跳水令人咋舌,而同樣的價格國產品牌又能夠買到更好的配置。

這也是很多降價促銷的中低端機型,未能在中國市場完成沖銷量的使命,在運營商實體店和手機專賣店被打入「冷宮」的原因。

中國智慧型手機整體進步了,能夠以更低的價格滿足消費者的絕大多數需求。

三星這幾年在中國的渠道很混亂,線下渠道縱深不夠,門店控價體系不足,而這兩年很明顯的一點是渠道力量對於銷量十分重要。

」TMT行業分析師鄰章說。

一位手機經銷商也表示,三星線下渠道十分微弱,不僅沒有下沉到鄉鎮,在市區和縣城的管理人員也很少,經銷商主推的也少。

然而鄉鎮的需求量特別大,現在OPPO的銷量至少有40%是靠鄉鎮的,三星在這一塊就直接忽視。

三星線下渠道十分微弱,不僅沒有下沉到鄉鎮,在市區和縣城的管理人員也很少,經銷商主推的也少(圖注)

三星為什麼能牽制國產手機市場?

由於缺乏核心技術,國內手機廠商遭遇了創新瓶頸,但三星在研發上一直進行著不遺餘力的投入。

資料顯示,三星為了增強產能,減少生產成本,提升產品性能,在半導體領域進行了瘋狂的投入,超常規升級製作工藝和設備,每次升級都耗資數十億美元。

而未來DRAM內存從12寸晶圓向18寸晶圓升級,三星採用的新技術需耗資100億美元。

正是憑著這樣一副破釜沉舟的姿態,三星最終擊退了日系廠商,成功獨攬了定價權。

三星手機在硬體方面的探索一直以激進著稱。

雖然中國手機廠商深諳消費需求,同時也知道供應鏈上有什麼,但在他們心中,產品定義的先決條件往往是性價比。

也就是說,為了達到利益最大化,他們不會選最好但還不成熟的新技術,而會做出一款最平衡的產品。

在三星的旗艦機型上,總能看到概念落地,比如虹膜識別、息屏提醒、曲面屏、IP68防水等。

華為,小米等中國廠商每每開發布會都在用性價比「吊打蘋果三星」,但小米口中的「黑科技」與三星不可同日而語。

「小米一直熱衷於性價比這個詞。

但是手機其實是一個體驗式的產物,在消費者拿到之前,具體怎麼樣其實消費者是感知不到的,小米發明了跑分這一模式,就等於把手機的體驗給量化了。

手機是個需要許多供應鏈配合以及核心技術來支撐的產物,但是目前小米的核心技術並不多。

」鄰章表示。

據CINNO Research全球季度手機面板出貨量監測統計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AMOLED手機面板出貨量達到3.7億片,OPPO、vivo、華為、魅族、聯想等貢獻了26%的份額,而其中99%的AMOLED面板都出自三星。

市場調查機構DSCC也預計,今年全球對OLED面板的需求仍將增長44%。

三星採取的是垂直產業鏈多元化經營策略,對於晶片、內存、電池、螢幕面板等手機研發製造的關鍵元器件都有完善的布局,因此雖然2016年三星發生了Note7爆炸事件,但其股價在2016年仍然大漲了接近50%。

在整個零部件領域,三星正在強化其議價能力與護城河壁壘,試圖擺脫智慧型手機行業性的增長停滯的行業影響。

相比之下,中國雖然是全球最大的電子消費市場,每年生產銷售了最大量的手機、電腦、汽車和各種家電,但晶片90%依靠進口。

全球每年生產的晶片50%左右被中方高價買走,中國電子產業仍然處於全球生產鏈條的中低端,這意味著最豐厚的利潤被晶片生產商拿走了,中國市場淪為了三星、英特爾、高通這些企業的提款機。

可以看到的是,因為三星長期在關鍵零部件垂直產業鏈進行研發布局,所以競爭優勢越來越穩固,根基越來越深,並建立了越來越高的壁壘,而在產業鏈上,其他智慧型手機廠商對三星面板、半導體等業務的依賴越來越大。

另一方面,手機市場進入精細化運營時代,當前手機廠商都在走高端戰略,大量需要三星的優質零部件,尤其是螢幕和存儲晶片,這導致整個供應鏈對於快閃記憶體,AMOLED螢幕等關鍵元器件需求上漲繼而缺貨,供需關係導致元器件漲價就成為必然了。

由此看來,國產手機受三星牽制的日子也許會持續一段時間。

「手機廠商在這種關鍵技術上短期內改變不了,如果在配件、研發、產能方面能夠與三星匹配,這樣可能會有所突破。

」易觀國際手機行業分析師趙子明表示。

超級商學院APP下載

[掃一掃] 二維碼

IOS版

掃碼下載

Android版

掃碼下載

[掃一掃] 進入《商學院》微店

獲取商界新鮮資訊、聆聽大佬領導「心經」

揭秘大公司里的「未可知」

直通全球22家知名商學院校

這是一座開在你身邊的《商學院》

《商學院》已經入駐以下平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有量無利,國產手機廠商的「巨嬰」時代

進入下半年,網際網路上半年各大數據都陸續的被公布,7月10日,中國信通院發布的《2017年6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顯示,1~6月,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2.16億部,占到了同期國內手機出貨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