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重轉型 富士康製造帝國「尾大難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代工之王」富士康又一次傳出了將在內地大舉招工的傳聞。

根據台灣媒體的報導,近期富士康正準備在內地招收10萬工人為即將上市的iPhone6趕工。

儘管富士康官方對此不予置評,但對於這家目前在內地已有近百萬員工的大型工廠而言,大量擴招普通生產工人從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富士康仍難以擺脫其對代工生產模式的依賴—當前其將近一半的收入仍來源於蘋果的代工業務。

「業務轉型是富士康在未來10年內可持續增長的關鍵,儘管一些計劃可能最終會失敗,但從失敗中獲得學習比直接收購一些成功公司的代價要便宜得多。

」在6月25日的鴻海精密股東會上,富士康創辦人兼總裁郭台銘對股東表示。

2012年以來,富士康開啟了包括機器人計劃在內的一系列轉型,但時至今日,富士康的多數轉型措施依然難見成效,對於這個運作了近30年的龐大製造帝國而言,其根深蒂固的「代工」思維或許讓其轉型之路未必如同「失敗之後就是成功」那麼順其自然。

沉默的機器人計劃

7月2日,剛剛在台灣開完股東會的郭台銘現身貴陽,實地考察了富士康(貴州)第四代綠色產業園區的建設進展情況。

這個集硬體製造、軟體開發、雲端網絡科技的富士康產業園已經完成了數據中心、中控中心的建設,納米觸控屏、遊戲機搖杆、手機產線的設備安裝調試也基本完成,將在近期開始試生產。

在該項目即將投產之際,富士康招工10萬人似乎並非空穴來風。

不同渠道的消息顯示,出於對即將上市的iPhone6訂單需求,富士康當下位於鄭州、成都、煙臺等地的工廠均在大規模招收普工,有中介直言:「人數沒上限,現在缺人缺得厲害。

針對《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的求證,富士康官方以「不針對當前或潛在客戶及產品發表任何評論」為由拒絕評論,但表示,基於不同客戶的產品生產周期,富士康內地各廠區會持續開展人力招募及補充工作。

如果數據屬實,這將是富士康近年來在內地啟動的最大規模招聘計劃,而對於這家目前在內地已有近百萬員工的大型工廠而言,大量擴招普通生產工人從某種程度上或許意味著富士康三年前啟動的機器人計劃的推進可能並沒有想像中的順利。

2011年,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公開表示,富士康將以日產千台的速度製造30萬台機器人,用於單調、危險性強的工作,提高公司的自動化水平和生產效率。

在設立基地進行研發和生產機器人的同時,希望到2014年裝配100萬台機械臂,在5到10年內看到首批完全自動化的工廠。

「百萬機器人的計劃推進挑戰很大,但公司一直在致力於推進自動化的比例,對於機器人應用的前景也非常樂觀。

」2013年,一名鴻海相關人士在接受媒體的採訪時曾表示,近兩年,普通人力資源依然會是鴻海在內地布局的重要支撐,在推進自動化進程的同時也會進行一些人力調整,重啟大規模招聘應屬此列。

針對目前富士康在內地的機器人研發及應用情況,本報記者向富士康新聞發言人劉坤發出採訪請求,但其並未正面回應。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4年4月的一場媒體見面會上,郭台銘則公開表示,即使富士康的機械智能化水平上升,在內地,富士康至少也會保持一百萬員工的數量,「這是我們最低的數值」。

「富士康要想利用機器人取代人工,在技術上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機器人自動化需要在大量同質化的產品生產過程中才能發揮成本優勢,面對生產工藝流程多變的手機、平板設備,機器人成本恐怕難以降下來,單台機器人的生產、維護成本一年至少也要十幾萬元。

」深圳一家自動化設備生產廠家的相關人士對本報記者分析稱,電子產品的很多工藝仍需要憑藉人工進行操作,機器人的應用對提升生產效率有幫助,但有可能也會降低良品率,這或許是富士康機器人計劃受阻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富士康此番大舉招聘普工也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其當前仍無法擺脫對代工生產業務的依賴,尤其是蘋果業務。

數據顯示,2013年,在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集團高達3.95兆元新台幣的營收業績當中,蘋果代工業務所占集團業務的比例仍然達到40%以上。

對於蘋果的依賴是近年來富士康難以迴避的事實,2007年至今,憑藉蘋果的訂單,富士康的營收實現了翻倍增長,至今,蘋果仍然是其最大的代工客戶,沒有之一。

然而,近年來富士康規模的迅速擴張並未給其帶來利潤的合理增長。

2013年,富士康的營業利潤只有可憐的3%。

與此同時,隨著蘋果設備銷量的下滑以及蘋果開始引入新的代工競爭者,富士康還面臨著訂單流失的風險。

「代工這種低利潤率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已經不再能夠支撐公司的增長。

」在年度股東會上,郭台銘毫不諱言,同時表示,近年來富士康一直在謀求轉型,以實現多元化的收入方式。

屢敗屢戰的艱難轉型

話雖如此,近年來富士康的轉型措施至今仍沒有太多現實的收穫,反而屢遭挫折。

2014年6月中旬,富士康旗下廣宇科技宣布出售所持有的SMS Marketing Service公司的48.01%股份。

不少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此舉可能意味著富士康與內地零售渠道合作夥伴賽博數碼的分道揚鑣,因為後者為SMS Marketing Service全資子公司。

賽博數碼是四年前郭台銘在內地渠道拓展策略的核心合作夥伴之一。

2010年,富士康開啟了向「市場銷售」方向的戰略轉型,提出了「四路門店+一個網站」的全消費渠道體系的宏偉構想,賽博數碼正是其中的「四路門店」之一。

如果富士康與賽博數碼就此分手,那麼,富士康四年前啟動的渠道戰略至此將全線潰敗:與麥德龍合作的線下電器商城「萬得城」因經營模式不善,早在2013年3月就關閉了上海的7家門店,退出中國市場;可以進駐購物商場、大型超市的店中店「敢闖數碼」目前的布局仍然只限於江浙地區;布局於三線以下城市的「萬馬奔騰」門店則在2012年就已擴張停滯;唯一的線上渠道「飛虎樂購」,更是因為內訌而淪為了今天的「非著名電商」,成為富士康渠道戰略上的「雞肋」。

在6月25日的鴻海精密股東會上,郭台銘對於富士康近年來各種轉型所遭遇的挫折並不否認,但其認為代價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事實也表明,儘管歷經多次失利,郭台銘顯然不想放棄將富士康從代工轉向商貿、物流和科技服務轉型的夢想。

2013年4月,郭台銘捲土重來,成立了一個B2C電商平台—富連網,並與阿里巴巴的天貓合作,銷售富士康生產的「富可視」品牌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視、數碼配件等產品。

「這次重新做電商,富士康還是吸取了一些教訓,比如沒有將攤子鋪得太大,而是集中在富可視品牌上,但是,富可視在美國都是一個不知名的品牌,在中國又如何成功?富連網的天貓旗艦店更像是一個普通的店鋪,與普通的數碼店鋪競爭尚且吃力,又如何能托起富士康的電商夢想?」有電商行業資深人士公開提出質疑稱,富士康以「B2B」的思維模式來運作「B2C」電商生意,缺乏用戶體驗思維,結果恐怕仍然不樂觀。

事實上,郭台銘也沒有將富士康的轉型完全押寶在渠道零售方面,在代工產業的上下游乃至電子產業以外,郭台銘也在作搶先布局,其中包括推出自有品牌的手機配件,涉足手機銷售和分銷領域、提供電信服務,甚至通過專利授權來盈利等等。

「我們正在測試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把軟體、硬體和無線網絡整合在一起。

這項業務將在台灣首先推出,然後擴大到全球。

」針對這一系列新的變革,郭台銘在6月25日的股東會上表示,這將幫助鴻海降低對代工生產業務的依賴。

一名接近郭台銘的富士康前高管透露,富士康還希望將技術專利作為未來增收的一個方式。

據總部位於紐約的專利諮詢公司EnvisionIP數據顯示,2013年富士康已經成為了全美排名前20的專利持有公司。

目前尚沒有詳細的數據可以證實上述業務正在給富士康帶來的營收貢獻,而富士康對於當前轉型業務的進展亦表示出不予置評的態度,「代工之王」能否在這場轉型戰役中完成自我救贖?正如郭台銘所言,這個問題的答案決定了富士康「未來十年」何去何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