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位程關乎IC供應鏈安全,台積電成「必爭之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日,《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n Review)報導指出,中國通訊技術公司華為的高層人士曾在十月份造訪台灣晶圓代工廠台積電(TSMC),提出後者更先進的晶片製造產能要保證能夠轉移到內地。

目前華為和台積電對此事都沒有評論。

據了解,目前台積電在中國大陸最先進的工藝是南京廠所引入的16nm及12nm工藝,月產能約1萬片/月。

而這次華為要求台積電轉移至大陸的「更先進產能」,應該就是指7nm及以上的高端工藝。

華為此主張,毫無疑問是出於供應鏈安全的考慮。

今年5月,華為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由此不能購買來自美國的元器件,甚至其他國家的元器件只要包含美國技術、原料比重超過25%也無法採購。

為此,華為必須解決供應鏈難題,以維持正常運營。

實際行動層面,華為立刻啟動了美系元器件的替代工作。

從最新發布的5G版Mate 30手機來看,華為在射頻、前端方面以自研品代替以往的美國晶片,存儲器也是採用韓系廠商的產品,至於最核心的SoC及其內部的5G基帶,則是依賴台積電的先進工藝製造。

而對台積電來說,壓力之下繼續做華為的生意也很不容易。

早在美國「禁令」推行之初,台積電即被要求對華為「斷供」,但後續台積電錶示,出貨給華為的晶片美系技術含量低於25%,因此並未停止生產華為的訂單。

在這之後,華為的麒麟990晶片也是在台積電代工,並且使用了最先進的7nm EUV工藝,而華為現在也是台積電重要的營收來源之一,其重要性甚至比肩蘋果。

不過,目前全球半導體廠商中還有眾多美系廠商依賴台積電,對此現實,美國方面自然也對台積電有所訴求。

在11月初的時候,台灣《工商日報》曾報導美方高級官員與台積電接觸,遊說後者將敏感晶片的生產遷到美國。

在台積電的客戶群眾,有不少美國晶片廠商,其中不乏有企業及項目與美國軍方相關。

針對美方的要求,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回應服務和成本都是挑戰,短期內不會赴美國設廠。

總的來看,自5月份華為位居風口浪尖以來,半導體行業面臨不少新的變局和挑戰。

就晶圓製程領域來說,台積電被兩方牽涉,後續如何作為,將牽動整個半導體行業。

台積電將如何抉擇?

台積電作為當今世界龍頭代工廠,其立足根基除了工藝超群之外,嚴守以客戶為本的理念也是至關重要。

回想當初台積電堅持給華為出貨,其考量不僅僅在於能獲得的營收,更在於其商業價值和理念能夠踐行。

而隨著中美貿易糾紛的發展,台積電由於其在IC產業重要的地位,其經營也會受到部分影響。

回顧當初台積電的布局,7nm、5nm沒有懸念落在台灣,而更先進的3nm製程則因為水電、環境等因素曾把美國納入考慮範圍,但最終還是選擇留在台灣。

以上這些重點布局,是台積電創始人、前董事長張忠謀退休之前鎖定,現在劉德音、魏哲家雙首長已經接棒,自然也是按照之前的規劃一步步地發展。

據報導,本月初已退休的張忠謀出席台積電運動會,致辭中指出近兩年世界局勢變化相當多,台積電在半導體供應鏈是重要的一環,正在變成「必爭之地」。

張忠謀還指出,台積電要繼續發揮技術領先、製造優越、客戶信任的三大優勢,不能失去其中之一。

去年6月,張忠謀從台積電退休,劉、魏雙首長接棒。

迄今一年多的時間內,台積電的7nm、5nm製程依次上馬,並引入了重要的EUV光刻。

業績方面,在今年半導體行業「歉年」的背景下,台積電也依然保持營利增長,且先進位程日益成為營收主力。

不論是技術進展還是業績,台積電在這一年多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然而在此基礎上也必須意識到,先進位程再往下發展,台積電所面臨的挑戰卻並不止來源於單純的技術領域,如何在愈加複雜的行業背景下,維持對客戶的服務也是個重要議題,畢竟對代工廠來說,技術與客戶都不可或缺。

接下來,就要看台積電如何進行抉擇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晶片江湖——

2018年全球晶圓代工行業進行了一場重新洗牌,對全球半導體的發展格局有何深遠影響?8月29日晚,中芯國際正式公布2019年中報。財報顯示,在2019年上半年,中芯國際實現總營收100.36億元...

台灣「半導體教父」

6月5日,隨著台積電股東大會上的一聲宣告,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正式榮休。自此,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強人時代」也終於落下帷幕。 18歲赴美讀書,進入哈佛大學,19歲在家人的規勸下放棄商學轉學至麻省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