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30年:已然是科技圈大腕,全球晶片代工六成由它完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今台灣科技圈有兩位世界級「大碗」,一個是鴻海(富士康),一個叫台積電。

富士康大家都耳熟能詳了,通吃一切數碼產品代工;台積電知之甚少,但其在科技圈的地位卻更加重要,其掌控了晶片的製造,全球晶片代工六成是台積電完成的。

10月23日,台積電在台灣舉辦了公司30周年慶典,前來捧場的嘉賓都是重量級的。

比如,蘋果公司COO傑夫·威廉士(Jeff Williams)、英偉達CEO黃仁勛、高通CEO莫蘭科夫(Steve Mollenkopf)、亞德諾CEO Vincent Roche、ARM CEO席格思(Simon Segars)、博通CEOHock Tan、艾司摩爾CEO Peter Wennink等多位重量級半導體主管。

這些大腕級的嘉賓之所以親自前往祝賀,主要是兩個原因,一個是台積電這些年給他們代工的晶片一直很給力,性能表現優異,推動了他們的產品銷售和口碑;另外一個是台積電董事長、86歲高齡的張忠謀即將在明年6月份退休,這次可能是張忠謀搞得最後一次大型的活動,必須給面子出來捧場。

台積電:專業晶片代工模式開創者

台積電成立之前,晶片設計和製造都還只有IDM模式。

這種模式簡單的就是設計、製造一條路,後端的封測之類也都自己來。

比如英特爾和三星都還採用這種模式。

但IDM模式對「玩家」要求極高,一方面晶片設計研發花費驚人,建設晶圓廠更是需要大筆資金投入。

隨著半導體製造工藝的進步和晶圓尺寸的增大,技術和成本挑戰也越來越大。

當時在TI(德州儀器)擔任副總裁的張忠謀看到了半導體設計公司和製造廠代工的分離趨勢,回到台灣創立了台積電(TSMC),從事專業的代工,為晶片設計公司做專業流片。

這就是現在半導體領域的晶圓代工(Foundry)+Fabless模式。

所謂Fabless模式,就是無工廠,專注從事晶片設計,比如現在蘋果、高通、英偉達、華為海思、展訊等都是所謂Fabless模式。

這些公司把晶片設計好交給台積電或其他專門的晶圓代工(Foundry)生產流片。

因此,這樣分工,台積電就一直專注於Foundry模式。

在張忠謀的帶領下,台積電在Foundry界左衝右突,尤其是最近十年,台積電在先進位程上一直領跑業界,奠定了Foundry一哥地位,2016年其延攬了全球六成代工晶片。

當然,Foundry界,除了台積電,還有格羅方德、聯電、中芯國際等。

但這些企業在製程上和規模上都比台積電要小多了。

另外,三星、英特爾Foundry廠除了生產自己晶片,也在積極接訂單。

台積電成功四大關鍵要素:專注、服務、創始人、文化

30年的發展,台積電已經成為Foundry界最具實力的企業。

2016年台積電營收高達9479.38億新台幣,離萬億營收只有一步之遙。

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稱,台積電的成功最主要的是專注和服務,一直專注代工這一領域,並且把服務做到極致。

「10年前聯電的規模比台積電還大,但如今聯電的規模卻差很遠,台積電一直專注於在這一領域,專注把代工做好。

」顧文軍稱。

台積電和聯電曾經是台灣半導體代工兩強,但根據IC Insights的調查報告,2016年,台積電合併營收接近300億美元(294.88億美元),市場占有率高達59%;台灣聯電的營收45.82億美元,市場占有率為9%。

台積電依靠專注和服務,把高通和蘋果這兩大客戶圈得很死。

23日,蘋果COO威廉士在台積電慶典上回憶了蘋果與台積電的合作歷史。

威廉士說,他2010年曾來過台灣,與張忠謀夫婦共進晚餐,討論了一起合作的可能性。

後來,雙方決定合作,蘋果將iPhone和iPad晶片訂單全部賦予台積電,而台積電也同意投資90億美元建廠。

「當時的風險難以預料,因為蘋果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新產品上,一旦台積電出現意外,蘋果根本沒有應變之法。

」威廉士說。

不過台積電並沒有讓蘋果失望。

台積電台南廠11個月就量產成功,且產品毫無瑕疵。

威廉士表示,非常感謝張忠謀與台積電的支持。

台積電的成功不得不提創始人張忠謀以及他塑造的台積電文化。

台積電能順利走到今天,很大程度上是張忠謀的高瞻遠矚一次次下注,以及台積電員工文化。

晶圓代工廠本來就是高資金密集行業,摩爾定律的推動下,需要不斷投建更大尺寸的晶圓廠,更先進的製程工藝,來確保自己的技術在全球領先。

2001-2004年,當時的8吋廠轉移至12吋廠的時代,這時建廠、買設備的投資門檻又再墊高,台積電逮到了機會,大力建12吋廠,甩開了初期的競爭對手。

2001年左右,要建置一座12吋晶圓廠約30億美元,這比台積電一整年賺的錢還要多,但台積電仍是投資,之後一座座12吋廠於台灣竹科、中科、南科成立。

也因為12吋廠造價昂貴的門檻,成為一個大斷層,很多IDM不玩了。

「因為張忠謀是創始人,對台積電決策影響巨大,他可以不管投資人、董事會的態度,認為是正確的就可以堅定去做,哪怕短期對公司業績有影響,但換做其他公司的負責人可能很難做到這樣。

」顧文軍稱。

其實,台積電真正顯示出大企業風範的是其在28納米製程上的成功。

2009年台積電增加資本支出,全力衝刺28納米製程,成為智慧型手機時代的主旋律,所有客戶都搶著要28納米產能,而競爭對手並沒有快速跟進。

2010年左右的台積電已是晶圓代工產業的巨頭。

隨後台積電加大投入後拿下原本一直由三星獨占的蘋果訂單,算是具里程碑的一大勝利。

也就是蘋果COO威廉士2010年前往台積電,隨後決定把蘋果訂單交給台積電代工。

如今的台積電把晶片製程推進到10納米,高通、蘋果、華為都把自己的晶片交給台積電代工,一時間手機企業都把10納米晶片作為宣傳賣點,這意味著更快的速度,更小的發熱。

接下來,台積電的規劃是7納米,又獨自領跑,友商的7納米還晚2-3年。

後張忠謀時代,台積電機會如何?

根據張忠謀的安排,他退休後,台積電還執行雙首長制度。

劉德音與魏哲家自2013年起擔任聯席CEO的職務。

劉、魏兩人背景類似,都是畢業於台大電機工程學系,劉德音取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機博士學位後,便先後在英特爾、AT&T擔任工程師,隨後加入台積電後也是從事技術開發工作。

劉德音幫助台積電建立首座12寸晶圓廠,並協助台積電發展出40nm工藝。

魏哲家則是在美國耶魯大學取得電機工程博士學位,原本擔任新加坡晶圓代工廠特許半導體副總經理,在1998年加入台積電,不過魏哲家並未擔任工程研發工作,主要經歷在市場布局方面,加入台積電後,由於對半導體產業生態的了解,得以擔任重要的策略推手,並協助台積電開發了包含多種類比IC、封裝技術等新業務。

據悉,張忠謀主要看中兩人的互補,共同來執掌台積電。

其實,這次退休並非張忠謀第一次退休,2005年張忠謀讓蔡力行擔任CEO,自己雖仍擔任董事長職務,但實際上的管理已經逐漸交給蔡力行。

但蔡力行本人並非技術出身,他曾在美國康乃爾大學取得材料工程學位,擅長的的卻是營銷和管理,而非晶圓製造相關的技術。

這導致蔡力行與公司內部技術部門的衝突,內鬥讓技術高層梁孟松出走三星,三星後來的晶圓技術也因為梁孟松加盟突飛猛進。

另外,蔡力行更多職業經理人思維,過於注重短期績效。

2009年第一季因為金融風暴導致營收與獲利大衰退,蔡力行在台積電內部推行大裁員,上千員工被辭退。

台積電一直以對員工好而聞名,蔡力行此舉在台積電內部反彈很大,很多老員工向張忠謀告狀,社會對台積電觀感也變差。

隨後張忠謀緊急接管運營,蔡力行被下方到台積電子公司,隨後蔡力行從台積電離職。

這次退休後,已經86歲高齡的張忠謀再復出救火的可能性很小,那麼台積電將正式進入後張忠謀時代。

顧文軍認為,台積電已經建立了一定領先優勢,因此張忠謀退休後短期內對台積電沒有什麼影響,但未來2019-2020年可能因張忠謀缺席對台積電產生影響。

「需要看劉德音與魏哲家之間的磨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張忠謀:半導體行業不能守成 | 人物

摩爾定律的極限在哪裡?在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看來,實際上摩爾定律在半導體行業中早已不適用了。「因為原始的定義是18~24個月電晶體密度會倍增,但我們已經用遠快於摩爾定律的速度來發展半導體工藝,會以...

創業30年,台灣「半導體教父」這一次真的退了

在今日台積電的股東會上,創始人、董事長張忠謀說,他度過了人生最興奮最愉快的30年,感謝大家給自己機會。話畢,全場響起長達近一分鐘的掌聲。這位老人也在會後正式離開台積電,開始自己的退休生活。對於張...

雙首長制對台積電將是巨大風險

2009年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重新出山撤掉前CEO蔡力行,如今過了8年時間,張忠謀決定交棒不過卻採用了雙首長制,共同CEO劉德音接台積電董事長、另一位共同CEO魏哲家將擔任總裁,台媒評論此為一個完...

張忠謀與他的台積電

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技術革命之一是以不成功的薪資協議開始。1984 年,張忠謀的一位友人尋求募資 5000 萬美元設立了一家晶片製造商,他一開始拒絕,直到朋友提出書面提案才首肯。這個人從未加入,張忠...

五大挑戰者出擊,台積電還能高枕無憂嗎?

版權聲明:本文由半導體行業觀察整理自網際網路,如您覺得不合適,請與我們聯繫,謝謝。今年十月, 晶圓代工廠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談及Intel跨足晶圓代工領域,談及Intel此舉是把腳伸到池裡試水溫,...

台積電:後張忠謀時代」的守業大計

在把握住了新業務的脈搏之後,開啟了雙首長新時代的台積電,正駛入二次創業的快車道。像摩根史坦利這樣有著悠久歷史的國際大投行,已經多年沒有遭遇過如此尷尬的境地——被一位耄耋老人一個月內兩次「打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