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來主義遭遇瓶頸,小米研發道阻且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摘要:2016年一季度小米手機全球出貨量跌出前五,令人大跌眼鏡。

在經歷了過去5年的野蠻生長後,雷軍和他的企業不得不面臨盛極而衰的窘境。

面對資本市場的洪流,曾經作為性價比代言人身份的小米也在一眾打著「硬體免費」、「打破底價」的友商們面前顯得名不副實。

而小米note的不溫不火也拖延了小米布局高端,抓取利潤的腳步。

在此背景之下,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在5月18日的內部信中釋放出內部調整的強烈信號:「副總裁周光平出任首席科學家,全力負責手機技術前沿領域研究;小米手機研發和供應鏈團隊,將直接向雷軍匯報」。

加之媒體不時披露小米自研晶片的小米,當小米的拿來主義遇到了瓶頸,自主研發似乎成為小米內憂外困之際自我救贖的靈丹妙藥。

只是對於一個成立不到6年的公創業司而言,研發之路異常艱難,能否藥到病除尚未可知,小米卻必然要接受長期的苦口滋味了。

拿來主義:一場嗑藥般的產業狂歡

1943年,魯迅先生髮表了雜文《拿來主義》,闡明了應該批判繼承和文化遺產及借鑑外來文化的論點

「一切好的東西都是人類的共同財富,中國在發展的過程中,外國好的東西、對中國進步有益的東西都應該吸收,這應該是拿來主義的真實意思。

魯迅先生的這一理論在商業領域被廣泛地繼承和發揚。

在今天。

資本、技術、材料、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早已跳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禁錮,手機行業也不例外。

甚至在國產手機領域,拿來主義已經是一種常態。

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小米。

在過去的6年時間,小米實現了爆炸式的增長,成為如今估值450億美元的創業公司。

可是很多消費者似乎都有疑問:小米為什麼不搞研發?依照知乎的回答姿勢不問是不是,就問為什麼的,都是耍流氓

從MIUI系統到內部構造再到材料外觀,小米當然動用了很多資源研發。

可是在消費者看來,掌握不了核心科技,永遠是一家組裝商,小米的成功靠的就是屌絲經濟和拿來主義。

在這裡,小編並非批判拿來主義,而且適當的運用拿來主義也是一種資源配置的最優解,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最有利的保障,而小米無疑是這一主義的忠實信徒和獲益者。

首先,小米,連同絕大多數智慧型手機廠商都是安卓系統的受益者。

這當然不是因為谷歌的高風亮節,而是一種雙贏的選擇。

開源的系統為谷歌服務提供了最廣泛的用戶基礎,也給了廠商足夠的創新空間。

小米就是其中之一,甚至是系統優化的先行者。

在安卓系統小露崢嶸的時期,小米就開始做定製化的UI和米聊APP,並且頻繁更新,積累了大量的粉絲用戶。

為小米融資並推出自己的硬體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

對於一個初創公司,小米並沒有硬體研發的資本和能力,執著於自主研發,很有可能成為拖垮整個公司的毒藥。

德魯克曾經說過:「沒有一家企業可以做所有的事,即便有足夠的錢,它也擁有不會有足夠的人才。

它必須分清輕重緩急。

從一個門檻相對較低的軟體層面出發,就是小米最好的選擇。

其次,在經濟高速增長,網際網路人口紅利巨大的天朝,研發並不是當下必須面對的問題。

中國是最大的智慧型手機市場。

根據IDC的統計數據,2015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超過4.3億,較之14年仍有微幅提升。

而且在14.3億全球出貨量占有約30%的份額。





雖然全球範圍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量都顯露疲態,但中國仍是體量最大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存量競爭依然激烈。

即便沒能實現8000萬到一億部的出貨量,小米依然占據國內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實現了超過6000萬台的銷量。

而諸如索尼、三星、LG、HTC這些廠商,由於本土市場相對狹窄,無法滿足其長期穩定的發展,在技術和資本積累到一定程度後,技術研發就成了企業發展戰略的優先級,依靠自主研發走國際化的道路。

在過去的5-6年,基於成本、稅費、產品定位、專利費等多方面的因素,國際大廠並未完全下探到中國的中低端手機市場,頂多就時淺嘗輒止的嘗試,並不用心,而山寨廠商又沒有能力填補這一空位,這給了很多國產機足夠的空間發展。

網際網路的長尾理論加上全球最大潛力的消費市場,小米並不怕沒有人為其買單。

雖然利潤偏低,但是依靠著巨大的出貨量,小米等廠商依然可以活得很好。

最後,我們不得不承認,從技術積累到資本支持,小米遠沒有燒錢搞研發的底氣。

不久前,歐盟委員會下屬調研機構IRI發布了2015年全球企業的研發費用統計,三星排名全球第二,僅次於德國的大眾汽車,而第三名是微軟。

中國企業唯一進入TOP20的公司是華為,報告顯示這家公司年投入研發費用達到54.4億美元,比蘋果還高,排名全球第十五。

小米在哪裡?小米當然不在這一名單之列。

三星的133億美元是什麼概念?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小米公共事務總監葛亮上周末於一個在北京舉行的科技會議上透露,小米2015年營收為780億元人民幣(約合125億美元),換言之,三星一年的研發費用要燒掉小米全年的營收……還不止。

小米成立至今,經過6輪融資,融資額不過十幾億美金,搞研發實在是杯水車薪。

而在技術層面,小米缺乏研發實力和技術積累,想要以技術驅動難度頗大。

技術的壁壘很難依靠後發優勢進行彌補,小米想要自我學習,也還是要向高通等大廠購買專利,花費巨大。

宏碁集團的創始人施振榮提出過非常知名的微笑曲線:在產品研發、製造加工和流通銷售三個環節中,附加值最高的是前後兩個,可替代性最高的中間一個,呈現一個「U字型」的圖案。

在他看來,技術導向和客戶導向是製造業升級的必然之路。

消費端的模仿效率最高,而左側的技術導向則需要時間、資源、能力的總和積累。

小米過去的營銷和品牌推廣為他積累的大量的忠實用戶,巨大的本土市場潛力,讓小米不必過早地背負研發的壓力。

然而對於小米在內的眾多國產廠商,拿來主義的嗑藥式狂歡必然不是長久之計,尤其是長此以往對研發基因的荼毒會讓企業喪失進取的源動力。

在智慧型手機市場增速放緩,競爭對手林立,同質化日趨顯著的當下,一味奉行拿來主義與品牌營銷的小米越來越讓人覺得乏味,自主研發並推出新型武器才是王道。

自主研發:民族情感之外的自我救贖




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在5月18日的內部信中釋放出內部調整的強烈信號:副總裁周光平出任首席科學家,全力負責手機技術前沿領域研究;小米手機研發和供應鏈團隊,將直接向雷軍匯報。

其實關於小米自研晶片的消息可以追溯到2014年,當時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爆料稱:小米剛剛從ARM授權了全系列內核方案,手機處理器的自研進程開始加速,自主研發晶片可能明年年初問世。

隨後,小米也有與大唐電信合作、建立海外研發基地以及挖角高通高層等新聞爆出,小米並非自我封閉在拿來主義的蜜罐中不思進取。

在5月發布的小米max上,米粉們依舊沒有等到傳聞中的步槍處理器。

即便小米的研發項目早已上馬,可是遲遲沒有亮相,甚至在低端機也沒有試水。

面對內憂外困的市場環境,小米的研發之路雖任重道遠,卻迫在眉睫。

低價之困,小米亟需新的利益增長點

《長尾理論》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在他的著作《免費:商業的未來》一書中指出:隨著網際網路和軟體技術的發展,世界經濟由原子經濟向比特經濟過度。

21世紀的新型免費模式是一種把貨物和服務的成本壓低到零的新型卓越能力。

網際網路時代,傳統行業的產業鏈得到極大的精簡,小米更是採取純線上銷售的策略;同時,基於尚未失效的摩爾定律,小米期貨式的飢餓營銷,又使得硬體成本大幅下降,小米將性價比優勢發揮到了極致。

加上網際網路的長尾理論,電商時代的小米連戰連捷,瘋狂地跑馬圈地。

然而時至今日,智慧型手機行業增速減緩,競爭對手接連出現,同時面對資本市場的洪流,曾經作為性價比代言人身份的小米也在一眾打著硬體免費打破底價的友商們面前顯得名不副實,自己曾經的城池又遭遇門口野蠻人的不斷侵襲。

反觀蘋果、三星、華為,或依靠軟體的優勢,或依靠硬體的突破,在高端市場傲視群雄,在利潤方面繼續詮釋著二八定律 這一真理。

雖然出貨量仍然是行業的前列,然而偏低的利潤,飽和的市場,加上沖高不利,小米亟需下一個利益增長點來穩定或提升自己的估值。

而核心技術的研發可以使小米降低專利費用的投入,即使仍然在中低端市場廝殺,依然可以保持較高的利潤。

品牌之傷,小米何時摘掉屌絲標籤?

基於品牌的定位的可大致分為三個方面:功能性、體驗性和符號象徵性。

小米一直打著為發燒而生的口號,以搭載高通旗艦處理器,並且把參數和跑分植入消費者認知的方式,以低廉的價格打造功能性強大的產品形象。

這一點小米無疑是成功。

體驗性方面,作為國內深度定製UI的領軍人物,小米對於MIUI的不斷深耕,為其積累了大量的擁躉。

雷軍在最近的發布會也表示,MIUI已經突破了2億的用戶,即便拋開這裡面的水分,也是一個龐大的用戶基量。

在外觀、硬體等差異化越來越小的安卓機市場,MIUI在體驗性方面確實領先其他對手半個身位。

最後,屌絲機、組裝機、低端消費群體,這些標籤在詮釋小米精準的消費定位的同時,又昭示著小米難以沖向高端的宿命。

在中低端市場已是一片紅海的情況下,本土市場正經歷著一次巨大的消費升級,性價比不再是無往不利的大殺器,偏偏小米Note的銷量又遠不如預期,小米似乎陷入到成功定位的品牌泥沼,找不到向上的通道。

反觀同樣是國貨的華為,瞄準商務人群,自主研發晶片,在高端市場風生水起,靠的不僅是營銷,而是技術驅動帶來的品牌號召力。

小米想要甩掉低端的帽子,就必須要堅持研發投入,打破品牌固化,走出對曾經鑄就輝煌的路徑依賴。

新國貨的標語,打民族牌,並非上策。

話語權之爭,擺脫專利掣肘方能從心所欲

眾所周知,小米是高通的迷弟,自家的旗艦產品一直是高通史上最強處理器的首發平台。

然而,為了爭奪驍龍820的首發,小米5遲遲未能上市。

在小米4和小米Note銷量乏力的銷售空擋,小米只能靠千元機和智能家居產品來保持活躍。

而去年王者歸來的三星,發布了Exynos7420處理器,不僅在製程工藝上領先高通,更是大大增強了三星的議價能力和應變能力。

在驍龍810口碑不佳,820遲遲不能上市的情況下,三星非但沒有自亂陣腳,反而將自家處理器捧出來,帶了一波好節奏,同時業界唯二的曲面螢幕更是令s系列獨樹一幟。

相似的是曾經如日中天的HTC也因螢幕供貨商三星的斷貨遭遇了產品質量的參差不齊,銷量和口碑大幅下滑。

習大大教育我們說:打鐵還需自身硬。

在核心元器件上過度依賴「外人」,沒有自己的技術,小米很難掌握話語權和議價能力,被供貨商吃死。

海外之拓,低價模式難以複製

中國市場的銷量放緩,小米自然早已洞察,布局海外既是希望重演輝煌歷史,也是國際化的必由之路。

其中,印度就是小米眼中的一塊肥肉,雷軍也曾親自為小米4i站台,秀了一把蹩腳的英文。

印度市場與幾年前的中國有著很多相似性。

消費水平低、市場龐大,然而電商、物流的滯後、高額的稅費、政府的保護政策、爭執不下的專利糾紛,都使得小米難以在新興市場發揮全部的實力,尤其是性價比這一優勢。

還有在撤出巴西市場,很大程度上來說,國際環境的複雜也是需要小米進行考量的事實。

在國際市場上如何制定戰略,這是小米需要向華為學習的。

小米想要在海外市場複製中國的成功,並非易事。

自主研發的專利和產品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也能增強小米的抗風險能力。

無論是基於市場拓展,還是國際化的戰略,小米到了拿出「真本事」的時候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28個月 耗資10億 小米首款手機晶片澎湃S1量產

文/熊出墨請注意2月28日,小米推出自主研發智慧型手機晶片澎拜S1,這標誌小米成為繼華為之後,第二家擁有自主研發處理器能力的中國智慧型手機公司。目前,全球範圍內手機晶片主要的玩家是高通、聯發科,...

豪賭晶片市場,小米能贏得手機淘汰賽嗎?

2月28日,小米推出自主研發智慧型手機晶片松果,小米成為繼華為之後,第二家擁有自主研發處理器能力的中國智慧型手機公司。在小米推出晶片之前,全球範圍內只有華為、三星、蘋果三家公司同時做晶片和手機。...

自研晶片,有助提高小米在供應鏈上的話語權

MTK和高通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大大降低了手機研發門檻,也減小了手機研發的難度。在高通、MTK以及展訊,能提供手機處理器的前提下,小米為什麼要舍易求難,自主研發呢?雷軍在發布會上給出的理由是,「晶...

核心技術缺失 國產手機繁榮背後的

近年來,中國手機廠商紛紛崛起。不僅僅在國內市場以超高性價比對國外品牌的銷量造成重創,還一舉進攻印度、非洲甚至歐美國家,這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國貨質量越來越好,能夠被廣大消費者所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