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清楚這三個問題集成電路製造工藝演變的實質就搞懂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大規模發展起始於 1990
年代初,經過了20多年的發展,已經初步形成了完善的產業鏈體系,部分子行業內擁有了全球的競爭力。
但是,業界有一點共識就是中國的集成電路製造產業還是較為弱小。
近年來,我國逐步加大了對集成電路製造產業的投資和人才引進,業界甚至廣大消費者對集成電路製造產業也十分關注,28nm、10nm、7nm、摩爾定律、光刻機這些專業的術語也為廣大消費者所熟知。
今天就給大家提出三個問題,並引出答案,使大家對集成電路製造工藝演變的實質有一個框架性的了解。
問題一:製程尺寸的縮小有什麼好處。
製程尺寸的縮小其實可以簡單粗暴地理解為電晶體尺寸的縮小,因為電晶體尺寸越小,集成電路的速度就越快,其直觀的表現就是基於電晶體的集成電路晶片的性能獲得提升。
另外,尺寸縮小之後,集成電路的集成度(也就是單位面積上的電晶體數量)將獲得提升,這樣一是可以增加晶片的功能;二是可以降低晶片的成本(因為相同數量的電晶體所占用的面積變小了);三是電晶體尺寸縮小後,可以降低單個電晶體的功耗,進而會降低晶片的供電電壓,最終降低晶片的整體功耗。
問題二:電晶體縮小有什麼技術困難。
首先,電晶體經典的物理模型這樣的:用量子力學的能帶論計算電子的分布,用經典的電流理論計算電子的輸運。
電子在分布確定之後,仍然被當作一個粒子來對待,而不是考慮它的量子效應。
因為尺寸大,所以不需要。
但是越小,就越不行了,就需要考慮各種複雜的物理效應,電晶體的電流模型也不再適用。
其次,即使用經典的模型,性能上也出了問題,這個叫做短溝道效應,其效果是損害電晶體的性能。
第三,任何一台光刻機所能刻制的最小尺寸,基本上與它所用的光源的波長成正比。
波長越小,尺寸也就越小。
目前,光刻機技術已經在波長上縮小到了極限,很難再支撐電晶體尺寸的縮小。
問題三:電晶體是如何做到將尺寸縮小的?
電晶體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在柵極的控制下,把電子從一端(源極),通過一段溝道(柵極決定這條溝道的打開或關閉),送到另一端(漏極),這個過程完成了之後,信息的傳遞就完成了。
因此,這就需要電晶體能夠打得開,也要關得緊。
關不緊的後果就是產生漏電流,從而將功耗加大。
因此,電晶體的設計思路一是提升開關響應速度,二是降低漏電流。
因此,在電晶體將尺寸做小的基礎上,為了達到以上兩個效果,就各個工藝節點就引入了各種新工藝:65 nm 引入Ge strained溝道;45 nm 引入高K值的絕緣層; 22nm引入了FinFET工藝;而到了7nm製程工藝節點,將會使用改良型的FinFET工藝。
每天一句話,送給在IC、泛IC和投資圈奮鬥的你我,讓我們共勉——人的心靈就像一面鏡子,你感知到的是什麼樣的世界,取決於你如何看待自己。
半導體工藝節點是如何演進的|智慧產品圈
01 摩爾定律下的工藝節點的形成 1958年,美國德州儀器公司的工程師傑克•基爾比製成了世界上第一片集成電路,1962年,德州儀器公司建成世界上第一條商業化集成電路生產線。此後,在市場需求的驅動...
關於半導體工藝節點演變,看這一篇就夠了
在摩爾定律的指導下,集成電路的製造工藝一直在往前演進。得意與這幾年智慧型手機的流行,大家對節點了解甚多。例如40nm、28nm、20nm、16nm等等,但是你知道的這些節點的真正含義嗎?你知道他...
FinFET工藝是什麼?它的極限又在哪裡?
現在看到手機發布會,很多廠商在介紹處理器的時候總會蹦出「FinFet工藝製造」之類的名詞,那到底什麼是FinFET工藝,到底有什麼優勢讓國際大廠趨之若鷲?
領先友商一代!Intel公布10nm製程,A75狂飆3.3GHz
【PConline 資訊】隨著Exynos 8895、驍龍835移動平台的商用,三星、台積電等半導體巨頭爭相進入10nm世代。新製程帶來更強的性能、更高的能效,那麼老大哥Intel又有什麼大動作呢?
領先友商一代!Intel公布10nm製程,A75狂飆3.3GHz
隨著Exynos 8895、驍龍835移動平台的商用,三星、台積電等半導體巨頭爭相進入10nm世代。新製程帶來更強的性能、更高的能效,那麼老大哥Intel又有什麼大動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