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FET工藝是什麼?它的極限又在哪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現在看到手機發布會,很多廠商在介紹處理器的時候總會蹦出「FinFet工藝製造」之類的名詞,那到底什麼是FinFET工藝,到底有什麼優勢讓國際大廠趨之若鷲?

FinFET工藝的概念

FinFET稱為鰭式場效應電晶體(F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是由美籍華人科學家胡正明教授提出的,其中的Fin在構造上與魚鰭非常相似,所以稱為「鰭式」,而FET的全名是「場效電晶體」 。

FinFET是一種新的互補式金屬氧半導體(CMOS)電晶體,源自於傳統標準的電晶體—「場效電晶體」的一項創新設計。

傳統電晶體結構是平面的,所以只能在閘門的一側控制電路的接通與斷開。

但是在FinFET架構中,閘門被設計成類似魚鰭的叉狀3D架構,可於電路的兩側控制電路的接通與斷開。

這種叉狀3D架構不僅能改善電路控制和減少漏電流,同時讓電晶體的閘長大幅度縮減。

最早使用FinFET工藝的是英特爾,他們在22納米的第三代酷睿處理器上使用FinFET工藝,隨後各大半導體廠商也開始轉進到FinFET工藝之中,其中包括了台積電16nm、10nm、三星14nm、10nm以及格羅方德的14nm。

不過FinFET工藝的極限是7nm製程,第一代的7nm工藝還將會繼續使用FinFET工藝,但是接下來就需要依賴極紫外光刻機了。

FinFET工藝的製造

前面提到的FinFET可以理解為立體的電晶體,傳統平面的電晶體所採用的是FD-SOI工藝。

雖然這幾年的FinFET工藝占據了大多數人的視線,但是FD-SOI工藝依然非常重要。

如果要是FinFET工藝核FD-SOI達到相同性能,FD-SOI工藝在製造過程中相對簡單,但是SOI基片價格稍貴,而FinFET工藝雖然製造過程更為複雜,但是由於基片價格便宜,讓兩者的實際製造成本相差不大。

前面提到FinFET的製造工藝是非常複雜的,Intel的Mark Bohl在2016年的一個訪談中聊到了FinFET技術,並提到Intel將會繼續使用SADP (Self-Aligned Double Patterning)工藝。

其中的Double Patterning是目前主流的FinFET製造工藝。

它的原理就是先pattern一批80nm精度的圖樣,然後再交錯Pattern一批80nm精度的圖樣;在兩次光刻之後,就可以將精度提升到40nm。

英特爾的做法就是先用普通精度的光刻可出一堆「架子」,然後在架子上沉澱一層很薄的矽,再選擇性的使用把多餘的材料弄走,剩下立著的就是超薄的Fin了。

準確點來說,這個Fin不是刻出來的,而是長出來的。

FinFET工藝的改良

FinFET工藝實質上就是再原油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柵極,這樣可以讓尺寸很小的電晶體減少漏電。

因為大部分的漏電是來自於溝道下方的流通區域,也就是短溝道效應。

那要如何解決掉短溝道效應呢?就有人開始想:既然電子是在溝道中運動,物理模型需要這片區域來平衡電荷,所以就有了溝道下方的耗盡層。

但在短溝道器件裡面,把耗盡層和溝道放在一起,等著漏電流白白地流過去。

於是IBM研究人員開了一個腦洞:把這部分矽換成絕緣層,這樣溝道就和耗盡層分開了。

因為電子來源於兩極,但是兩極和耗盡層之間被絕緣層隔開,這樣除了溝道外,其他地方就不會產生漏電了,這就是SOI工藝。

SOI工藝雖然沒能成為主流,但是依然有很多製造廠在搞,格羅方德和意法半導體就有FD-SOI工藝產品。

英特爾可不這麼想:既然要在將耗盡層的矽換成絕緣的氧化物,拿為什麼還要放一層沒用的矽在下面,直接在氧化層底下弄一個柵極,兩邊夾著溝道,不是更爽?現在英特爾還「貪心不足」,於是又想了一個改進方法:那就是吧矽弄出來,周圍像三明治一樣包裹上絕緣層,外面再放上柵極,就有了FinFET工藝。

FinFET工藝的未來

技術節點是衡量半導體技術的重要標準,但並不是絕對的。

台積電也好、三星半導體也罷,最掙錢的並不是最先進的技術工藝,而是相對成熟的技術節點。

對於IC設計廠商來說,成本、性能、需求多方面達到平衡的方案和技術節點是最重要的,企業不是慈善家,它也需要考慮盈利的問題,很多晶片在產品性能足夠的情況下,選擇最合適的製造工藝,可以提升市場競爭力,擴大市場占有率。

台積電在去年的IEDM上發布7nm技術節點的電晶體樣品,雖然說台積電的7nm工藝在技術節點與英特爾的10nm非常相似,但台積電已經大有趕超英特爾之勢。

7nm製程的FinFET工藝最快要到明年才能面世,7nm也是FinFET工藝的極限,再往下的節點只能看EUV光刻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半導體製程發展史(深度好文)

[摘要] 半導體製造的工藝節點,涉及到多方面的問題,如製造工藝和設備,電晶體的架構、材料等。分析半導體製造的工藝節點發展歷程,其實就是在回顧半導體大咖的統治史。半導體製造工藝節點是如何演進的?電...

「淼哥網際網路-660期」摩爾定律

「摩爾定律」一般出現在半導體技術領域,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晶片的製造工藝常常用XXnm來表示,比如Intel最新的六...

半導體工藝節點是如何演進的|智慧產品圈

01 摩爾定律下的工藝節點的形成 1958年,美國德州儀器公司的工程師傑克•基爾比製成了世界上第一片集成電路,1962年,德州儀器公司建成世界上第一條商業化集成電路生產線。此後,在市場需求的驅動...

晶圓代工演繹三國殺 英特爾示威三星、台積電

「老虎不發威,你以為是病貓嗎?!」9月19日,當被第一財經記者問及如何看待摩爾定律已經失效的質疑時,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楊旭直接明了地亮出態度。今年以來,被三星在營收上超越,被台積電...

美國將電晶體製程縮減到1nm 中國還能趕上嗎

近年來,晶片製造工藝的進步速度逐漸放緩,適用了20餘年的摩爾定律在新時代下也有逐漸失靈的跡象,從晶片的製造來看,7nm就是矽材料晶片的物理極限。不過據外媒報導,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一個團...

三星確定2018年量產7nm AMD將從中受益

【天極網手機頻道】今年對於10nm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年,不過英特爾在年初發布的新處理器依舊採用14nm工藝,英特爾似乎也和台積電、三星一樣陷入了良率不佳的問題。在不久前,台積電就被曝出10nm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