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封禁之後,誰第一個受不了?石頭砸腳,誰疼誰知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唯獨有一點不同,華為不是中興。

美國當地時間15日凌晨,一道以「科技網絡安全」為由的行政令,華為一夜之間也標名那份所謂的「貿易黑名單」。

中國當地時間17日凌晨,一封以「科技自立」為核心的員工信,華為海思的備胎晶片一夜之前「全部轉正」。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現在華為的冬天來了,也是考驗華為過冬能力的時候了。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今天一早,筆者的朋友圈都要被何庭波的這封《海思總裁致員工的一封信》刷屏,還有許多網友也在微信群里打聽這件事是否屬實。

這篇文章相信大家已經都看過了,這裡不在贅述。

令人遺憾卻也使人振奮的是,這條消息是真實的。

當美國打算故技重施,還打算把曾經對付中興通訊的那一套手段拿來對付華為,試圖切斷華為的部分供應鏈。



對此,華為雖然一邊反對美商務部這一決定,一邊正式啟用保險柜里深藏的「備胎晶片」。

用實際行動宣示著,華為不怕寒冬。

在「中興事件」發生以後,部分中國企業已經開始採取措施,減少對美國產品的依賴。

但是能像華為這樣在危機來臨時,立即拿出備用計劃的,恐怕全世界範圍內也是獨此一家。

中興太弱?不至於的

咱們就事論事,不是中興太弱,而是華為這種公司是絕無僅有的。

試問有幾個企業會天天擔心自己被超級大國禁運,而投資在可能永遠都排不上用場的plan B上。

投資的還是對中國企業來說最燒錢,最看不到回報的晶片研發。

對於上市公司來說,就算想做恐怕股東也不答應。



去年董明珠說不分紅,全面投資發展自研晶片,你看有多少股東都用腳投了反對票。

華為坐擁10000億的產業,就是堅決不上市,不看股東臉色,在和平時代大家都覺得它是「奇葩」。

但除了任正非以外,又有哪家企業僅憑著憂患意識,愣是用錢挖出一條後路?

未雨綢繆,強於臨渴掘井

「中興事件」讓許多人都意識到我國被晶片卡住脖子的痛處,然而晶片進口額卻年年攀升。

雖然國家加大對晶片產業的投入,但從進口數量上看,仍然無法擺脫對外的高度依存。

2018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金額約3120.6億美元,同比增長19.8%,可是對外出口金額卻只有846.4億美元,貿易逆差已經突破了2000億美元。

而且晶片製造其產業生態全球化,使得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閉門造車。

在這樣的背景下,想在短期內改變供需格局猶如痴人說夢。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國集成電路需要不必處處爭強,時時領先,在全球產業鏈分工中做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合作也互相制衡。

達到這樣的程度是比較現實的。

而華為在中興事件以後,加大了對海思的投資。

截止今年3月,單就手機領域晶片自給率已經達到70%。

此外,華為對關鍵元器件的備貨情況,也從半年拉長到了兩年的庫存周期。

據消息人士透露,華為早在六個月以前,就對全球的供應商表示,華為希望囤積了一年所需的關鍵零部件,為未來的不確定性做準備。


反抗,需要勇氣

對於美國的封鎖,雖然在華為的預料之中,但對於華為來說,也是第一次全員進入「備戰」狀態。

換做是以前,你很難想像會有誰是以一家企業的身份,去對抗國家層面的「戰鬥」。

如今這場戰鬥已經吹響了衝鋒號,華為現在硬體有海思作為武器,軟體上有自研系統和方舟編譯器作為底牌。




對於國內的其他企業而言,這樣的備戰狀態是一種激勵,華為給了其他企業以信心。

面對來自外在的壓力,我們有能力也有信心承受得住。

那麼未來就會有更多的企業,加入到這場商業戰爭當中。

現在,華為被迫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所承受的風險,就不僅僅是它一家企業存亡的問題了。

萬一華為這次挺不過去,國內其他企業勢必會喪失抵抗的信心。

面對外界莫須有的指責與困難,不敢去反抗,不敢備戰,這才更加讓人值得擔心。

海思,何許人也?

現在華為的底氣就是海思。

關於這家公司,相信許多人對它都不是很了解。

根據業內普遍認可的IC Insights的數據來看,2017年全球前十大IC設計公司中,華為海思位列第七,清華紫光位列第十。

這是中國大陸唯二的兩家上榜公司。

從營收上來看,2018年華為海思營收501.18億,已然成為中國第一的IC設計公司。

但海思的存在,對整個中國晶片產業來說,是在向全世界宣布一個事實,中國實際上是有能力做出好晶片的。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做晶片就好比做衣服。

現在我們會生產布料(單晶矽),會設計款式(IC設計),但是我們不會剪裁(光刻),不會生產剪裁所用的機器(光刻機)。

海思就是設計晶片的IC設計公司,而且還會參與先進工藝的調試,單就這一點就讓許多公司望塵莫及。

中國不僅不缺乏晶片設計人才,而且還能把晶片設計的「既美觀又大方」。

對其他國家來說,就算給他們光刻機,他們依舊做不好晶片。

但中國不是,中國是缺少做晶片所用的「術」,關於晶片的「道」,咱已經瞭然於胸。

打壓華為,你能限制設備出口,但限制不了人頭腦中的知識。

正如美媒的一句話:擋得了華為進美國,擋不了華為前進。

美股暴跌20%,要哭了

針對華為的「制裁」,已經把美國晶片產業打入熊市。

華為作為當今全球通信產業的龍頭企業,數以百計的供應商遍布全球。

這些供應商,小到給華為提供螺絲,大到螢幕生產零件,其中不乏有美國企業。

華為的92家核心供應商名單中,美國有33家企業,數量上排名第一。

在軟體領域,華為與甲骨文、IBM、微軟的關係也十分密切,華為的全球數字化管理給美國的信息服務企業提供了許多業務。

在硬體領域,華為所需的晶片、存儲、交換器,也給英特爾、思科、德州儀器等公司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華為的商業模式與當今全球許多跨國公司並無二致,它招募全球最優秀的員工、採購全球最優質的零部件、最終向全球銷售一流的產品。

這種模式使得華為和這些美國供應商在利益上高度捆綁。

也使得華為的一舉一動,均關乎於這些美國企業的實際利益。

在上周美國與華為之間已經摩擦不斷。

受此影響,英特爾、德州儀器下跌近10%,IBM、甲骨文下跌近8%。

而且這種情況很快就蔓延到整個產業的上游,像蘋果、谷歌、亞馬遜這些美國科技公司股價更是一蹶不振。

而在華為被禁以後,美國供應商的股價更是暴跌20%,創下四年以來最大跌幅。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產品很少回賣給美國市場。

據華為財報顯示,去年公司營收規模破1000億美元,但整個美洲市場對華為營收貢獻率僅6.6%。

這一套「七傷拳」打下來,其波及範圍已經不僅涉及到美國本土,更有像日本擴張的趨勢。

對於已經做好充足準備的華為來說,短期內想受其影響也很難。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美國科技禁令:華為神操作應對

「@華為 5G,安息吧,謝謝參與遊戲。」美國參議員湯姆·科頓(Tom Cotton)在川普針對通訊行業發布行政禁令後發出這樣一條推特。美國商務部隨後透露,將把華為及70家關聯企業列入「實體清單」...

轉載|我國半導體的前世今生

半導體,一萬年也要搞出來--中國的晶片設計產業原創 寧南山大家都知道了。根據歷史資料:中國在毛時代,就已經開始「集中資源辦大事,全力發展半導體」

海思「備胎」漲停潮,華為如何破美局?

李沐遙、楊威川普總統上星期三簽署一項緊急狀態行政令,美國商務部隨後將華為和它70家附屬公司列入「實體名單」。它們的實際用意是禁止美國企業購買華為設備,並且限制華為購買美國公司生產的零部件。美國屢...

產業鏈人士:華為庫存準備至少夠緩衝1年

來自美國總統川普的一個「響指」,撥動著全球通信企業的神經。據第一財經網5月17日消息,當日凌晨,針對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把華為列入「實體名單」,華為旗下的晶片公司海思半導體總裁何庭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