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沒業務還爆錘各大科技巨頭,這小公司憑什麼坐地暴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家好

這裡是惠說知產

最近 蘋果發布了新款的ipad和mac

作為科技公司的領頭羊

蘋果產品一直是各家廠商競相模仿的對象

蘋果做什麼產品 友商就做什麼產品

不過有一家公司卻反其道而行

他們起訴蘋果抄襲自己

理由是蘋果的產品侵犯了自己的專利

並且每個月都以不同的專利起訴一次

這個「事業」他們從2017年4月開始到今年10月

已經整整堅持了18個月

這些功能涉及但不局限於

蘋果ID、遠程軟體更新、AirPlay、自動撥號

電池技術、設備喚醒、步進跟蹤

AirPlay、家庭應用、AppleTV遠程應用

……總之你能想到的各種功能它都找了個遍

這家公司就是大名鼎鼎的專利流氓Uniloc

這麼囂張的公司究竟是什麼來頭

對於惠說知產來說這家公司其實算是老熟人了

因為早在6年它就出名了

Uniloc成立於1992年

原本是澳大利亞一家做軟體的公司

主營業務是計算機安全和版權保護軟體的研發與生產

早在1996年Uniloc公司就註冊了一項

當時不起眼現在卻極其重要的專利

軟體試用註冊系統(Try and Buy

專利號為「US 5,490,216」

通俗的說就是先試用後買購買機制

這項技術有多重要

在計算機鴻蒙之初的時代

大家的軟體都沒有什麼保護措施

直接複製粘貼就可以拿來使用

Try and Buy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1993年 也就是在「Try and Buy」研發出來的第二年

IBM發現了它在打擊盜版上的潛力

便主動和Uniloc建立合作關係防止盜版

此後Uniloc又和很多軟體商合作

賺到了一大筆錢


大家知道

微軟的office和windows都是需要密鑰激活的

這個技術幫助微軟維護了自身的版權

卻也因此而惹到了Uniloc

因為微軟的這個秘鑰激活的系統

和Uniloc的Try and Buy實在太像

2003年 Uniloc以微軟在其產品上使用的反盜版技術

侵犯了其相關專利權為由將微軟告上法庭

要求微軟支付逾5.58億美元專利版權稅

微軟自然不服

官司一打就是9年

直到2012年3月

微軟終於和Uniloc達成庭下和解協議

案件終於以微軟賠付一筆數目未知的款項告終

自此 Uniloc一戰成名

微軟時任CEO鮑爾默


嘗到甜頭的Uniloc隨後又利用這項專利

向75家公司發起了訴訟

其中三分之一的公司選擇了庭外和解和授權

其餘則大多在法庭敗訴

憑著這項專利

Uniloc 憑藉這件專利獲得了約合66億人民幣的收益

Uniloc發現原來靠專利可以如此輕鬆地賺錢

於是正式拋棄了自己曾經的軟體主業

做起了專職的專利流氓

由於專利缺乏一個標準的估值體系

很多專利的價值不被所有者清晰地認知

Uniloc於是以低價從個人以及小企業手中大量購買專利

積少成多形成了自己的專利矩陣

並以此作為武器四處征戰

除了大力囤積專利

Uniloc還將自己的公司註冊地搬到了美國德克薩斯州

一家澳大利亞公司為什麼要特意將註冊地搬到美國呢?

原來為了吸引更多的專利訴訟案件到德州

進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德州的法院特別制定了相關政策

使之更有利於發起訴訟的專利權人

根據普華永道的數據

1995年到2014年

德州東區法院原告勝率高達55%

排名全美第一

而美國的平均勝率只有33%

2015年的新增專利訴訟案件中

僅德州東區聯邦地方法院就占據了將近一半

Uniloc為了當專利流氓簡直費盡了心機

手握大把專利、背靠德州法院的Uniloc

就此成功轉型

據不完全統計 僅在美國

Uniloc及其子公司已發起約200起專利訴訟

其中不乏谷歌、索尼、高通、戴爾、臉書等業界巨頭

除了美國的企業被它日常割韭菜

中國的企業也沒有被放過

2016年騰訊被Uniloc起訴

起訴理由是微信的語音群聊、視頻聊天等功能

侵犯其6項專利

2017年華為的HUAWEIWatch

也被Uniloc盯上

理由是侵犯了其在2014年獲得的一項技術專利

這項技術主要是利用運動來喚醒設備

2017年Uniloc盯上了蘋果

針對蘋果產品尋找相關專利

找到覆蓋蘋果產品的專利之後就買過來擇機起訴

其實蘋果本來就樹大招風

經常被其他公司以各種理由找茬

但是從去年4月開始到今年10月

幾乎每個月都要被Uniloc起訴一次

最近的一次起訴是10月18日

而上一次的時間是10月8日……

Uniloc僅僅是專利流氓的一個縮影

在美國還有好幾家類似的公司

如MobileMedia Ideas

InterDigital、高智等等

這些專利流氓沒有自己的實體業務

主要通過積極發動專利侵權訴訟以獲取賠償

因此國際上也稱之為NPE

即Non-Practicing Entities,非執業實體

這群專利流氓的猖獗

已經到了讓產業界無法忍受的地步

遠遠超過了普通公司之間「正常」專利訴訟的範圍

而且經過多年的鍛鍊

專利流氓的訴訟手段也是愈發的嫻熟

根據著名律師事務所高贏的一份報告

在上世紀的時候專利流氓還沒有這麼猖獗

而進入21世紀 尤其是近些年

NPE獲得賠償金水平已經遠超實體公司所獲賠償

因為專利流氓的存在

美國政府近年來採取了一系列抑制專利流氓的政策

可是靜下來想一想

這一切真的就是專利流氓單方面導致的後果嗎

我們得承認專利流氓雖然可惡

但他們拿的專利權是合法的

而且專利對發明人能夠起到保護和鼓舞的作用

有利於促進科技的進步

如果過分限制專利流氓

也就等於限制了正常的專利交易

進而打擊發明人創新的積極性

正是由於太多的公司對智慧財產權漠視的態度

才有了NPE生存的土壤

也許 企業加強自身的專利布局

減少漏洞的出現

才是最好的辦法

等到大家都重視起了智慧財產權的保護

專利流氓的死期也就不遠了


陽光惠遠整理編輯

參考資料:

張是之《不怕流氓有文化,就怕流氓懂法律》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是專利運營還是專利流氓 NPE模式引爭議》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首發於:惠說知產

如需轉載,請後台留言「轉載」,分享請隨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Apple TV與專利訴訟的那些事兒

作者 | Bruce(本文版權為知產力所有,轉載請在顯著位置註明來源。)(本文2512字,閱讀約需5分鐘)最近,蘋果在美國接連遭遇了兩起專利訴訟,而且兩起案件均與Apple TV遙控有關。8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