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運營商BG總裁丁耘:5G重新定義電信行業新邊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日前舉辦的華為5G發布會暨2019世界移動大會預溝通會上,華為發布了全球首款5G 基站核心晶片——華為天罡、5G多模終端晶片——Balong 5000(巴龍5000)、以及基於該晶片的首款5G商用終端——華為5G CPE Pro。

不同於以往,本次罕見之處在於——華為運營商BG和消費者BG聯合進行了5G產品發布及MWC預熱。

在雷鋒網看來,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華為顯示出自己真正的端到端5G能力,華為的端到端涵蓋端管雲,是從終端到網絡、再到雲數據中心全覆蓋的端到端;二是華為遭遇網絡安全質疑,外部壓力讓華為更貫徹「力出一孔,利出一孔」的原則。

擊鼓鳴金,華為揚起了了5G商用規模化的發令槍。

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晶片

華為官方宣布發布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晶片——華為天罡,在集成度、算力、頻譜帶寬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極高集成,首次在極低的天面尺寸規格下, 支持大規模集成有源PA(功放)和無源陣子;極強算力,實現2.5倍運算能力的提升,搭載最新的算法及Beamforming(波束賦形),單晶片可控制高達業界最高64路通道;極寬頻譜,支持200M運營商頻譜帶寬,一步到位滿足未來網絡的部署需求。

華為5G AAU

雷鋒網了解到,華為是目前為止業界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在C-band上有能力支持200兆頻寬的5G基站,在2.6GHz頻段160兆帶寬上,華為是唯一一家可以規模商用AAU的廠商。

這意味著運營商採用華為設備一次部署可以滿足未來5G時代需求。

工程能力方面,據華為調研,面向5G大概只有60%到70%的站點不需要改造,而基於天罡晶片的帶來的功耗大幅度下降優勢,90%站點是可以不需要進行市電改造。

同時,該晶片為AAU帶來了革命性的提升,實現基站尺寸縮小超50%,重量減輕23%,安裝時間比標準的4G基站,節省一半時間,有效解決站點獲取難、成本高等挑戰。

3G/4G時代華為並沒有著重介紹晶片,為何5G基站核心晶片要單獨拿出來說?對此華為5G產品線總裁楊超斌表示,4G時代,建網模式最簡單一個詞是refarming(重耕),refarming對硬體沒有太多要求,只要用了2G、3G的硬體refarming到4G,相對來說對晶片的要求會低一些。

5G跟4G相比引入了大帶寬,4G最高帶寬是20M,5G在100M左右,很多運營商還有200M,甚至400M帶寬,如此之多的天線和帶寬的情況下,對於晶片信號處理要求上了一個台階。

在5G時代,如果晶片和核心算法做不好,產品很難出來,出來以後,也商用不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認為在5G時代,晶片是核心。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過去那麼多年,花了那麼多力量來開發天罡晶片。

天罡晶片不是一顆,是幾顆晶片。

華為常務董事、運營商BG總裁丁耘

華為常務董事、運營商BG總裁丁耘補充表示,「如果說我們在5G時代不做晶片,我們怎麼形成差異化?今天的5G不是說誰能做出來的問題,而是誰做的設備性能更高、能效更好,誰做的設備更易於安裝。

華為設備只有20公斤,基本上可以讓一個人,最多兩個人獨立進行安裝,不需要大型吊裝設備,這點是規模商用的關鍵因素,之所以今天華為能規模商用,很大程度上在於華為在核心技術、關鍵性能、工程能力上,取得了關鍵性的突破才能夠支撐規模商用。

「這不是一個有無的問題,而是供應商是否願意在規格、性能、容量上追求極致,真正站在客戶視角,幫他去把每一分錢節省下來」。

雷鋒網了解到,在過去的2018年,華為已經獲得了30個5G商用合同,分布在歐洲、中東和亞太,5G基站已經累計發貨25000個。

對於5G,業界時不時有些許質疑,認為5G作為一種通信技術被人為的神話了。

而據丁耘透露,「客觀的說,5G發展這麼快是我以前完全沒有想到的,去年年初,我認為發一萬個站就差不多了,結果到年底達到了25000」。

另外,丁耘表示,5G進展快某種程度上是整個產業推動的結果,最早是美國拉動,但是很快韓國的需求是全球最快的。

5G標準於2018年年中確定,在2018年年底,華為就已經發貨25000個基站。

與4G時代同期相比,4G標準於2008年確定,但華為在全球範圍內第一個4G商用供貨是09年6月份,當時華為向北歐某運營商發了200個基站。

5G必選技術—AI

華為認為,AI是5G時代的必選技術,具體到電信領域,華為認為AI聚焦四大方向,能效、性能、運維和體驗。

本次會上,華為介紹了近期推出的全球首款裝有AI大腦的數據中心交換機,其性能業界最高,可實現乙太網零丟包,端到端時延降至10微秒以下;其最大功耗只有8W,一顆這樣的AI晶片能力,超過當前主流的25台雙路CPU伺服器的計算能力。

雷鋒網此前報導,華為日前推出了內置昇騰310的CloudEngine 16800,作為一款面向AI時代的數據中心交換機,華為提出了一個新概念——數據中心AI交換機,是業界首款內嵌AI晶片數據中心交換機,100%發揮AI算力,並且擁有業界最高密度單槽位48 x 400GE,滿足AI時代5倍流量增長需求,CloudEngine 16800基於內置的AI晶片,可大幅度提升「網絡邊緣」即設備級的智能化水平,使得交換機具備本地推理和實時快速決策的能力,實現秒級故障識別、分鐘級故障自動定位。

華為很早就預見性的提出「自動駕駛網絡」目標,積極引入全棧全場景AI技術,打造SoftCOM AI解決方案,幫助運營商在能源效率、網絡性能、運營運維效率和用戶體驗等方面實現價值的全面倍增。

雷鋒網在此前採訪SoftCOM AI相關負責人時了解到,SoftCOM+AI就是華為自治網絡的目標架構,具體做法是:在網絡的「設備和雲基礎設施、網絡管控中心、網絡運維繫統」三層中引入AI技術和能力,實現網絡的規劃、部署、運行、維護、優化和經營的端到端智能化和自動化,使能網絡達到系統最優。

與此同時,華為也構建了一個面向運營商的AI訓練平台,將網絡設備運行的狀態數據接入平台來訓練AI模型,並針對模型進行持續更新和優化,使得網絡系統的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

SoftCOM AI對運營商的價值是「三個倍增」,即運維效率倍增、資源效率倍增和能耗效率倍增。

「毫無疑問,5G大規模部署時機已經到來。

5G在標準、產品、終端、安全方面都已經準備就緒。

2019年5G全面商用部署的大幕即將展開。

而AI也正在成為一個新的通用技術,電信行業作為數字化經濟和智能世界的基石,也正在迎來一個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華為會跟我們的客戶一起,重新定義電信行業的新邊界,實現未來幾年,共同的商業新增長」,丁耘表示。

雷鋒網認為,5G的潛力在於讓產業鏈廠商跳出舊有的經營模式,在遭遇營收天花板的通信行業中開闢新的增長極,5G並不僅僅或者主要為通信行業服務,傳統行業都有可能藉由5G實現新的爆發。

與其在固定的市場蛋糕中糾結利益分配問題,不如將蛋糕做大,5G恰恰扮演了這樣的角色,華為不止是一家通信設備供應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