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代工廠轉型品牌商,堅決不給自己留後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快速變化的時代,無論是企業發展還是個人職業生涯,都不會一成不變。
而在轉型改變的時刻,最考驗決策者的智慧與判斷力。
因為轉型成功與否,事關重大,決定著企業的生死存亡,也決定著個人的成敗起落。
青橙手機CEO王迅就曾幾次面臨這樣的考驗。
他曾在摩托羅拉、聯想安穩的工作,因為不是內心的追求,毅然決然選擇出來創業,一晃過去十年。
他曾敏銳地預判行業發展變化趨勢,帶領團隊從單純手機方案設計商轉型為整機設計+代工製造商,再轉型為品牌廠商。
十多年來,他見證了手機行業的慘烈競爭,也目睹了同行們的此起彼落。
正是每次適時的轉型,讓他和他的團隊依然充滿力量、持續向前。
那麼,是什麼力量讓他每一次都在合適的時間進行正確的改變呢?
4月26日,北京,一個溫暖的下午,筆者與青橙手機CEO王迅先生進行了一次深入對話,探討轉型背後的力量,以及青橙手機未來的發展方向。
對話內容整理分享如下:
轉型是一種戰略抉擇,最忌諱猶豫不決
2006年,王迅與朋友一同創立銳嘉科,為手機製造廠商做方案設計,包括軟體設計、硬體設計和包括機械結構設計在內的外觀設計三大領域,再交由其他代工廠生產。
2010年,銳嘉科收購台灣著名企業鼎訊電子,擁有了自已的生產線,開始提供一站式手機設計及生產服務。
2012年王迅創立青橙實業,推出了青橙手機,開啟了面向消費者的品牌之路。
這裡簡單介紹一下手機生產製造產業鏈。
由於分工專業化,出現了品牌廠商、方案設計公司和代工生產企業。
大的品牌廠商如華為,品牌、設計、生產均由自己完成;後期之秀如小米,其紅米手機由聞泰設計並代工生產,後期為提高產能增加了富士康和英華達代工;前陣子炒得比較火的格力手機,由上海龍旗設計,卓翼科技代工生產。
那麼,銳嘉科與青橙在行業內的體量如何呢?從規模角度來看,銳嘉科是國內十大手機整機方案設計企業,2014年出貨量2000多萬部,比2013年的小米出貨量要高一些。
青橙手機2015年的銷售目標是400萬部,與2014年魅族的體量差不多。
從企業角度,針對銳嘉科和青橙轉型時的思考,王迅強調三點:
第一,要不要轉?轉型要思考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站在未來看現在,決定要不要轉。
要看到產業未來五年的發展趨勢,站在未來看現在的情況,考慮在整個產業鏈上的價值,就能發現轉型的時機與方向,也會看清不轉型就會被淘汰的處境,這樣做出的轉型決策就會更加科學、更加堅定。
如果看不清行業發展趨勢,評估不出自己的實力與發展空間,在轉型決策時猶豫不決,很難成功。
做轉型決定時,也要考慮自身位置和客戶態度,如富士康從代工廠向品牌廠商轉型會比較困難。
一個企業在縱向產業鏈上可以占到的機會是有限的,跨越的環節越多,與合作夥伴的關係越容易出現問題。
富士康在製造生產方面做到老大,它的決策對上下游會產生很大的影響,蘋果等重量級客戶的態度對它的轉型會是阻力。
第二,怎麼轉?每一次轉型,都是考慮自身在產業鏈上的價值,沿著價值鏈進行轉型。
2010年前後,在上海、深圳註冊的手機設計企業達500多家,競爭激烈,這是橫向的競爭。
聯發科等晶片廠商逐步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大的品牌廠商的方案設計能力也在不斷加強,這是縱向的競爭。
方案設計公司的市場空間受到擠壓、價值受到考驗,這時候轉型只有兩個方向:要麼在方案設計環節做到極致,超過一般手機品牌廠商自身的設計能力,如上海龍旗,已經成為手機設計的領軍企業;要麼就是向上下游擴展業務,為品牌廠商提供更多的價值,如聞泰和銳嘉科,轉型提供一站式手機設計生產服務。
所有沒能順利轉型的方案設計公司,要麼倒閉,要麼苟活。
2012年前後,隨著網際網路快速發展,消費者的訴求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華為、中興等手機廠商都向B2C轉型,小米等網際網路手機崛起。
青橙品牌就在是這一波浪潮中推出,把握住了產業發展趨勢,開始為產業的末梢消費者提供更多的價值。
第三,轉型最需要注意什麼?活下去和不留退路。
轉型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夠活下去,可以為了長期利益一年兩年不賺錢,但連續虧損肯定不成。
活不下去證明轉型的時機已經晚了,或者轉型的方向不對。
一旦決定轉型,堅決不能留退路。
Intel和微軟在PC時代很強,在移動上最的很差,是因為一直有退路,戰略上不夠堅決。
很多方案設計公司轉型品牌廠商,但看到原來的業務還賺錢,就又回去了,這是分不清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
如果決策層不夠堅決,執行中必然會出現走形,轉型註定失敗。
青橙做品牌,已經考慮清楚,團隊完全是獨立的,失敗了也回不去,沒有退路就沒有糾結。
從產業角度來看,王迅認為,在資本和網際網路的衝擊下,手機產業鏈上各個環節都會面臨洗牌。
技術門檻越低、價值越低的環節,越容易受到衝擊,集中化程度會越高,如勞動密集型的代工企業,今年年初東莞兆信、蘇州聯建等手機代工廠及零部件代工廠的倒閉就是典型的例子。
產業整合在所難免,有些企業會死去,但剩下的企業會更加強壯,產業效率也會提高。
定製是未來方向,青橙選擇面向戶外群體的定製
2012年開始,國產手機廠商的品牌意識逐步增強。
面向消費者轉型做品牌的路很多,青橙卻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線——私人定製。
與一般的網際網路手機不同,青橙手機將用戶參與做到了極致,用戶可以在青橙官網上根據自己的喜好在上萬種配置中進行選擇。
對於私人定製的探索,讓青橙收穫了寶貴的經驗。
一方面,認識到個性化、按需定製是未來發展的大方向,在生產側也能夠滿足需求,但消費側消費習慣的培養需要一定時間,不是一年兩年能夠普及起來的。
另一方面,認識到用戶的需求往往不是面向配置的,而是面向場景的,一堆參數放在面前,用戶會有選擇障礙,真正敢選擇、會選擇的不多,手機成本降下去了,但是用戶的選擇成本與決策成本提高了。
經過兩年的探索,青橙推出了面向社群、面向場景定製的手機——戶外手機。
為什麼是選擇戶外這個細分市場呢?王迅給出了比較理性的回答。
一是考慮市場成熟度。
商務市場比較成熟,如蘋果、三星、華為等國內外大品牌都在做,切入比較困難。
政企客戶市場容易形成比較大的規模,但不是青橙的優勢,青橙面向的是消費類的客戶。
相比之下,戶外市場還不夠成熟,已有的戶外手機品牌在用戶體驗上遠不能滿足戶外人士的需求,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二是考慮市場空間。
熱愛運動、戶外穿越的人群逐步增多,2013年戶外行業零售額達到180.5 億,戶外的組織和愛好者機構在2014年竟呈井噴式發展突破20萬個。
2014年1月至11月中國越野車銷售也超過了350萬輛,這些數字客觀上給予了王迅開闢戶外新戰場的信心與勇氣。
三是考慮市場可擴展性。
嚴格意義上的戶外運動社群的確是小眾的,但是現代社會追求健康向上的、積極運動的文化卻是大眾的,沿著這個思路設計產品,將有更加廣泛的空間。
筆者現場看了王迅帶來的青橙VOAG V1戶外手機,在外觀設計、三防配置、導航、續航等方面非常滿足專業戶外人士的需求。
但這樣的產品如何做出規模呢?王迅分享了青橙手機的商業路徑設計和主要操盤策略。
第一,沿著戶外文化方向設計三種類型的產品。
將陸續打造專業戶外手機(4000元檔位)、輕戶外手機(2000元檔位)和時尚戶外(1000元檔位)三種類型的手機,將戶外手機大眾化,分別滿足擁有戶外精神,但參與程度不同的用戶的需求,
第二,著重線下渠道銷售,線上渠道作為補充。
線上渠道空間是有一定的限制的,線下市場還是比較寬泛的。
將與一些代理商、連鎖店進行合作,讓利渠道商、讓利消費者;同時,青橙已經在全國300個城市陸續開建針對戶外群體的線下體驗店。
對於三夫戶外等戶外用品商店,也有可能發展為青橙的線下銷售點。
第三,通過橙友部落,發展和鞏固用戶社群。
通過橙友部落組織戶外活動,加深橙友認同感和歸屬感。
也會積極參與其他戶外組織的活動,在活動中進行品牌推廣,更加針對目標用戶,能夠更好地發展用戶。
愛好是一輩子的事情,橙友不是粉絲,粘性會更高。
第四,整合軟硬體及網際網路服務,打造戶外智能生態圈。
為用戶提供能夠滿足不同場景使用全套智能可穿戴設備,青橙針對可穿戴設備已經在規劃一款智能手錶。
同時,提供針對戶外場景的軟體和服務,逐步打造一個戶外智能生態圈。
當然,生態圈的打造需要產業鏈的支撐,這是一個長期的事情。
談及2015年的銷量目標及未來預期時,王迅信心十足。
2013年青橙手機銷量約100萬部,2014年翻番達到200萬部,2015年目標是繼續翻番達到400萬部,三到五年內成為國內有價值的一線手機品牌,出貨量至少在千萬部以上。
什麼是有價值呢?就是青橙戶外手機所倡導的,通過手機,培養用戶追求健康向上、返璞歸真的生活方式。
文/陳述,科技專欄作者,微信公眾號:陳述,WeMedia自媒體聯盟成員
諾基亞發布新手機,真正值得注意的是背後的富士康
對於這個新聞,我關注的點不大一樣。這款手機手機的價值不在於對於諾基亞的未來會怎麼樣,而是對於富士康會怎麼樣。因為這款手機是 OEM 貼牌機,從設計,製造到銷售,都是富士康的作品,這裡的設計不僅包...
從各大手機品牌的製造方中來看他們在產能、品控上的差異
目前國內市場手機品牌眾多,但除了蘋果、三星外,大部分仍然都是國產品牌,雖然不同品牌的手機現在同質化都非常嚴重,但在系列之處還是能區別開來,特別是每個手機品牌的製造廠家都不一樣,有的是自有工廠製造...
共青城賽龍之困 手機代工行業發展出路在哪?
近日,朋友圈被一篇《創始人離奇被捕,深圳賽龍突死之謎》的文章刷屏,該文稱,共青城賽龍通信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10年8月6日,是賽龍通信技術(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共青賽龍)全資控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