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線反擊!華為攜意法半導體聯合研發晶片,回擊美國發力自動駕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年將是檢驗華為供應連續性能否保證的關鍵一年。

為加大自研力度,華為和意法半導體聯合研發晶片了。

外媒報導稱,有兩名知情人士表示,「華為已經與意法半導體展開合作,將共同設計研發移動和汽車相關晶片,以加大自研力度,減輕美國可能會收緊的出口限制帶來的影響。

合作早已開始,著重發展自動駕駛相關技術

實際上,華為和意法半導體的聯合研發合作早在去年就已經開始。

眾所周知,作為華為最強的晶片研發支撐,隨著近幾年的發展和相關產品的大規模應用,海思半導體已經發展成為了國內領先的晶片設計研發公司,其產品在移動終端、通信設備上已實現大規模應用。

而意法半導體則擁有強大的產品陣容,既有智慧財產權含量較高的專用產品,也有多領域的創新產品,如分立器件、高性能微控制器、安全型智慧卡晶片、MEMS(微機電系統)器件,同時還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汽車晶片供應商,也是特斯拉和寶馬的供應商。

也因此,在華為啟動與自動駕駛相關的研發計劃時,意法半導體就是合作選擇之一,雙方更是在去年就開始聯合研發晶片,旨在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製造晶片。

透露這一消息的知情人士還表示,「雙方的合作不僅能推動華為自動駕駛技術發展,意法半導體還將幫助華為獲得Synopsys和Cadence Design Systems最新的晶片研發軟體支持。

根據公開資料統計顯示,2013年到2018年期間,華為從車聯網、通信、自動駕駛三個方向出發,在硬體模組、晶片、軟體、解決方案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布局。

具體來說,最早華為以收購相關企業和自身最擅長的通信切入汽車領域,隨後逐步延伸到通信模組、綜合通信解決方案、車聯網解決方案、晶片、ADAS、自動駕駛核心計算平台、電池等多個方面。

而伴隨著AI技術的發展和落地應用,AI與汽車的融合極大地推動智能網聯的發展,華為「造車」在產業內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當然,華為不是直接造車,該公司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也曾強調,「華為將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成為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供應商。

目前華為自動駕駛業務進展迅速,已經和18家主流車企和集成商達成了合作,可見華為在自動駕駛相關產業上的野心。

此次與意法半導體的合作,則打破了華為以往主要在內部研發晶片的屏障,不僅可以降低晶片研發成本,還同時降低了來自供應商的風險。

而就自動駕駛展開合作之外,兩家公司還將就華為和榮耀品牌的移動智慧型手機,展開晶片相關的研發和製造合作。


為應對外部限制,華為技術實力在加強

可以看到,從華為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後,除谷歌、西部數據與華為的合作有所變化外,美光、英特爾等對華為的供貨也有了一定的限制。

而從去年年底開始,有關美國將進一步加強晶片相關的出口限制的消息就甚囂塵上,更有外媒稱美國近期擬就晶片出口進行相關調整,可能會影響美企對我國部分半導體和其他技術的出口。

在這樣的環境下,隨著華為旗下晶片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在自家產品上,有關供應鏈的風險就越來大。

當然,華為並不是沒有採取措施,除了推出鴻蒙作業系統、完善健全HMS服務生態之外,海思「一夜轉正」,以及加強與中芯國際、三星等的合作,都是該公司提升自身實力的印證。

與此同時,在關鍵的5G業務方面,除了推出了首款5G SoC晶片麒麟990、首款5G基站核心晶片天罡、5G多模終端晶片巴龍5000等產品外,華為除了已經獲得超90份何婷,還在近期拿到了中國移動2020年5G二期無線網主設備採購的近六成份額,涉及金額高達214.1億元。

確實,對於華為來說,擺在他們面前的不確定因素太多,2020年也是檢驗他們供應連續性能否保證的關鍵一年,包括HMS服務能否重振海外消費者業務,5G業務能否順利展開,以及保證中國市場的持續增長等等。

雖然徐直軍曾在公布華為2019年財報時直言,2020年會是公司最艱難的一年,但千磨萬擊還堅勁,2020年的華為值得期待。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參加車展:我們不造車,就是看看!

近一兩年,儘管華為屢次否認,但它要造車的風聲從未停止。4月17日上午,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上海車展媒體溝通會上再三強調,華為不造車,不涉足傳統車的所有部件。在這次溝通會上,華為首次對外界談及汽...

華為可以造車,偏偏只做搬運工

文|Ada認識華為從手機開始,卻不曾想過華為正在以「汽車智能供應商」的身份進入汽車市場的洪流里,華為說,「我們絕不會造車,而是幫企業造好車。」時光倒流回5月末,華為掌舵人任正非簽發了組織變動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