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手機的崛起,為民族企業點讚(2)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華為為什麼眼裡只有三星和蘋果?

我有核心技術,小米藍綠你有什麼?吹業界標準的奧氏304不鏽鋼,拿這玩意糊弄事兒收智商稅嗎?

你砸廣告,我也可以砸。

你簽明星,我也可以簽。

你鋪線下,我也可以鋪。

你的營銷我可以克隆,我的技術你克隆不了。

我有核心技術,你有嗎?我能把一塊970晶片做出十個機型,五千萬以上的出貨量足以攤低成本,你們能行嗎?我能針對你們的每一個熱點機型做一個對標的機型懟上去,你們做得到嗎?我成本比你低,性能比你好,體驗比你好,你憑什麼和我斗?

聯想可以找供應商做極光色外殼,有本事做一個拍照牛逼的手機出來搶P20的銷量啊。

小米S1晶片的廣告語是冉冉中國心?在麒麟晶片面前,好意思嗎。

你們一幫組裝廠,憑什麼和我比。

未來市場只剩兩三家,那也是三星和蘋果這樣的技術巨頭,組裝廠一邊呆著去,如果能活下來,看看我怎麼和三星蘋果高通斗。

970SoC支持Cat18,而高通系只有845才支持Cat18,835只支持到cat15。

華為可以把使用970的榮耀play定到1799,而市面上價格最低的845機型,魅族的16最低到2688就再也降不下去了。

按說手機江湖也有規矩,大家性價比都差不多,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可華為就耍了這個流氓了。

畢竟有自主核心技術成本就是低,任性。

你來咬我啊。

政治不正確的說一句,小米就是富士康裝配手機的工人,華為就是Intel研發晶片的工程師——技術含量、前景和物質回報的巨大差別,一眼即知。

以前沒錢買華為,現在沒錢買華為。

以前沒錢沒小米,現在沒錢買小米。

小米曾經風頭無兩,領先華為。

時過境遷,華為和小米完全不一樣了有木有。

二 我的眼裡只有你:挑戰蘋果三星

三星手機在國內從最高峰20%的市占率轟然倒下,三星中國在國內的管理和營銷固然作死,但它現在已經喪失了技術上的優勢,才是根本的原因。

關於三星中國的管理和營銷,在此安利兩篇業內人士的文章,作者既熟悉內情,分析又非常到位,很是精彩。

尤其,如果你想了解為什麼"如果三星S9在中國首發賣3XXX,那就沒國產什麼事情"不可能發生,諸如"性價比","中低端缺失"等等連路邊大媽都知道的道理。

三星在中國的管理和營銷模式從來沒有變過,唯一的變量來自外部。

華為和高通系中國廠商迅速縮小了與三星的技術差距,在中低端反超三星之後,三星就幾乎消失了。

平心而論,三星能同時擁有設計和製造技術,可以自主設計生產SoC、CMOS、拍照模組、螢幕等核心組件,這都是硬邦邦的實力,非常了不起。

雖然很多國人還看不上華為,雖然三星在中國市場被圍毆到生活不能自理,可手機市場大浪淘沙幾十年,今天把自主SoC上的AP(CPU、GPU等等,還要算上人工智慧晶片)與BP(基帶)和自主終端品牌這最基礎的三樣配齊了的,只有三星和華為兩家。

中國需要投入巨資建設多個上游廠家,並且還要投入巨資研發,再花很長時間才趕得上三星在半導體相關製造業的技術水準和產能規模。

三星S8、S9+和Note9非常優秀,全面而強大。

但三星的優勢,從技術體驗上講只體現在區別化的高端機上,中低端機面對國產機既無技術優勢也無性價比。

所以三星在競爭最激烈的國內市場,就只在高端機上還有點份額。

四年時間,三星從超過20%的市場份額跳樓式下跌到不足1%。

三星有最牛螢幕的核心技術,它還能靠這塊螢幕占據一小點國內的高端市場。

用不上這塊螢幕的中低端機型,完犢子了。

在全球其他市場,三星憑藉搶先進入市場的優勢還能保持不錯的出貨量。

這幾年在國產廠商出海不斷衝擊下,三星的中低端機型越來越吃力。

三星第二季度全球出貨量下降了10.4%,蘋果銷量微增0.7%,華為小米藍綠等國產廠商都在瘋狂上漲,只有三星一家下跌。

考慮到三星在國內市場的份額已經可以忽略不計,並沒有什麼銷量可以被搶走,唯一的結論就是國產廠商在國外搶走了三星大量的份額。

三星在接下來的幾年也要複製在中國市場逐漸失去份額的路徑——如果它還沒有意識到危機的話。

三星,你品牌尚可,也有些不錯的技術,但請堅持繼續作死。

中國人在科技產品市場贏不了美國人也就認了,多給點時間還贏不了棒子?笑話。

話說回來。

三星電子為什麼現在依然可怕,依然可以巨額盈利?人家有壟斷級別的存儲晶片螢幕等技術和產能啊。

連蘋果都只能買第二等級的螢幕——全球第一的手機螢幕和存儲晶片同樣是三星多年技術研發的成果,現在在享受多年研發積累帶來的獎金。

失去營銷,失去很多。

失去技術,失去一切。

大劉誠不欺我。

8月初IDC發布的中國第二季度手機銷量,蘋果在中國市場單季同比銷量,從800萬來到了700萬部,跌幅12.5%,堪稱巨幅下跌。

蘋果在國內市場為什麼份額和銷量也同比下降了?最簡單的原因是,蘋果技術領先的優勢比原來小了,體驗差距比原來小了。

也許,這完全是P20Pro一款機型的功勞。

直到P20Pro之前,國產品牌從未有機型在4000元級的市場站穩腳跟,大量出貨。

而新款蘋果的入門機型區間就在4000元以上。

考慮三星可以忽略不計的市場份額,也就是說,蘋果約等於獨占4000以上的市場,國產品牌夠不到這裡。

買4000以上機型的消費者,只有蘋果。

——直到P20Pro出現。

P20Pro出貨量高於P20。

P20系列在前兩個月國內出貨383萬。

估計一下,P20Pro在國內的出貨量約為200萬。

也就是說,華為在自家原本空白的4000以上市場出貨200萬。

這部分市場原本只有蘋果一家吃獨食,現在變成了華為蘋果兩家。

華為的銷量自然是從蘋果手裡搶過來的。

如果沒有P20Pro在這個價格區間賣了200萬台,蘋果本來可以在國內出貨900萬台。

很多人覺得蘋果好厲害,華為怎麼可能趕得上,對吧?

作為一個曾經的蘋果手機用戶,我對蘋果手機的評價是,它是個有特色的瘸腿高價機型,連水桶機都談不上。

一款高端機應該均衡強大,不應該有明顯的短板,還要有碾壓競品的體驗和表現。

蘋果呢?多年來尿崩的續航,慢如蝸牛的充電,渣一樣的信號,動輒自動關機,不怕給機主誤事的傲嬌,被反殺的拍照,不支持雙卡雙待,無法電話錄音,更新個系統還給正常工作的老機型降頻,這都不是高端機應帶給消費者的體驗——蘋果連基本的體驗和功能都沒有做好,硬傷很多,這些問題出在國產廠商身上早被輿論踩死了。

蘋果貴是貴了,高端?省省吧。

就拿今年的蘋果手機來說

一如既往的垃圾信號和續航表現,哈哈哈哈

一萬多的手機,配個5w的充電器,哈哈哈哈

最高才3174毫安時的電池,哈哈哈哈

六七千的手機,720P的螢幕、可以停航母的邊框、單攝像頭,2700多毫安時的電池,哈哈哈哈

一萬塊的XS max拍照比不上三千多的P20 Pro,六七千的XR拍照還比不上兩千多的P20,哈哈哈哈

這些體驗也叫高端機?

技術不行,吃相還這麼難看。

最妙的是,蘋果今年全線採用Intel的基帶,而Intel基帶的表現歷來感人,這款基帶能不能影響銷量不敢肯定,但肯定會顯著影響使用體驗。

給大家講個笑話,Intel的基帶。

真是神助攻。

在2018年下半年,這款2017年初就有的 xmm7560基帶支持的規格高達cat13,達到了835晶片的水平!

總有果粉拿蘋果的A系列晶片來論證麒麟多麼不堪。

事實又如何呢?由於蘋果沒有自主基帶技術,GPS/WIFI晶片也需要外購,所以A系列晶片從不含基帶部分,也無需承擔GPS/WIFI的功能,自然可以把所有電晶體堆到CPU和GPU上,在遊戲方面占了很大便宜。

這樣做的代價就是需要占用寶貴的機身空間,並且外掛性能並不可靠的基帶、WIFI/GPS晶片,後果就是蘋果手機多年普遍能耗高,掉電快,發熱高,玩大型遊戲時降頻嚴重,電池小,WiFi斷流。

綜合看下來,A系列晶片為領先一點的遊戲性能和跑分讓整機體驗付出了巨大犧牲,哪值一吹?

A系列晶片跑分高,玩遊戲順暢一點,不僅不能說明蘋果技術實力強,而正好說明蘋果技術上的嚴重缺陷!

蘋果就像一個死活學不進數學的學生,自知先天缺陷再用功也沒用,只好在英語這一科上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考了95分。

雖然單科比華為這個英語85分的學生好了一些,但因為數學零蛋,總體實力並不如被華為這個每一科都在85到100分的學生。

2018的蘋果,發布了三款瘸腿的二流手機。

在華為信號健步如飛的地方,新蘋果信號形同便秘就算超水平發揮了,高位截癱才是正常表現,即便死如挺屍也不要感覺意外。

今年的蘋果手機不僅基帶差勁,而且由於天線設計的缺陷,WiFi和GPS信號的體驗也會大幅後退。

果粉們認清現實吧,這個硬體問題無解,並不像某些人畫的餅一樣,可以通過未來軟體升級解決。

見下面連結華為工程師的分析。

買了新蘋果的果粉爽了嗎?準備入手的果粉做好心理準備了嗎?

蘋果是很多人的信仰,而信仰這玩意,廠商玩一次兩次還行,坑多了消費者,沒人把手機廠商當爺爺供著。

今年的蘋果賣這麼貴,不是因為它有多優秀,而是在吃品牌的老本。

蘋果現在要做的,是放下傲慢的架子,在下一部手機上展現出誠意,讓自己的手機配得上它的價格。

瘸腿和封閉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如果蘋果繼續固步自封,那麼兩三年後的蘋果,面對技術上和用戶體驗上已沒有短板的華為,處境不會比今天中國市場的三星更好。

諾基亞崩盤殷鑑不遠。

iPhone XS和iPhone XS MAX上市一個星期就大幅降價千元,首先說明吸引力大不如前,消費者不認為其品質和體驗能匹配高昂的定價;其次對蘋果品牌也是個極大的損傷,溢價能力削弱;再次,這說明蘋果對市場的把握和預判出現了嚴重的偏差,對以全價預購,首日就入手的消費者也是一次傷害。

電子產品降價不奇怪,但只有二三流品牌和產品才會上市就大幅降價。

上市一個星期就打折狂甩,這特麼就是路邊攤架著喇叭聲嘶力竭地狂吼江南手機廠倒閉了庫克帶著基友跑了我們沒有辦法我們沒有辦法通通狂降一千元的山寨貨標準形象。

逼格盡失。

這屆蘋果手機不行啊。

蘋果,你品牌尚可,也有些不錯的技術,但請堅持繼續作死。

蘋果對華為的實力對比,已經不是當初的iPhone 4S碾壓K3V2機型那樣,華為連個對手都算不上。

現在的華為已經不是四年前那個把旗艦機P7定到3000塊錢以下還膽戰心驚怕賣不出去的華為。

現在的華為是有能力在四五千元市場製造搶購,千萬級大量出貨的華為,是一個萬元超旗艦站穩腳跟的華為——iPhone 8的市場被小小吃掉了一塊。

明天的華為是有能力在五千元市場製造搶購,兩千萬級大量出貨的華為——原先有能力在這一高價區間製造搶購的只有蘋果。

Mate20上市後將在5000元級別的市場大量出貨,iPhone 8p及其同價格區間的新品開始要受到小小的挑戰。

再以後呢?自然是切6000元市場的蛋糕。

原先人情往來送禮,蘋果是標配。

現在送華為不像兩三年前那樣拿不出手了吧。

以前華為的產品水平不夠,技不如人,賣不出高價。

今年從P20Pro開始,用一項碾壓級別的技術體驗踹開了高端機市場的大門。

花大價錢研發出技術,有了叫板資本,難道不是為了出去踢別人場子?

狼群蓄力已久,第一次向霸主亮出獠牙,一聲怒號,向霸主的領地發動了第一次進攻。

華為特地強調很多新用戶來自蘋果。

從Mate 20開始,華為的高端機會讓蘋果有點肉疼。

蘋果的麻煩來了。

可能很少人注意到,上半年P20Pro搶奪蘋果入門級市場份額,是中國手機廠商與蘋果的第一次交手,因為以前連交手的資格都沒有。

之前幾乎沒有什麼有銷量的國產手機能夠得到蘋果最新機型哪怕是入門版的價格。

本來今年蘋果發布價格的時候我還略有遺憾,XR機型的起步價都六千多,已經脫出了mate20的主力區間,不能正面對決實在不爽,就算mate20銷量超過了XR也勝之不武。

但蘋果的實際成交價格還沒等到華為旗艦上市就不出意料地如它的續航般尿崩了,唯一出乎意料的是跌幅居然這麼大,竟然跳樓一般砸到華為的價格區間。

這才像話,大家可以在同一價格區間PK一番。

如果新蘋果手機像華為旗艦那樣,充電續航久戰不衰,拍照威猛無倫,信號堅挺如鋼,說蘋果會上市就狂降,連我這種果黑都不信。

在接下來的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統計中,我有個小小的猜測或曰期待,就是蘋果在國內的銷量雖然會隨著新機上市環比上升,但同比會猛烈下降。

因為Mate20在四千元級市場,Mate20 Pro會在五千元級市場瘋狂收割。

此外,P20Pro在Mate20系列上市以後也不是馬上就退市,按照銷量衰退曲線,再降降價在國內市場再賣個一百多萬台問題不大。

今年Mate20在國內的高端機市場就算不能超蘋果一頭,至少能打的有來有回。

不過就全球市場來說尚算無關大局。

等到明年第二季度呢?不僅僅是拍照繼續大幅升級,其他方面不知又裝備上什麼新武器的P30又出馬懟蘋果和三星S10了。

明年下半年Mate30上市的時候,同期全球的iPhone銷量會不會同比下降?我很好奇。

如果有國產手機在國內四五千元的價位賣上七百萬台,蘋果在這個原本由他壟斷的區間,份額肯定會比原來大幅縮水。

蘋果在中國的銷量將會進入下降螺旋。

其主要原因,就是華為P20以及之後的旗艦機系列將在原本蘋果獨占的暴利舒適區間不斷吞噬蘋果的份額。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蘋果和三星S系列一樣,在除美國外的各個市場將會受到華為旗艦的全面衝擊。

如果三年後蘋果在國內下降到一年不足兩千萬部乃至一千萬部以下,我一點都不奇怪。

現在蘋果在國內還有6.7%的市場份額,其中有很多品牌慣性的因素,畢竟還有很多消費者尚未認識到華為有多優秀,非蘋果不買。

隨著華為技術和品牌的逐漸提升,再過兩三年,蘋果在國內能保住3%的份額就算不錯,和三星一樣淪為others廠商,下滑到黑莓那樣的邊緣雜牌才是它的歸宿。

畢竟非要和更好的性能體驗以及更合理價格的產品過不去的消費者,不會太多。

不管某些人再怎麼氣急敗壞,跳著腳罵華為,也攔不住華為在全球賣出更多優質手機。

今年全球市場,三星倒退,蘋果停滯,而華為在全球每個能進入的市場都動輒40%以上的大幅增長,就是全球消費者用真金實銀對華為投下的信任票,以及對那些人最好的回應。

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你不喜歡,你算老幾?

華為連續四年成為中國手機市場的領頭羊,今年又在國外的增長率超過四成,這個成績不是海軍吹牛皮或飢餓營銷能搞定的。

沒幹貨,誰買帳。

這個數量的質量固然還沒高過蘋果,可如果連數量都超不過,其他就更無從談起。

何況這是華為在中國市場公平競爭,美國人無恥地對華為封鎖市場之後的數字——中國可沒有在國內市場的任何渠道對蘋果和三星關上大門。

一向高舉市場經濟自由貿易大旗的美國人不顧臉面,強行用政治手段把華為攔在本國市場主渠道之外,卻敢把中興放進來。

因為誰是技術和市場上威脅最大的那個,沒有人比對手看的更清楚。

美國人為封鎖華為找的明面上的理由是國家安全,這他媽哄誰呢?這一二十年華為基站、手機在歐洲日本賣了那麼多,沒見到諾基亞愛立信思科之類的通訊網絡市場對手站出來說華為在系統中開後門,搞走了歐洲日本什麼政治軍事機密,偷走了什麼技術。

要是在敏感領域華為哪怕有一點點把柄,可以想像能為一個一塊錢的濾波器腦補出整套007劇本的彭博社跳得有多高。

真為美國消費者感到遺憾,就算想體驗Mate 20 Pro如此優秀的手機也要大費周章地從非主流渠道購買。

不光如此,不久之後的P30和Mate30他們也享受不到。

某些美國政客,真是又蠢又壞。

也順便對整天吹三星全球銷量的粉絲們說一句,靠行政手段排斥對手壟斷市場得來的銷量,就別拿出來吹了。

我要是棒粉都丟不起那人。

蘋果和三星,目前在中國市場的共同表現就是都只存在於高端市場。

對於手機廠商來說,銷量非常重要,即便機型不賺錢,也要走量,維持市場熱度和品牌存在感。

全球市場而論,華為迅猛增長的同時,蘋果三星或下降或停滯,意味著技術力和品牌力相對大幅下降。

蘋果在全球最大市場銷量猛烈下滑,三星幾乎消失,對這二位來說是個極為危險的信號。

華為二三十年來從無到有,做到通訊和網絡市場老大,一路掀翻北電朗訊阿爾卡特,超越諾基亞愛立信,力壓中興思科;一手研發並掌握各種技術,一手出各種招兒,歷來也不是什麼白蓮花耿直boy。

華為不僅有技術,其他該玩的招數,華為也都會。

你說中國國情複雜,你說第三世界不講規矩,你說歐洲日本已開發國家口味刁難伺候,華為統統拿下。

華為幾乎是唯一一個苦練武功身懷絕技闖蕩全世界科技產品市場的中國企業。

大疆也很棒,可惜所在市場太小。

通訊和網絡設備市場又吃技術又吃管理和執行力,華為在這個hell難度的市場都能做到老大,再轉戰手機市場後取得傲人戰績又不是多不可思議的事情。

想來有趣,諾基亞當年也是從電訊設備市場轉戰手機終端,沒想到簡直就是猛虎下山無人能擋,飛機坦克打大刀長矛,稍微用用力就做成了手機市場霸主。

華為如果最終登頂,成功複製這一路線,歷史也太多頗有意味的重演。

別的不說,光是研發基帶晶片這一塊,通訊設備出身的企業就占了很大一塊先手優勢。

蘋果到現在還在為基帶發愁呢。

用高通的,稅高肉疼;用Intel的,性能體驗著實不行。

別看蘋果多年在手機市場叱吒風雲,其實實現通話功能的晶片一直都要依靠外部廠商。

一旦華為在技術上消除了差距,諾基亞愛立信北電朗訊阿爾卡特貝爾思科等前巨頭就只能當弟弟了。

蘋果三星看到了嗎?你們二位在華為面前擠不起牙膏,必須跑得再快一點。

中國市場是全世界競爭最激烈的手機市場,華為尚且能從運營商白牌機開始,做到老大,爬升到國產機的最高端,以後在質和量上稱霸全球市場也順理成章。

2015年余承東說要超越三星和蘋果,媒體立即送上大嘴外號。

那個時候媒體和諸位有多少敢想華為或者國產廠商稱霸手機市場這事兒?

各位沒有意識到,華為是與其他絕大多數中國企業不同的那個。

大家認為華為和余承東在大嘴吹牛,是因為華為和余承東擊敗國外電訊巨頭的經歷,不像每天把玩的手機距離大家這麼近。

而華為及余承東作為唯一有戰勝國外科技巨頭經驗的中國企業和經理人,各方虛實心中有數。

2015年華為第一次在中國市場成為出貨量老大,站穩了腳跟,撕開了市場缺口,實現了良性循環,接下來就會集中火力,從研發到營銷、渠道全面發力,超星趕果便成了一個時間問題。

其他中國企業的默認值是砸廣告搞營銷,而華為的默認值是搞研發。

其他中國企業大概生怕砸錢搞研發,華為生怕不砸錢搞研發,生怕技術上落後別人一步。

我們從小到大一直在各種媒體上聽到看到,XX產品核心技術由國外X企業壟斷,國家每年都要花XX億美元外匯高價進口,而X國這家公司一年的利潤就是XX億美元,國內僅能進口成品或完成簡單的裝配。

華為對這些進口組裝的活兒不感興趣,是為數不多的一直玩命研發技術和外國高科技企業PK的中國企業。

華為永不為組裝廠,而華為必將為王。

華為的基因和思維方式,從來就是通過研發做出最牛逼的技術,首先從技術層面干翻所有對手。

無論在通訊網絡設備市場,還是在手機市場,這個基本思路就沒變過。

沒辦法,對手都是科技巨頭,通訊與網絡設備這樣的To B市場特別吃技術能力,沒自主技術的企業墳頭草都二尺高了。

我一直覺得華為患有"技術不足焦慮症",症狀還不輕。

該症狀主要表現:不把對手在技術上甩一條街,睡覺都睡不好。

治療方法:研發出最好的技術。

療效:可緩解,不可痊癒。

無論在哪個市場和行業,被華為稱作友商真是個高危稱呼,大事不妙的前奏。

2011年之前的華為雖然主要做白牌機,但以華為的企業文化,轉型到自己做核心技術是遲早的事,余承東只不過是被公司文化選中做了手機業務的掌門人。

用看待一般中國企業的眼光去看待和分析華為,要被打臉。

媒體和網友以為余承東在吹牛,可諸位沒意識到華為幾十年來一直在高科技通訊行業PK各路高手,而且越戰越勇,在通訊和網絡設備市場成為了最強的那一個。

近幾個月,華為發布了業界最強的拍照,嚇人的GT技術,全球銷量大幅反超蘋果,第一次穩固地站上第二名的位置。

余大嘴在很多網友和媒體眼裡慢慢改名余誠實——早先大家都說大嘴吹牛皮,架不住如今人家兌現了。

碰瓷大嘴成了手機圈的高危行為。

我猜,余承東大概這麼想:通訊及網絡設備市場我們都能做到老大,手機市場並不比通訊網絡設備市場更加困難。

我們不做低端的運營商白牌機,我們要像通訊網絡設備市場一樣,研發自主技術,做高端,做老大!你說我是大嘴吹牛,可我們華為一直就是這麼走過來的,有能力兌現!那些通訊市場的手下敗將,哪個比手機市場的主要對手好對付?

我從來不認為在他人眼中哪個令人聞風喪膽的boss不可戰勝。

我之前二十多年一直在全世界各地與他們刺刀見紅地貼身肉搏,並且贏下一個又一個勝利。

別人不敢想的事兒,我干都幹完了。

白手起家打怪升級這事兒,我挺擅長,而且,我完全不介意在手機市場再來一次。

從二十多年前我來華為的那一天開始,從華為決定自己研發C&C08電話交換機開始,從我七八年前掌管手機業務開始,我和華為就沒想過只去做一個組裝廠!我們的終極目標,從一開始就是,終有一天用自己親手打造的地球服最強武器砍翻所有boss。

今年大嘴又說未來只剩下兩到三家手機廠商。

很多人覺得這不過是余大嘴的又一個牛皮,我卻從中聞到了一絲血腥,殺氣騰騰。

翻譯過來就是,我華為肯定是老大,有核心技術的蘋果三星陪我們玩玩,沒核心技術靠高通晶片吃飯的粗糧OV遲早完蛋,高通最好也完蛋。

蘋果三星確實有實力,我目前沒有把握全都幹掉,這就是我說的"三";但這二位要是一不小心犯了錯,那就等著像諾基亞一樣消失吧,這就是我說的"兩"。

我對當第二名這件事兒沒什麼興趣;我不僅要當老大,而且還是全球市場份額達到三四成,國內占比四五成的老大。

以前三星諾基亞高中低端通殺的位置,我來坐;蘋果在高端市場攫取巨額利潤的位置,我也要坐。

我華為不僅是第一,還將是三星加蘋果,加強版諾基亞。

你們現在的位置我很喜歡,我會用自己技術帶來的更好體驗說服消費者,他們會用鈔票投票給我,讓我取代你們。

質量與數量,我全都要。

我以前沒有將來也不會藉助禁止對手進入市場主渠道這種手段增加銷量數字,我要用最好的技術堂堂正正地在所有能自由競爭的市場中擊敗你們,因為我自己研發的技術是我最熟悉最可靠的武器,這是幾十年來我最擅長且唯一的攀登路徑 ,除此之外我也沒有其他的資本。

在這個對中國企業並不友好,充滿歧視與偏見的世界,無論是原來在通訊與網絡設備市場,還是今天在手機市場,更好的技術和體驗,以及更合理的價格一直都是我唯一的倚仗。

哪怕要面對美國市場對自己關門這樣赤裸裸政治因素造成的挫折,哪怕有某些不知道是否國內企業的廠商在投票的時候背後捅刀子,我依然不會改變超越所有對手的目標與願景。

去年全球賣出14億多部手機,三成大約是4.2億部。

國內手機銷量四億多,四成是1.6億以上。

也就是說,就算今年華為實現了出貨量兩個億的小目標,也還要再翻上一番再拐個彎才能兌現大目標。

如果各位覺得這又是華為的牛皮,請你看一下華為近幾年的數字:

從2011年底年華為決定不再做垃圾運營商渠道手機,轉做消費者品牌開始的銷量:

2012年,3200萬(包括功能機)

2013年,5200萬(包括功能機)

2014年,7500萬

2015年,1.06億

2016年,1.31億

2017年,1.53億

2018年,2.??億部?

2015年華為手機的出貨量剛過一億,今年眼瞅著就直奔兩億。

也就是說,華為花了四年時間,翻了一番。

聽起來很厲害,但與華為以往的戰績相比,這不是太快了,其實是……太慢了。

華為增長速度之快,讓很多不關心相關新聞的吃瓜群眾還停留在以往的印象里:華為主要是搞通訊設備的,做手機只是副業玩票;華為還只是中低端品牌……

其實,華為的營收已經超過Intel和IBM、索尼,直逼微軟了。

其實,今年華為P20系列海龍翻浪,明年的雙旗艦就要槍挑三星S系了。

其實,華為早就把營收目標定在2000億美元,要和蘋果三星並駕齊驅,乃至拉這二位下馬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