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樣本:從賣手機到登頂半導體的三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作者:樓康怡

編輯:陳二營長、龔方毅


2019年5月,美國祭出晶片禁運的大棒,打的華為措手不及。

隨後,華為高層開始頻頻拜訪三星。


為什麼兩家手機上的對頭此時開始眉來眼去?答案藏在了三星的財報里。


其實三星早已不是一家簡單的手機公司。

它半導體業務收入曾連續兩年(2017-2018)營收力壓英特爾成為全球第一。

2018年,半導體業務更是為三星貢獻了近八成利潤。


目前,三星電子以近2700億美金的市值領跑業界,比老大哥英特爾多了近200 億。

所以有人調侃三星電子乾脆改名叫三星半導體算了。


這正是華為密會三星的原因。

去年美資存儲晶片巨頭美光率先響應白宮要求,停止對華為的供應,當時頂上這一缺口的正是三星。

如今在華為新款P40 手機中依舊能看到刻著三星 logo的存儲晶片。


除了存儲晶片,三星還是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廠,製造工藝與業內老大台積電不相上下。

隨著美國不斷施壓台積電斷供華為,中韓巨頭再攜手合作的八卦就沒停過。


這種半導體上的強勢地位,也幫助三星在智慧型手機市場份額被不斷蠶食的同時,繼續賺得盆滿缽滿。

中國市場就是最好的例子。


由於崛起的國產手機品牌大量採購三星半導體產品,內地智慧型手機市占率不到1% 的三星從中國市場拿走超過 3000 億元收入,中國區營收占比繼續維持在15%的高位。

而且半導體毛利率是手機的四倍,三星這幾年的利潤也水漲船高。


圖1:三星全球營收比例(2011-2019) 數據來源:statista.


三星半導體業務起步比美國晚了整整10年,如今卻在多條戰線同時躋身第一梯隊。

如果要總結這段歷史,那便是三十年練就三重功,鑄就支撐帝國的三座山。


Part.1 第一重:懸崖邊扎馬步


三星決心進軍半導體後打下的第一個陣地,便是存儲晶片市場。


存儲晶片其實相當於晶片領域的大宗商品,品類分為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 DRAM和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也就是科技愛好者們口中的「運存」和「內存」。


它們始終是市場的剛需。

因為像電子產品的那些主角,電腦、手機、物聯網設備,需要大量存儲晶片。

企業一旦在這個市場站穩腳跟,就等於給自己上了一道安全鎖:即使一線電子產品失敗,也能利用存儲晶片業務獲得源源不斷的帶來現金流。


三星在2015-2019年DRAM的全球市場份額占超過四成,在NAND flash銷售上,同樣占比近4成,兩者均遙遙領先競爭對手


當然,這塊肥肉也不是三星憑空拿到的,而是以滾刀肉的姿態,在殘酷的價格戰中,把美國、日本、歐洲、台灣的對手硬生生的趕出了市場。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次反周期投資,在價格下降的時候進一步擴大供給,趕走對手。


第一次發生在1984年,三星以虧損3億美金的代價,把內存價格從每片4美元打到30美分,迫使業內霸主英特爾退出。


第二次發生在1993年,在全球內存晶片價格再次下滑的階段,三星擴產,導致日本三大巨頭日立、NEC、三菱不得不把旗下的內存部門合併成爾必達,以聯合抗韓。


第三次發生在2007年,這也是最後的決戰。

當年三星在 DRAM 業務上投入相當於118%利潤的資本,進行擴張。

並藉助金融危機把DRAM晶片的價格從2.25 美元打到0.31美元。

直接導致日本和歐洲對手破產,從此再無 DRAM 廠。


自此以後,存儲業務成為了三星的「關中之地」。

巨大的資本投入構成了易守難攻的資本壁壘,稀少的玩家則更有利於合謀攫取利潤,第一重功把三星自此練的皮糙肉厚。


Part.2 第二重:練刀法


三星的第二重功是掌握邏輯晶片設計能力。

存儲晶片業務雖然量大肉多,但更像是一種防禦攻勢,保證了三星有穩定的現金流進帳。

而三星很長一段時間內(可能如今仍是)以消費電子公司自居,為了讓自家產品實現各種新穎的功能,還得靠邏輯晶片。


正如賈伯斯那句名言:如果你想要做自己的軟體,就得做自己的硬體。

精彩的揭示了蘋果獨門的iOS 系統背後的晶片支撐。

如今的三星,不但可以自己設計1億像素的 CMOS 感光晶片(小米正是採購了這一款),更能設計手機Soc(獵戶座),令產品研發不受其他晶片廠商進度的掣肘。

甚至自家手機賣不動的時候,還能靠晶片掙大錢。

今天,三星擁有全球手機晶片市場近13%的份額,僅次於高通和蘋果。


當然,江湖地位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早在1994年5月,三星便開始與ARM合作,設計專用集成電路(ASIC),主要應用在DVD領域。

兩年後,三星獲得 ARM 授權、自主研發手機晶片。


這一系列布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中最大的成就恐怕也最鮮為人知的是:前三代 iPhone 用的都是三星處理器。

2010年兩家公司分道揚鑣後,三星借著艦機型 Galaxy S2 發布,正式宣告獵戶座處理器的誕生。

這枚澎湃的心臟也幫助 S2 快速登頂了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占率第一。


更重要的是,從此以後,三星自己控制規劃產品功能的節奏,不再落入上游供應鏈給什麼,自己就用什麼的研發困境。

因為實現功能差異化的先決條件是相應的晶片設計能力。

當時市場上能做到這一點的只有三星一家。


Part.3 第三重: 修內功


這三星的第三重功便是晶片製造。


晶片生產一直被視為產業鏈中的苦活累活。

工藝進步不止,工廠燒錢不停。

甚至今天全球五大晶片代工廠已經有兩家宣布不再研發14nm 製程以下的晶片加工工藝,只剩下台積電、三星和英特爾。

因為這每年大幾十億、甚至百億美金的投入是真砸不動了。

又因為英特爾不做代工,先進晶片製造產能變成稀缺資源。

這種情況下,擁有先進晶片工廠的三星能在下一代物聯網、AI、自動駕駛汽車等晶片需求爆發時候,更具產品先發優勢。

這裡不得不提三星的代工策略。

它是一步狠招,
三星等於利用其他廠商代工的錢提升自己的晶片生產能力。


簡單說就是產能過剩時,對外接單收回成本,產能吃緊時,優先自己的晶片生產出門搶市場,里外都賺。

但真做起來還是得有很大的魄力。


三星抱著寧可長期虧,也要把代工業務釘住的決心殺入這個市場。

從2005年拿下第一個代工客戶高通開始,蘋果的A系列晶片、AMD的微處理器晶片、英偉達的圖形處理晶片、安霸的視覺處理晶片、特斯拉的自駕系統晶片的訂單,都被三星分走一杯羹,三星成為了各大頂級晶片設計公司眼中台積電最好的備胎


2018年,三星晶圓代工營收達100億美元,市占率達14%,排名全球第二。

工藝製程方面也和台積電、英特爾一同邁入10nm第一陣營。



但三星不滿足於行業老二或者備胎的身份。

面對晶片代工領域份額超過50%的台積電,三星硬槓到底。

今年1月,媒體報導三星一次性向荷蘭ASML支付超過33億美元,訂購20台EUV光刻機用於擴充晶片代工產能。


Part.4 結語


今天,這三重功合力催生出出現更多招式,幫助三星在多場行業角斗中騰挪自如,例如:

進攻上:

捆綁銷售,晶片代工和存儲晶片一起捆綁打折銷售,幫它拿下高通、蘋果的訂單。

設計製造一體化:自己設計又自己代工,生產節奏自己把握。

防守上:

成本控制:存儲晶片和晶片代工一起採購設備、技術互相交流、攤低成本。

抗周期:存儲晶片收入和晶圓代工的現金流互補,熨平本身的收入周期。

比如2019年雖然存儲晶片價格大幅下跌,但它在晶圓代工方面收益依舊可觀。

這種互為犄角的半導體組合,加上三星手機這個大下游需求,組成了韓國版貿工技,讓三星在手機暴雷、權力內鬥不斷、等等醜聞纏身之下,營收市值依然穩步前進

相比之下,華為在手機銷量上雖然已經不懼三星,晶片設計上華為海思也在2020年第一季度超過高通,成為大陸市場份額最高的SoC生產商,但對比三星,華為的晶片生產卻被台積電牢牢捏在手裡,存儲晶片也需要靠三星,SK海力士等的供應,功力還差上一重半。

在我國科技企業和美國之間隔著一條寬寬的長河,要趟過它的最佳方式,也許就是摸著三星這塊石頭。



- END -

(本公眾號部分圖片由圖蟲創意提供正版圖片支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2016年4月電子行業新聞

全球前十大半導體晶圓代工營收一覽表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近日公布最終統計結果顯示,2015年全球半導體代工市場僅成長4.4%,為488億美元,結束了連續三年的兩位數成長趨勢;此外該機構...

高通回歸台積電可能只是一個謊言

10nm工藝之爭已成定局,三星領先量產。眼下台積電和三星都在積極推進其7nm工藝的量產,量產時間估計為今年底或明年初,此時台媒又傳高通可能回歸台積電,對於這個筆者認為是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