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光刻機!任正非一針見血,中國晶片產業落後的原因找到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晶片最重要的兩個環節,一個是設計,一個是製造。

現在設計方面華為已經破冰,但是晶片製造方面卻仍有軟肋。

台積電的工藝雖然先進,但是卻受到美國技術限制,美國也正是抓住這點要徹底切斷華為晶片供應鏈。

而除去台積電之外,目前我國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由於受限於頂級光刻機,至今也不過是剛剛完成14nm晶片量產。

有專家表示,中國晶片製造技術至少落後國際頂尖水平20年。

為什麼中國晶片行業會落後這麼多呢?

任正非一針見血

起初,中國晶片行業是全面落後的,從PC時代開始,一直到現在,我們的電腦絕大多數也都是使用的英特爾晶片。

我們既沒有拿得出手的晶片設計公司,也沒有自己的晶片製造產業,但是現在華為的晶片設計能力足以比擬高通,華為是怎麼完成破冰之舉的呢?中芯國際是否可以借鑑經驗呢?

2019年5月份,任正非在接受《面對面》採訪時終於吐露出了這個秘密:「修橋,修路、修房子,已經習慣了,只要砸錢就行了,這個晶片砸錢不行的,得砸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中國要踏踏實實在數學,物理,化學,神經學,腦科學,各個方面努力地去改變,我們才可能在這個世界上站得起來。

顯然,任正非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中國晶片產業落後的秘密,那就是既缺錢,但更缺人才!華為晶片之所以能夠成功就是因為除了「砸錢」之外,還「砸」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

那麼中芯國際是否可以借鑑華為經驗呢?

如果中國人自己不回來做的話,誰來幫你做?

如果我們要說中國晶片製造,那麼首先就得了解中芯國際的發展史。

當初國家邀請張汝京院士到大陸建廠,張汝京一口答應,表示很早就想為祖國做點兒事,並且還稱:「如果中國人自己不回來做的話,誰來幫你做?

於是便帶領團隊(團隊以技術人才為主,絕大部分都來自於台積電,包括張汝京,以及現任中芯國際總裁梁孟松博士也都來自於台積電)評估了包括香港在內的5個城市,準備擇地建廠,最後經過內部投票選擇了張江。

張汝京至今還認為這個選擇非常正確,他認為:「張江(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被譽為「中國矽谷」)在那個時候的土地比較集中,再加上聚焦張江的政策,比較適合中芯國際的發展」

而且中芯國際從建廠到投片只用了13個月,直接打破了行業紀錄(一般在1年半-2年半)。

這個紀錄直到幾年後才被韓國三星追平。

隨後又僅用去4年,中芯國際就一躍成為全球第四大晶片製造廠。

然而16年過去了,中芯國際在國際上的排名卻不進反退,從第四名跌到了第5名

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人才流失!

首先是創始人張汝京在和台積電長達九年的官司中引咎離職,隨後就是張汝京離開後中芯國際「嚴重內訌,導致管理層頻換、大批核心員工出走」。

更重要的是,許多技術人才也因此開始青黃不接。

近來還聽聞,華為欲收購今年刷爆朋友圈的蝦租APP。

而蝦租之所以被盯上,也與它獨特的經營模式有關。

在社交電商的大潮下,原本要價上萬甚至十幾萬的阿迪、耐克等運動套裝,在蝦租上通通不足200元,而品質卻與大牌無異,連頂級鑑定師都愛不釋手!

一時間800萬年輕人湧入蝦租,淘寶、京東上被賣到天價的香奈兒、古馳等奢侈品,被賣到白菜價,不得不說華為的眼光獨到。

所以,從復盤來看,中芯國際的發展和華為起初研發晶片一樣,都有一個巨大優勢,那就是寶貴的人才優勢。

如果中芯國際能夠像華為海思一樣,擁有一段靜謐的成長期,那麼如今的中芯國際必然不止於此。

至於頂級光刻機不發貨等問題,只能說是次要問題,核心還是在於人才。

(當初中芯國際也曾遭遇設備封鎖,最終還是張汝京走自己的關係並承諾只會生產民用晶片才拿到設備。

為什麼中國晶片人才缺口那麼大?

為什麼中國晶片人才缺口會那麼大?既然知道是缺人才,那麼是不是就該大力發展人才?

然而想法是好的,實行起來卻困難重重,由於半導體行業艱苦,變現周期長,很多年輕人並不願意踏足晶片行業,甚至有「晶圓毀一生,封測窮三代」的說法。

除此之外,晶片人才既要求創意,又要求經驗,所以年紀都很大。

張汝京表示,世衛組織定義65歲以前都是年輕人,在晶片行業尤其如此。

德州儀器有一位名叫傑克·基爾比的博士,集成電路的發明人就是他,自己跟他做了四年,每天都有很多好點子。

並且基爾比博士除了集成電路之外還有7-80個含金量十分高的個人專利。

他還舉了一個例子:「比如台灣有一個半導體行業的前輩,86歲還在叱吒風雲,經驗多,人也聰明能幹,但是接班人也在65歲左右。

」(這裡疑似說張忠謀,86歲才正式宣布退休)。

所以,光刻機是很重要,但是一台光刻機並不能振興中國晶片產業,中國晶片產業落後的真正原因還是缺乏人才。

如果張汝京能夠和張忠謀一樣一直在中芯國際工作到86歲才宣布退休,如今的中芯國際又會是什麼樣?

最後,對於「晶圓毀一生,封測窮三代」的言論你怎麼看?年輕人是否應該去搞晶片?你覺得中國科技人才的薪酬達到天花板了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晶片的代表——中芯國際的前世今生

上次講到,台灣人張汝京,在無錫華晶小試牛刀後,重新回到了晶片基礎雄厚的台灣,創立了世大半導體。張汝京,祖籍中國南京。其父張錫倫,國民黨上校軍官,1949年隨國民黨部隊逃往台灣。張錫倫到台灣後一直...

為中國造芯的美國人

來源:德國優才計劃ID:ToGermanyARM已按川普要求,停止與華為的相關業務,這意味著,又一家美國晶片公司封殺了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