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他們共同搭建了中國的晶片史!如今最大危機正來源於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隨著23號凌晨,美國商務部宣布,將共計33家中國公司及機構列入「實體清單」。

這33家國內公司包括:北京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奇虎360、 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網易考拉、雲從科技、東方網力等科技企業/機構。

我們現在的擔憂無疑是變成了中國的科技將走向哪方?

但現實中,人工智慧上所遇到的制裁僅僅是小事,剛剛開始去美國化的華為海思所遇到的,這才是大事。

正如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所說,"2020年,我們力爭活下來,希望明年還能發布年報。

"


談到中國的晶片,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華為,其次想到的就是中芯國際,至於封測行業的長電科技和矽片產業的滬矽產業還在後頭。

在華為,他最重要的晶片生產商就是台積電。

即便是它過去確實挺過了很多次制裁,但是一旦台積電被切斷,內行人都知道,形勢就急轉直下了。

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

台積電有多厲害?

全球第一家也是最大的圓晶代工企業,與戈登·摩爾(提出了「摩爾定律」,後來參與創辦英特爾),「集成電路之父」傑克·基爾比相熟,他是一個見證集成電路「前世今生」的半導體大牛。

在全球層面,英特爾、三星都是晶片製造巨頭,他們選擇的商業模式是集晶片設計、晶片製造、晶片封裝於一體,全能型發展,而台積電不設計晶片,只為半導體設計公司代工晶片。

專精才能做的最好,所以中芯國際後來也是採用這種模式。

最重要的是,他入股了阿斯麥ASML,持有5%左右股權,享有EUV光刻機的優先採購權。


台積電的發展離不開中國大陸的發展,僅華為公司2019年就向台積電貢獻了361億元營收,占台積電總營收的14%。

另外,目前最高端的5G手機使用的晶片,基本都是採用台積電的7nm製程。

而大陸在這一領域最強的供應商中芯國際,剛剛實現第一代14nm晶片的量產,還要等到2021年才能正式出貨。

中芯國際

在這種地位下,台積電一旦退出華為產業鏈,那麼這對於整個國家的科技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因此,一旦台積電向我們斷供,中國大陸晶片的真實現狀就是,落後西方5-10年,甚至更多。

晶片生產大致分晶片設計、晶片製造、晶片封測三大環節。

而晶片設計的工具,用的是國外的EDA軟體,所以這點,從源頭就掐住了我們。

大陸最好的光刻機生產廠商是上海微電子,現在生產的是90納米的光刻機。

中國表現最好的,是封測環節。

但這個環節的利潤,並不高。


中芯國際的前生今世是什麼呢?

在沒創辦中芯國際之前,張汝京已經是行業內人人知曉的大佬。

他入職的公司,是美國半導體巨頭德州儀器。

對,就是那個張忠謀也呆過的公司。

當時他本來在國外發展地挺好的,但是就在這時,張汝京的父親張錫綸從台灣飛去美國,問了他一個問題:「你什麼時候來大陸建一所工廠?」

他父親是我國有名的煉鋼專家,他和妻子主持的第21兵工廠,在抗戰時期生產了中國90%的重機槍。

這家公司最終成長為台灣第三半導體企業,此時台積電收購了它。

當時的張汝京提了一個條件,「收購完成後,世大的第三個工廠,必須要建在大陸」。

但,這個台積電不可能同意的。

所以,張汝京帶著300多位台灣同胞和他在德州儀器、世大之前100多位海外同事一起到了上海。

當然,他們還帶來了10億美金的投入,要知道當時中國建國以來最大的電子工業項目——909工程,最開始的投入是100億人民幣。


人才的引進、資金等多個問題是解決了,但是這些操作卻在隨後給中芯國際帶來了麻煩。

張汝京的回憶

第一,冷戰結束後,西方國家在美國的主導下,簽署了《瓦森納協定》。

這個協定中限制了先進材料、電子器件、軍品等各種商品或技術的出口。

而中國,則是這個協定的「禁運國家」,所以在大陸建廠技術發展太難了。

第二,台灣阻擾,2000年,台灣當局以莫須有的罪名,罰了張汝京15萬美金,並警告他馬上從大陸撤資。

2003年8月,中芯國際即將在香港上市,台積電在美國加州起訴中芯國際,並索賠10億美金。

並且在隨後多加阻攔,導致張汝京離開中芯國際。

第三,上海市政府被騙,當時在2003年2月26日,「漢芯一號」這個大騙局讓大家對晶片事業完全失去了信心。

當時,美國媒體直接放話,「中國人只有抄襲的本事,他們永遠都無法真正研製出晶片」。


在經歷一系列的變故之後,中芯國際受傷很大,上海市也受傷很大。

但,國人依舊沒有放棄。

它把各種資源塞進一個叫做張江高科技園區的地方。

張江高科產業園

梁孟松這一位大將來了,他加入中芯國際298天後,中芯國際攻克了14納米的工藝技術。

到這個時候,中芯國際也就能為性能機的「第一梯隊」,提供產品了,即華為。

雖然張茹京當時因為一系列的變故而離開了中芯國際,但在2014年,在上海臨港新城裡,新成立了一家叫做上海新昇的公司,它是當時一位67歲的老人創立的,他的名字叫張汝京。

它後來被上海矽產業集團收購,而上海矽產業集團就是現在A股科創板中的滬矽產業—U。

中國的晶片發展不易,但我們也要記得2020年5月6日,權威半導體第三方調研機構發布全球十大半導體銷售排名,華為海思創造了歷史,首次擠進榜單,排名第10位。

這一切,都是那些英雄做的。



晶片的研究者,他們放棄國外優渥的環境,放棄可能更光明的未來,這一切就值得被尊敬。

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們除了吐糟以外,他們並不在乎晶片行業是個極其燒錢的行業,什麼幾十億,幾百億一個水花都沒有。

他們也不在乎晶片行業是個需要時間的行業,可能幾年、十幾年都看不到成績,同時國內晶片人才的缺口有三十萬。

當然,他們也不曾想過晶片行業是個「贏者通吃」的行業——老大吃肉,老二喝湯,老三老四舔舔碗底,至於後邊的,全看命。

晶片的研發,是個深淵。

航天,那麼難我們也走出來了,晶片,這裡還是需要我們去給一點理解和支持。

特別是上海,雖然我們常說上海是一個金融之城,但你打開大陸晶片的版圖就能發現,中芯、展訊、銳迪科、芯原……這些內地晶片的新生軍,都在上海。

對於很多歷史上參與晶片研究的科學家來說,他們最想聽到的,應該是這首詩: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所以,國內晶片的未來,也許才剛剛掀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二十年,三千台灣人的一顆「中國芯」

作者 | 范智林來源 | 金融智庫(ID:jinrongo2o)在前幾天看到台積電要去美國建廠,以及美國準備斷供華為晶片的消息時,許多人都會覺得很憤慨。一方面是不滿美國的流氓和無恥,另一方面則是...

——晶片江湖——

2018年全球晶圓代工行業進行了一場重新洗牌,對全球半導體的發展格局有何深遠影響?8月29日晚,中芯國際正式公布2019年中報。財報顯示,在2019年上半年,中芯國際實現總營收100.3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