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是華為的希望,背後最大股東是誰?答案始料未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芯國際是華為的希望

華為在2018年開始就受到了美國川普政府的打壓和制裁。

從禁售華為手機到造謠華為設備有「後門」,要求拆除華為的設備。

甚至連華為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也被抓了(十有八九是回不來了。

)再到今年五月份對華為的「芯髒」下手。

目前華為要百來天的緩衝期,台積電什麼的都盡力了,但是接下來華為海思設計的晶片要靠誰來製造還是個問題。

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候,中芯國際放出消息,正在研發N+1工藝,同時荷蘭的那台DUV光刻機也可以預計年底也可以小規模量產7納米的晶片。

所以一時之間,中芯國際就成了華為的希望。

中芯國際的股權

我們知道台積電是美國資本控制的,最大的股東是花旗託管。

同時呢,因為製造晶片的技術和設備很多都有美國的身影,所以,在未來,台積電是幫不來華為的。

所以中芯國際也算是臨危受命,當然現在中芯國際的發展在國內大陸也可以稱得上是巨頭了,但是就是這麼一家巨頭,各位看官知道背後的股權是怎麼組成的嗎?

中芯國際的前世今生

要了解中芯國際背後的股權,我們就不得不說一說台積電跟中芯的淵源,以後內部二十年的風雨。

2000年美國工程學院院士、微影領域的頂尖專家林本堅出走台積電的時候,荷蘭ASML此時抓住機會跟台積電合作,這個時候ASML還不是光刻機領域的龍頭,而是半死不活。

同時,在上海浦東張江高科技園,自籌了資金的張汝京(52歲),帶著400多名工程師,跨洋而來,正準備在上海建廠,這就是剛剛在自籌14.8億美元在蓋曼群島成立的中芯國際。

在此之前。

中芯創始人張汝京跟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是校友同學,同時兩人都在美國德州半導體設備工作了20年,是同事。

兩人又同時回到台灣創辦了晶片製造廠,張汝京創辦世大,張忠謀創辦台積電。

但是在1999年,世大就被台積電收購了,張忠謀希望這個多年好友留在台積電,但是張汝京此時也決定去大陸。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國家鼓勵發展半導體,但是《瓦森納協議》限制了設備,買不到半導體設備,根本開不了廠房。

那時候52歲的張汝京動用自己的人脈,首先找到教會,用教會力量拿到了美國設備的出口允許,有說服了美國很多的投資機構,比如高盛、華登,同時中國的上海實業等也決定投資。

這位老爺子太不容易了。

很快,廠房在2001年就開始生產,04年銷售額就將近十億美元,同一年在港交所和紐交所上市 ,此時排名全球第四。

看到這裡,你就明白了中芯背後有什麼股權了吧,首先有華人資金,有美國的風投機構,有中國國企等等。

中芯國際的不足

當年的中芯似乎是太順利了。

但是問題也來了,一個是台積電要跟中芯打智慧財產權的官司,二來是台灣方面瘋狂罰他款。

其實是晶片製造行業是高投入,回報周期長的行業,中芯在國內瘋狂建廠,後續資金不夠。

更為致命的是2007年和2008年的金融風暴。

因為這樣,中芯向外來投資,最終選擇了國企大唐電信。

2009年,中芯和台積電又打官司,這場官司中芯輸得一塌糊塗,的確是盜竊了台積電的商業機密。

張汝京決定辭職卸任CEO。

由此又引發了中芯內部的股權之爭。

知道2014年才穩定了下來。

總結

中芯國際從2014年開始就獲得了國家大基金的扶持,大約有160億。

2016年清華控股也入局了中芯,多次看好。

今年美國5月15日動手的同時,國家大基金二期和上海集成電路基金再次注資中芯國際,共計160億元人民幣左右。

不久之前又在國內的科創板上市。

看到這裡你應該知道了中芯目前的股權是怎麼一回事,答案真是出乎意料,創辦一家公司太難了。

但是相信背後有國家和國內資本的加持,中芯國際能更近一步,早日助華為一臂之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偏執的「中國芯」人——張汝京

昨天和大家聊了一下華為晶片的事情,其中有一個關鍵人物,他就是被業界敬稱為u"中國半導體之父"的張汝京,從整個中國半導體的進程上來說,張汝京功不可沒, 知道以及了解他事跡的人,都會說這是一個狠人,...

為中國造芯的美國人

來源:德國優才計劃ID:ToGermanyARM已按川普要求,停止與華為的相關業務,這意味著,又一家美國晶片公司封殺了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