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慧型手機廠商為何都看上了印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智慧型手機市 場競爭有多慘烈,手機廠商恨不得一個月開一次新品發布會的節奏就是最好的體現。

高端市場有蘋果、三星這對老冤家廝殺,中高端市場有華為、聯想等一票國產廠 商混戰,千元級市場小米、金立、vivo等捉對廝殺。

但是,市場終有飽和的一天,面對提升一個點都要捨命的市場份額,就沒有其他出路?

有,彎道超車。

在6000公里外的印度,國產智慧型手機廠商正在開闢第二個戰場。

中國手機廠商為何都看上了印度?(圖片來自ItVoice)

■ 東邊不亮西邊亮,國內欠缺國際補位

在剛剛過去的第三季度,幾家歡喜幾家愁。

數據調研公司IHS Technology公布了中國市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數據,從中國市場、國產品牌國際市場兩個出貨量數據對比來看,對於大多數國產手機廠商來說,死盯著中國市場已經很難有大作為。

中國國內智能機出貨量排名(圖片來自IHS Technology)

國產品牌國際市場總出貨量排名(圖片來自IHS Technology)

雖然這僅僅是出貨量數據,不能完全代表實際銷量(有經銷商壓貨等情況),但是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完全不同的冠亞季軍,可見國產品牌想進一步提升出貨量、提升利潤率、甚至提升品牌溢價,不把視角放眼國際市場是早晚要吃「井底之蛙」的虧。

華為就是最好的例子,在美國和歐洲市場都有亮眼表現,使華為全球出貨量已經領先二三名將近10個百分點,在國際市場上已經躍升進和蘋果三星一較高下的第一陣 營。

反觀其他國產品牌,國內出貨量份額在10%以上的幾個品牌差距並不明顯,誰都不能高枕無憂,想要蠶食對手份額擴大領先優勢難上加難。

■ 為何選擇印度市場?

印度是在全球來看經濟消費結構層級跟中國最貼近的國家。

IDC數據顯示,印度今年智慧型手機銷量將在1.11億部,是全球第三大智能機市場,相較12億多的人口總數,普及率僅為10%。

在印度,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率並不高,根據媒體同行探訪印度市場報導來看,已經在中國市場幾乎銷聲匿跡的功能機還在印度電子市場裡占有一席,在街邊隨處可見在兜 售「古董機型」功能機的印度商販。

因此印度市場智慧型手機的潛力和後勁兒十足,諮詢公司Zinnov稱,印度智慧型手機未來五年的增長率將保持在36%左右。

功能機還在印度街頭頻繁出現(圖片來自虎嗅)

根據調研公司統計,4000-8000盧比(約合400-800元人民幣)的機型占據70%市場份額,這也是「高性價比」的國內手機品牌的主戰場。

而在印度市場目前並沒有處於絕對領先地位的廠商,幾乎是「群雄割據」的狀況,所謂的本土大廠「Micromax」,其產品主要產自中國,而非自行設計。

此外,歐美市場有著較高的「專利壁壘」,而且渠道多年被電信運營商牢牢把控,如果沒有長久深入的布局,或者絕對實力,很難有所收穫。

與之相比,印度的專利門檻較低,而且沒有嚴苛的監管制度,是國產手機滲透的絕佳環境。

■ 印度市場,國產手機目前表現如何?

如今,聯想、中興、華為、酷派、一加等國產手機廠商都在布局海外市場。

早在2010年8月,華為就開始通過印度運營商渠道銷售手機;2012年11月,聯想 宣布將印度作為其全球化的第一站;2013年4月,金立一度成為Micromax的最大供應商;7月,中興與印度本土公司Calyx合作,推出六款手機; 去年12月,vivo在印度市場發布vivo X5Max,一加在印度開賣Oneplus;今年5月,酷派在印度網絡渠道銷售大神手機,魅族在印度發售魅 藍Note。

為了維護本土企業,印度政府在今年初提升了進口電子設備的消費稅,從6%提升至12.5%,這讓中國廠商看到本土建廠 製造的利潤區間。

為此,國產廠商紛紛在印度建設工廠,其中,華為已經獲得了生產牌照,金立的第一部印度本土製造手機已經在10月中旬發布。

聯想、酷派、 OPPO等已經向印度政府遞交了建廠提案,而中興和一加則傾向於與富士康合作建廠,樂視也宣布了進軍印度市場的計劃。

根據市場調研 機構IDC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第二季度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三星的份額為23%,本土廠商Micromax(17%)、Intex(11%)、 Lava(7%)位列其後,聯想份額為6%,「其他品牌」的手機份額高達37%。

需要注意的是,印度本土廠商基本都是由中國廠商供貨,例如 Micromax的最大供應商金立,其在2014年時就宣稱在印度市場手機出貨量超過400萬部。

而在「其他品牌」中,還分布著vivo、OPPO、阿爾 卡特這些產品。

■ 不提高品牌溢價,僅靠千元機市場,只會走上絕路

毫無疑問,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增長潛力是巨大的,而印度本土企業由於在設計、技術、生產、供應鏈把控等方面存在不足,也給了中國廠商很多機會。

不過,有份額 不賺錢的尷尬在網際網路時代見的多了。

如何賺錢?是第一個問題。

調查顯示,多數印度人可能會選擇千元以下的機型,這也就意味著想賺到高額利潤不太可能。

硬體不賺錢軟體來補?與中國用戶的使用習慣有些區別,印度消費者還沒有普遍養成為軟體付費的習慣。

此外,印度是可以正常使用Google、 Facebook、Twitter這些服務的,這也使得中國廠商在手機內預裝了Google Play,與國內用戶在廠商自家的應用商店使用不 同,Google Play的應用分成與中國廠商無關。

對於國產品牌來說,低價切入市場保持穩定的市場份額只是第一步,如果完成不了提升品牌溢價的轉型,僅靠「性價比」的機海戰術,最終會把自己逼向利潤的死角,走上絕路,即使再多個印度市場也成不了天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國產手機的崛起,下一步會逐鹿全球嗎?

國產手機是指我國自主研發生產製造的手機。代工的世界品牌手機不能算國產手機。國產手機的優勢是價格較低, 國產手機包括以下兩大類:中國自主品牌普通大眾手機,如華為、小米、魅族、樂視、中興、OPPO、...

印度智能機行業:把中國走過的路再走一遍

似乎沒有什麼地方的手機廠商能像國產這樣擁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從蠻荒時代的學步兒童,幾年間就成長到主導世界智能機行業的巨頭企業,綿延不斷的生命力也將他們在國產市場漸趨飽和之後推向了全球這個更大的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