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突圍!華為將目光轉向亞洲,未來晶片供應或不再受束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幾日,多家科技巨頭均決定向華為斷供。

但華為對此早有準備,一方面已經儲存了3個月的晶片量,另一方面還打算加大在日韓的晶片採購力度。

而據外媒5月24日最新消息,有業內人士透露稱,華為正在尋求從日本和韓國供應商購買內存晶片,其中包括了日本東芝和韓國SK海力士。

事實上,華為的晶片供應鏈十分複雜,目前其存儲的晶片供應商除了幾家美企之外,其他都集中在日韓地區,主要是三星、SK和東芝等。

如今,在失去大部分美企的供應之後,日韓供應商有可能將成為華為突破重圍的重要出路。

而日本東芝也在昨日闢謠了"斷供"一說,表示會和華為保持合作關係。

不僅如此,就連亞洲最大的晶片供應商台積電也稱會繼續向華為供貨。

目前,華為旗下的晶片廠海思已經成為台積電第二大客戶,尤其是在今年第一、二季度,海思狂下台積電16納米訂單,為此次事件做好了萬全準備。

也就是說,華為不僅已經備好了第三季度的晶片,哪怕是之後用完了,有這些亞洲供應商為其支援,未來晶片供應也不用愁了。

這樣看來,在美企"撤回"供應之後,反倒是方便了華為將目光投向了更近的亞洲市場。

據一些分析公司估算,在華為70多間供應商中,約有60%都位於亞洲。

此外,華為已經一躍成為繼三星和蘋果之後的全球第三大晶片買家,2018年其半導體採購支出增加了45%,超過了210億美元。

面對華為這一"大客戶",相信亞洲各供應商們更多的是歡迎,而非懷疑態度。

從這一角度來看,事態似乎已經轉變成了華為"拋棄"美企。

自斷供以來,和華為掛鈎的這些美企都出現了不同程度地股價下跌情況。

也是,雖然華為大部分核心供應都來自美企,但其產品其實很少會賣回到美國市場。

這樣看來,最終吃虧的恐怕還是美企自己。

【精彩內容不夠看,更多猛料等你贊!點擊下方「了解更多」,輕鬆get最新最快最有趣的追蹤報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日韓爭端背後:內存價格開始暴漲?

在上篇文章三星的陣痛中介紹了日本制裁韓國的影響,以及三星在此形勢下的窘境。韓國作為內存晶片產業的主導者,三星、SK海力士在DRAM產業的市占率達到70%以上,同時還掌握著45%NAND市場的話語...

16nmFF+將華為海思和台積電帶進陰溝!

在完成了20nm之後,台積電為了迎合蘋果的需求推出了16nm,並且很奇怪的是沒有選擇與它的最大客戶高通合作推進16nm,而是選擇了華為海思,結果就是16nm效能甚至不如20nm,於是只好推出改進...